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一個重要的寫作手法——人物描寫

不知道大家寫文章時有沒有過一種苦悶,就是當你想在文章中描寫一段具體的場景,以及場景中人物的外貌神態,心里活動還有人物間的對話時詞窮的苦悶。明明畫面就在腦中,場景如此清晰,人物輪廓如此鮮活。卻想不出合適的詞匯,組織不出恰當的詞句將你大腦中清晰地影像復刻到文章中。

那么為什么我們對人物的細節描寫這么束手無策呢?人物描寫都有哪些維度呢?如何習得這種寫作手法呢?以及習得這個小技能對我們又有何益處呢?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在這方面一些小小的心得體會。

一、何為人物描寫?

人物描寫是對人物(包括動物)的外部情態(心理、肖像、動作、語言)和內心世界的細致描繪。通過這種描繪讓讀者有種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覺,具體生動,繪聲繪色地再現“人物”。

有以文字的方式呈現的。如小說,散文。也有以畫面的方式呈現的,如電影,電視劇等。可以說人物描寫是文學的必備要素之一。

擅長人物描寫的大師古今中外數不勝數,隨便舉例如朱自清,金庸,馬克吐溫,托爾金,喬治.RR.馬丁等等。

那么好的人物描寫應該是什么樣子呢?

下面舉一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的例子: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出自朱自清的《背影》,作者短短兩句對父親的動作描繪,就勾勒出了一個背負著沉重的生活負擔,年邁蒼老的父親的形象,以及作者看到父親蒼老的背影時復雜的心緒,還有那股濃濃的父子情。

朱自清筆下父親的背影

由外部描繪進而展現內在情感,最終能讓讀者感受到這實實在在的情感,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維度的打磨。

但可能很多人會問我們為什么要學習人物描寫呢?我又不寫小說,不編故事,只寫議論題材的文章,那學習人物的描寫刻畫豈不是在浪費我寶貴的注意力?

二、為何要學習人物描寫手法?

我覺得好處有三點:

1.訓練自己的觀察能力,對具體和細節的感知能力,提升幸福感。

吳軍老師在硅谷來信中引用過德國人的一句諺語:“生活是具體的。”那么生活到底有多具體呢?它具體到我們每一個活生生的人。也就是說我們人類這種群居生物脫離開實實在在的群體是無法感知存在的意義的,而我們現代人所追求的生活已經遠遠要高于“生存”這條底線。

我們要追求得是生活的幸福,即生活的質量。一個人觀察身邊人事物的能力、感知生活的能力是能否描寫好人物的大前提,它同樣也是決定一個人幸福感高低的重要維度。

所以程度上來說這兩者高度重合,這也就賦予學習人物描寫手法的雙重意義。把學習人物描寫裝進心里的同時,你也把對生活細節的感知能力調動了起來。

所以你說,與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關聯著,你能不幸福嗎?

2.鍛煉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能力,正如李笑來老師所講,是對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元認知能力的鍛煉和調用是無處不在的。

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的觀察,這是輸入部分。

練習如何描摹出人物的外在和內心,其實都會加入自己的想象力,那么想象力發揮的是否合乎邏輯,符合情理,這就是需要一個不斷在腦中修正的過程。

很少有描寫可以一蹴而就,我自己描寫人物時從初稿到成型經過多次修改,使得人物不斷貼近自己最終想要的樣子。元認知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就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3.讓你時常換位思考

練習描寫人物,其實是一個努力讓自己被“靈魂附體”的過程。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自己難以理解的人,做出一些不合乎邏輯的事,甚至有些人為人處世時已經損害到你的利益。

換位思考就顯得很重要,經常練習人物描寫,換位思考能力也會同時獲得提升。對方做的事情無論對錯,你都嘗試著換位到他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你就多了一個重新看待問題的機會,他的角度有道理,你會學習消化;他的角度很自私,你會引以為戒,作為反例提醒自己。

三、人物描寫基本方法?

