熊玲:愛戀乳房的夢幻

——解讀陳曉旭及其乳癌


陳曉旭走了,帶著她的“紅樓”情結和她“完美乳房”的夢幻,以她超凡的寧靜和無畏的心態撒手人寰。

人們認識她到記住她,是因她演活了林黛玉。人們敬佩她,是因她從影視明星成功轉變為商業明星。她皈依佛門、剃度出家,在公眾中一石激起千層浪。接踵而來,她42歲的年輕生命因乳腺癌在佛門中圓寂,身前將自己5000萬資產回饋社會,又是一石激起萬層浪。

她像一個精靈,匆匆來又匆匆去;她像天上掉下來的林妹妹,飄然而來又飄然而去了。她留給了人們無盡的遐想,也帶給了人們太多的感慨。

人們最多的不解是:那樣星光燦爛的明星,那樣億萬身價的名流,那樣紅塵繁華、美譽盈身的陳曉旭,何以要遁入空門、青燈相伴?人們最大的感慨是:啊,人生如戲!一種文化的宿命感。

我在感慨:陳曉旭那美麗而短暫的一生,難道是“紅塵一夢”幻境的真實寫照?人的疾病那么多,對于追求人生完美的陳曉旭,為何偏偏患上乳腺癌?那可是代表女人、代表女人最溫柔最美的乳房啊!她的人生可謂在捍衛乳房的完美,可她的乳房為何要叛逆?


解讀乳房、乳癌

乳房——

人們對乳房的原始意象是哺乳,而非情欲。由于文化的發展,文人墨客對愛情的描寫,以及男人深藏的戀母情結,使乳房的存在意義在美學、文學,在女性心理與生理上被過多強調和夸大。??? 據傳,古希臘第一只酒杯,是以女神海倫的乳房為模型仿造的。酒杯中盛滿的酒水,是滋養生命的乳汁。而豐滿的乳房象征著母性、成熟、生育力,象征著人類源源不絕的生命與智慧的源泉。

乳房,對于男人來說,更多是對乳房的精神關注。乳房是男人心靈的母親,是滋養男人情感生命的乳汁。離開乳房,男人的心將枯竭。

乳房,對于女人來說,是生命,是靈魂。就像男人有YINJING,才叫男人,女人有乳房,才算是女人一樣。失去乳房,意味著失去女人的身份與靈魂。

上帝眷顧女人也嫉妒女人,“制造”了什么乳腺腫瘤之類,讓女人承受閹割之罪。聽到那些面臨乳房(乳癌)切除的女人說:“生命中最完美的部分沒有了,我覺得生命的意義也就此消失了。”怎不是一種撕心裂肺的感覺!

難怪陳曉旭要誓死捍衛乳房的完整。

陳曉旭本身是美的,她對人生的追求是高境界的,乳房對于她的深層意義是:真正的女人,有價值的女人。

如果乳房的象征意義是母性、滋養、給與和生命力,那么陳曉旭不做乳房(乳癌)切除的象征意義是,她向世人表達她絕不能泯滅的母性和給與的人生。

乳癌——

乳癌是癌癥的一種。癌癥病,現代心身醫學確定是一種心身疾病,心理免疫學的發展更為之提供了科學的根據。

自古以來,就有人注意到癌癥發生與個性心理有關。公元二世紀Calen就觀察到抑郁的婦女較性格開朗者易患癌癥。以后的許多研究提到癌癥患者的心理特征有“反應性遲緩、不大表露感情、與父母感情較冷淡”“乳癌患者往往是怒氣難以自制而壓抑著”。

Mller在一篇綜述中指出:1、在200余篇涉及人格、情緒、應激對癌癥關系的文獻中,結論均是肯定其間的聯系。2、乳癌與無法解決的悲哀有關。

有人把界定癌癥特征部位和類型的心理社會因素,稱為特異性因子(S因子),研究表明,乳癌病人的S因子為:1、孩子較小或沒有;2、難以發泄的敵意和被遏制的憤怒;3、信奉宗教或社會的正統規定;4、早年生活特征是童年喪失父母形象或由于父母冷淡而使同年期較少保護和愛撫,使之處于抑郁與絕望心境中。

