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聽過一句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無論在閱讀、聽課、開會還是思考時,做筆記,會讓我們的學習思路更加的清晰,內容更直觀,學習更有效。
我們從小被鼓勵好好的記筆記。我也一直是一個筆記達人,每次聽課,都會記錄下密密麻麻一沓筆記,當然那個時候我用的是最傳統,也是層級最低的一種筆記法:
一、線性筆記法
線性筆記,就是我們把自己聽到的主要內容,從筆記本的左上角開始用文字的方式予以記錄。在記錄的過程當中,我們會根據內容和自己的理解,將筆記內容用不同類型的數字符號進行分句、分段,一行一行記錄。這種筆記方式是我們最常用的。
從小到大幾十年,我們一直用著線性筆記,也沒發現哪里不妥。后來,我接觸到了一種新的記筆記方式:思維導圖筆記法,為我的思考、學習打開了一扇新視窗。
二、思維導圖筆記法
思維導圖筆記,是突破傳統的線性筆記,把中心內容記錄在筆記本的中間,用不同層次和顏色的分支,來記錄第二層、第三層的重點內容,這些內容,被提取出2-7個關鍵詞,作為回憶的促發詞,寫在分支線條上,也可添加具備指代性的圖片或符號,形成概觀式、色彩豐富、線條層級清晰、邏輯思路明確的形象筆記。
當我開始學習、運用思維導圖筆記法,我發現我的知識梳理、歸納能力得到提升,全觀視角被打開。我們在對知識點進行復習的時候,很輕易就能發現思維導圖筆記,比線性筆記更生動形象,重點更突出,更直觀和清晰,也更便于知識的復盤和記憶。
正當我為自己學會了思維導圖筆記法而沾沾自喜的時候,我聆聽到了一種更強大的筆記思路,我把它命名為:立體導圖筆記法。來源于我去學習了行動派的個人品牌訓練營課程。
三、立體導圖筆記法
行動派的發起人琦琦在分享如何做學習筆記時,提到:我們在學習時,需要同時做兩份筆記,一份是關于學習內容的梳理、整合的記錄,另一份是我們的即時靈感和思路的記錄。
在我們學習并記錄筆記的時候,其實我們和知識并沒有產生真正的鏈接,只有當這些知識和我們原本已經存在的知識體系,在我們的頭腦中形成鏈接,產生了想法和靈感,形成能夠讓我們產生行動的欲望或計劃,并真正的付諸實踐,這些知識才能真正的為我們所用,我們才算學到了。
無論是用線性法或者思維導圖的方式記錄筆記,我們其實都只是在歸納整理學習的內容,只是知識的旁觀者。
那么立體導圖筆記呢,其實就是我們在學習過程當中,把因知識的輸入而即時產生的想法和靈感記錄下來。我們會發現這種記錄,比我們僅僅記錄、整合、梳理學習內容本身更加有用。因為這些思想和靈感其實是和你的內在知識體系進行碰撞而生出的火花,它可能轉瞬即逝,即時的記錄,是對于當下思維的抓取、梳理、延伸和拓展。
這種記錄,不僅可以用在聽課學習中,同時也可以運用在閱讀中,除了不斷被動的接受知識信息之外,我們還可以主動的,讓這些知識跟我們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鏈接和碰撞,讓它在我們的頭腦當中發酵產生新的思路和靈感。所以這個第二份筆記,其實比我們第一份的筆跡更加有價值。這也就是琦琦所說的第二份筆記。
我再做一些拓展,如果大家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記筆記的話,可以嘗試在原筆記上,開辟一個專門的分支,用來記錄我們的靈感和收獲。
這兩份筆記,左邊藍色分支就是即時靈感、體驗、收獲的記錄。
在即時分享的過程當中,在思維導圖筆記的坐左上角,直接畫出一個分支,來進行即時靈感的記錄。也可以把這個位置和顏色固定下來,作為我們自己繪制思維導圖筆記的一個規則,這時的思維導圖筆記,就不再是一個單維度內容的記錄和梳理,多了一份創造性維度,這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方式,我們的學習效果也會因此而翻倍!
當我們覺得已經把一樣事情做到完美的時候,其實我們可以再去思考一下,真的完美了嗎?還有沒有提升改進的空間?有沒有把它做到極致?
每一次參加行動派的活動和課程,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讓我體驗到了行動派在服務和專業度上的追求極致!
此刻就用立體導圖筆記法,來更新你的單緯度筆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