描寫方法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有

1.肖像描寫

對容貌姿態,服飾的描寫稱之為肖像描寫,作用在于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形傳神,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舉個例子:

羅輯盤腿端坐在白色大廳正中,面對著那堵弧形白墻,他的頭發和胡須都很長,但不亂,梳理得很整齊,也都是純白色,幾乎與白墻融為一體,這使得他穿的整潔的黑色中山裝格外醒目,他端坐在那里,成一個穩定的倒丁字形,仿佛是海灘上一只孤獨的鐵錨任歲月之風從頭頂吹過,任時間之浪在面前咆哮,巍然不動,以不可思議的堅定等待著一艘永不歸航的船。

----這是《三體》中一段對“執劍人”羅輯的描寫。

“執劍人”羅輯

說一下我自己對于肖像描寫的一點小心得。肖像描寫其實是一個逆向工程。即你先在心中想清楚要塑造出這個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性格特點。由內及外,再去構思這個人的外貌,這樣的好處是最大程度的防止人物形象偏離自己給出的人物設定。

2.動作描寫

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表現方法,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體現人物性格。

舉個例子:

瓊恩得意地笑著,探手到桌底摸摸小狼一身蓬松的白絨毛,小狼抬起頭望他,溫柔的咬了他的手一口,然后又低頭大快朵頤。

——出自《冰與火之歌》對瓊.雪諾和他的小狼的動作描寫

瓊恩.雪諾與冰原狼幼崽

一點個人小心得:對于動作的描寫首先要有個前提,就是要基于人物的性格特征,內在心理基本構建完成的基礎上。一開始可以運用白描法,即他眼睛看了哪里,做了哪些動作,碰了什么東西,把這些 不加任何修飾的用文字描述出來。這樣文字可能不太優美,但可以保證描繪出來的動作不走形,容易被讀者看懂和理解。等有一定經驗積累之后再加以修飾渲染。但切記,一切動作描寫都是為了核心主題服務。

3.語言描寫

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來刻畫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瞧,這只是給你的。”他的私生子哥哥把第二頭幼狼放進他懷里。“總共只有五只呢。”布蘭登在雪地里坐下,把小狼溫軟的皮毛貼近自己臉頰。

——出自《冰與火之歌》

布蘭登懷抱小冰原狼

一點小心得:

語言的表達離不開語境,也離不開語氣的烘托。在構建好所要描寫人物的基本輪廓后,再考慮人物對話時所處的語境和語氣加以想象來描寫人物的語言。經過一段時間的揣摩、練習后,人物的語言可能都不需要你來刻意想象,仿佛自己就活了一般地自說自話了。

4.心理描寫

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動,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畫人物形象,是內在性格特征的一種描寫方法。

舉個例子

監聽員閱讀來自地球的信息,他的思緒在地球那永不封凍的藍色海洋和翠綠的森林田野間飛翔,感受著那和煦的陽光和清涼的微風的撫摸,那是個多么美麗的世界啊!兩百多輪文明幻想中的天堂居然真的存在。

----這是《三體》中一段對三體星人的心里描寫。

人類的浩劫從三體星人得知地球存在的那一刻開始了……

一點小心得:

想要把人物塑造的豐滿,在心里描寫上著重筆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描寫人物心理時可以打開自己的思路,充分展開想象力,運用你所能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例如比喻,排比,類比,擬人等等)來讓角色的內心戲更飽滿。

讀者往往也會被人物豐富的內心活動所吸引。但還是切記,一切修辭手法都為核心主題服務,不要為了追求修辭的多元化而去修辭,這樣即便自己在重讀文章時也會云里霧里不知所云的。

四、不刻意練習人物描寫?

最后分享一下我平時是如何“不刻意”鍛煉人物描寫手法的,之所以說不刻意是因為真的沒專門練習過。更多的是在平時閱讀小說,觀看電影電視劇時內化于心,注意觀察人物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表情,樂在其中就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很有趣。

休閑放松的同時又鍛煉觀察能力,算是一舉兩得,很劃算的事情。如果有條件的話手邊放一個筆記本,在上面列一個簡易的表格,將其中人物的四種描寫手法簡單歸納到其中,讀小說或觀影的過程中就可以隨手記錄,也可以發揮想象“添油加醋”。有輸入,有輸出,練習起來事半功倍。

還有一個小竅門也分享給大家,那就是試著觀影后寫影評。有戰友可能會問想不起來或者沒動力寫怎么辦?

現在很多在線出售電影票的app都有類似寫影評贏積分的功能,看完一部電影出來,熱熱乎乎的畫面還在腦子里時,就掏出手機,試著寫出對這部電影人物的外貌描寫,動作捕捉,性格構建,內心獨白等四個層面的評判,然后點擊確定按鈕,積分已然到手,能力得到鍛煉,下次的觀影優惠劵也有了著落,何樂而不為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