精神動力學認為,乳癌與患者早年的親子關系缺損有關,即愛的心理創傷或愛欲遭到抑制,并與早年受到情感道德的禁忌教育有關,導致人在青春期產生性角色自我的認同障礙,成人后形成抑郁、不靈活、社會內向等個性特征。

心理因素促進癌的發生、發展顯然是通過心理生理學途徑實現的,這條途徑就是心理-神經-內分泌-免疫軸。

癌癥,人類心理的病患。

乳癌,在乳房疾病中發病率最高,是婦女生命的頭號殺手。

女人如果要保護乳房,那就得首先關注和保養自己的個性心理。


解讀陳曉旭與乳癌

1、摯愛“紅樓一夢”的陳曉旭

1985年,18歲的陳曉旭獨闖北京、苦苦應聘《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角色。當時導演勸她飾演其他角色,她語出驚人:“這樣的話,觀眾會覺得演林黛玉的人去演其他角色了。”

從這里我們看出了陳曉旭個性的獨特與執著,更窺見陳曉旭對《紅樓夢》深透的感悟和對林黛玉這一角色深入骨髓的感覺。

如果陳曉旭的內心沒有曹雪芹筆下林黛玉的內心世界,她就不會有那樣驚人的話語。

并沒有演技經驗的陳曉旭,真的把林黛玉演活了。她出名了。從此她的名字與林黛玉緊密相關。

如果陳曉旭沒有林黛玉的氣質與內涵,她是演不活林黛玉的。林黛玉就不會是她的代名詞,或者陳曉旭就不會是林黛玉的代名詞。

陳曉旭一生都愛著“紅樓夢”,愛著林妹妹。在她長期工作的十幾平方米的辦公室,醒目地立著她在電視劇《紅樓夢》里林黛玉的經典劇照。可見她對林黛玉的投射認同。每天看著劇照,那究竟是林黛玉,還是陳曉旭自己?當然她是陳曉旭,也是林黛玉。

我們似乎也看到了陳曉旭的一幅自戀肖像,那是她對林黛玉深深的自戀移情(自戀人格)。

《紅樓夢》是一部悲劇名著,林黛玉是書中最具悲劇性的人物。我們撇開名著真正的含義來看對林黛玉的描述,林黛玉是美人;是詩人;是多愁善感的癡情女;是心胸狹隘、好生悶氣、體弱多病的小氣人;是早年缺乏父愛母愛、孤獨、抑郁、聰明伶俐而被賈寶玉深愛著的人;是飽受愛情折磨、死于肺癆的可憐人。

林黛玉之所以患肺癆,看出是跟她的個性心理有關的。她的病,是那種典型的愛欲受抑制、有無法解決的悲哀的結果。

過去的肺癆,等于是現在的癌癥。林黛玉的愛情如紅樓夢幻,林黛玉的肺癆(癌癥)象征她悲劇的愛情。

如果說,陳曉旭有林黛玉深入骨髓的東西,林黛玉就是陳曉旭的代名詞,那么,就能理解陳曉旭為何會患上乳腺癌。

2、愛智慧愛師父的陳曉旭

陳曉旭是追求佛門徹悟境地的人。而她在紅塵世界中,又是那種追求精致生活的知識女性,是熱愛智慧的人。

可是智慧的煩惱也會困擾當今的知識女性。因為心理層次的豐富和敏感使人難以回歸簡單寧靜的心態。追求精致,必然伴有精神蛻變的陣痛或心理創痛,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永遠存在。像陳曉旭那樣的智慧女性的心路注定會是跌宕起伏。

乳腺的癌變,不能不說是知識女人追求精神生活的精致而透支力比多的代價。



陳曉旭心中有一個神(佛),就是她的師父凈空法師。1999年,陳曉旭聽了凈空法師的《無量壽經》錄音帶后,“突然,我的心明亮了,那個世界仿佛印證了我從小到大對清凈仁愛的世界的無限向往。感到自己與佛很早就相識了。看著老法師慈祥光明的面容,心里早就認定他是我師父了。”此后,師父為她傳授了皈依。

在陳曉旭的辦公室里,還有一醒目標志:辦公桌對面墻邊設立的佛堂,佛堂桌上擺放著身穿僧衣的老和尚——她尊為師父的凈空法師肖像。室內總是繚繞著輕緩的佛樂。

這讓我們看到了陳曉旭又一幅自戀投影的肖像——慈祥的父親。曉旭深愛著她的師父,其實是她深深愛著自己內心那個一直缺席的理想的父親。

那樣地摯愛師父,那樣超凡地供奉著心中的神(佛),不能不讓人聯想到陳曉旭是否有林黛玉的相似背景:早年缺父愛?也不得不使人相信,專家們對乳癌研究(前面已提到)的正確性。在那些乳癌病人的S因子(共4項)中,陳曉旭就有3項符合。

陳曉旭熱愛的師父,是她對內心理想父親的投射認同。

陳曉旭的乳癌,是她戀父情結受創的痼疾。

3、激流下的停滯

作為明星和名流,陳曉旭肯定是忙碌的,擁有億萬資產者是與商海激流勇士相關聯的。可是陳曉旭的心里感言是這樣:“我的心理年齡已經不止100歲了”“我希望生活盡快過去,像流水一樣,希望現在就過老年人的生活。”

想象一位“100歲”的年輕美貌女子,不禁讓人心生寒顫。心理年齡已經不止100歲,象征一個人的內心已動彈不了,同時,也直白地表達了一個人的心身處疲憊狀態,無力承擔生活之重擔。

人們看到的是陳曉旭風光、堅強的一面,看不見的是她低沉、滄桑的一面。

曉旭外表的青春與內心的蒼老,說明她生活在兩個極端的世界。她是迎戰紅塵激流與厭倦紅塵的繁蕪并存。這樣的心境,讓我們感到了乳癌細胞在曉旭的身體里有何等動蕩。


4、物欲與節欲并存

陳曉旭是一個素食者,平時的生活過得簡單低調。這是否意味她清心寡欲?如果說佛門清凈世界是她從小的向往,我想那只能說明她幼小時就有成人心理(早熟)。因為她的欲望卻比一般人的多而大呀。何以證明?她的成就本身,和我們聽到她接受采訪時的表露可以看出:“后來,我發現物欲的增長并沒有給我和家人帶來真正的快樂。我變得越發忙碌和煩躁……”

佛經理念上說,人的煩惱,是因為人太執著欲望,消除煩惱,意味放棄執著我欲。

陳曉旭物欲與寡欲的內心沖突,讓人不難理解她為何會患上乳腺疾病。乳房的心理意義,還有欲望、欲火、情欲與性欲。

那么,曉旭執著欲望,意味她執著乳房;曉旭患上乳癌,意味她不愿放棄我執,被她溺愛的乳房終于憤怒了。

5、超道德的禁錮

“我的人生目標:在我壽終正寢之前,能夠把人生真正地想清楚,覺悟,并在有生之年,把自己以前所犯的錯誤全都贖罪,然后做一些好事。”

(曉旭,你才42歲呀,談何壽終正寢?曉旭,你以前犯下了什么錯誤,讓你那么虔誠地贖罪?)

陳曉旭對佛的虔誠能感動上帝。她每天早上以誦讀《無量壽經》作為一天的開始,入睡前誦讀《地藏經》。她說“以此來檢討和懺悔自己當天的過錯,替一切正在造罪業和受苦的眾生懺悔,祈愿他們能和自己一樣斷惡修善。”

(若沒有與惡結緣,哪需要斷惡呢?)

陳曉旭在對自己的人生總結中說道:“我的前半生,經歷的困難和挫折不是很多。我的問題是對自己的判斷、否定、反思和重新開始”“對我重要的是,智慧是不是增長了,靈魂是不是長高了,道德是不是提升了。”

我們看到了一個“超道德自我”的陳曉旭!

雖然我們并不知曉旭從前究竟犯了什么錯,但從她對佛的虔誠和每天的懺悔,可以感知她內心的苦。具有超道德自我的人,并不意味著他有錯誤的行為,思想上的邪念就足以讓他背負罪感,為能讓自己釋然,他必須洗清思想上的邪念,才可得以靈魂的拯救。

相信曉旭的智慧長得很高,靈魂也會長得很高,道德不僅是提升了,而且是超級提升。但曉旭的心靈是否自由,卻不敢恭維。

陳曉旭在“對自己的判斷、否定、反思和重新開始”的循環中,執我欲,將會繼續。只是清凈暫不能,累苦了柔軟的身體器官——乳房。乳房的疼痛,本是這樣的警示:我不能承受超我之重!我是美麗天使,我需要被愛被呵護!

在陳曉旭超道德自我的內心深處,有一顆被禁錮的靈魂,在苦苦而頑強地追尋生命的意義。

卻不知,曉旭在臨終前是否“把人生真正地想清楚,覺悟”到了沒有。


6、拒絕西醫治療

陳曉旭得知自己患了乳腺癌后,一直拒絕西醫治療。她那么熱愛靈魂熱愛乳房,對她來說,身體的殘缺意味著心靈的殘缺。她拒絕手術治療,完全在情理之中。

只是有點矛盾的是,曉旭的人生誓言是“要做更多的有關智慧、道德、教育的公益事業”,立志要弘揚佛法,做多元文化的義務教育工作者。可是有病不接受根治治療,又怎樣兌現鴻圖志愿呢?

往往多個心愿總是不能兼得。人,總是在追求完美中碰到缺陷。

陳曉旭因為愛戀乳房,才拒抗乳房受損。可是曉旭的乳腺癌變,又怎不是她對自己愛乳房的背叛?乳房存在癌細胞本身,就意味乳房有嚴重缺陷,重大的不完美,又怎不是她追求女性完美的一種顛覆?

難怪陳曉旭在她的一首《無題》詩中寫道:

我夢見我去了

乘著一縷灰色的云

飛過那片陰暗低吼著的海

在那荒涼的

悄無聲息的彼岸停下

這里是忘川

寫到這里,我感慨到——

乳癌是陳曉旭個性心理沖突的命運;

乳癌是陳曉旭執著徹悟人生的宿命;

乳癌是陳曉旭執著完美的代價;

乳癌是陳曉旭情愛情結的演變;

乳癌是陳曉旭對女性角色的自虐;

乳癌是陳曉旭對男性依戀的排斥;

乳癌是陳曉旭摯愛“紅塵一夢”的玩笑;

乳癌是陳曉旭對林黛玉投射認同的結局;

乳癌是林黛玉的肺癆(癌癥)在陳曉旭身上的重現;

乳癌是陳曉旭悲情人生的象征;

乳癌是陳曉旭愛戀乳房人生的夢幻。

美麗、智慧、成功的曉旭身患乳癌,帶給人們最重要的思考應該是:拯救乳房的前提,是拯救人的個性與心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今天和朋友談論這幾天的熱門話題,EOS要引爆了,在即將到來的12月份,要上公鏈測試,各路資金分分入場,當然也有可能...
    Senven詩瑪閱讀 391評論 0 2
  • 許多念念不忘,只是一瞬,許多一瞬,卻是念念不忘。 ?
    陳敏良閱讀 19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