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兩個小故事。
火太大了
孩子姥姥對我發了一通脾氣之后........
“媽媽,你喜歡姥姥嗎?”
“喜歡啊!”
“我不希望你喜歡姥姥。”
“為什么?”
“因為姥姥火太大了,總發脾氣.....”
姥姥頭上一道黑線閃過。孩子用它單純的視角和簡練的語言化解了一次沖突。
老師,我熱
“媽媽,白天我在幼兒園拉肚子了,不小心拉外面那件衣服上了。”
“后來呢?”
“一開始我不知道,后來上課的時候我發現了。沒告訴老師衣服上有粑粑,我和老師說我太熱了,老師就幫我脫掉衣服放書包里了。”
“...........”
最近,孩子到了語言爆發期,話多點子多。那天去幼兒園接他,老師和我說在語言表達方面他比同齡孩子好很多,老師提出的問題他一口氣把所有可能的答案都說了,搞得別的孩子沒什么可說。怎么會如此呢!別急,我有寶典和大家分享。我的孩子今年5歲,我就來講講3-6歲年齡段的孩子怎么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 排在首位的毋庸置疑,是故事。故事是孩子語言發展最好的老師。
給大家看看我買的這些,當然,書不全,一部分在奶奶家,一部分在姥姥家,還有一部分在快遞的路上。
初為人母時,學習了很多育兒類書籍,類似《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夏山學校》、《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窗邊的小豆豆》等等,并仿照著上面的內容培養自己的孩子。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路。要知道,孩子4歲入園了,還是膽小怯懦的小男生,同班的女孩子都比他潑辣。如何讓我的孩子面對陌生人自信,大方,語言得體呢?我陷入思考的同時也在努力尋找答案。
1.繪本閱讀:
繪本真的是個好東西,尤其是優秀繪本。最初我對好的繪本不以為意,主要是價格太貴,以前總覺得只要故事適合孩子就好,因此我挑書的重點都放在了故事內容和語言表述。慢慢的,我發現孩子真的有一雙火眼金睛,每次看書他都會問我一大堆問題。
“媽媽,你看!孫悟空的虎皮圍裙不是師傅做的嗎?怎么他小時候在花果山也穿著了?”
“媽媽,你看!黑貓警長的帽子,這里是藍色小箭頭,這里怎么變成黑色了?”
“媽媽,你瞧!唐僧這本書里和那本書里長得不一樣!還有觀音菩薩,怎么老是閉著眼睛啊!”
這.........,我真心無言以對。我買的已經是正版兒童圖書了,可在孩子面前還是漏洞百出。我發現,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看故事不光聽內容,對圖畫觀察非常仔細。我開始研究優秀繪本,買了一套又一套,一發不可收拾。好的繪本真的不得了,故事好,圖畫更貼近孩子,要么蠟筆涂色,要么水墨畫讓孩子看的舒服自然,真的是之前買的那些故事書不能比擬的。
2.睡前故事:
相信很多媽媽和我一樣,很早就開始給孩子講睡前故事了。我家大約從1歲半開始的,第一套是立體書,然后就是卡梅拉系列,點讀系列,黑貓警長系列,等等。隨著孩子長大,講的故事也逐漸增加了難度。盡管孩子5歲多了,但他依舊喜歡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時間。
睡前故事怎么挑選呢?
睡前故事盡量選擇平緩的,不那么刺激的。我曾經買了一套變形金剛叢書,天啊!孩子越看越興奮,問題一籮筐,結果弄的大家都睡不著。后來我轉而給孩子講安徒生童話,一篇故事也不長,可以一次講完,實在遇到特別長的故事,類似豌豆公主,白雪公主這種,就可以分兩次或三次講完。不過講故事也別把戰線拉的太長,孩子會聽了后面忘了前面,除非是獨立小故事。
這下寶媽寶爸又有疑問了,類似安徒生這樣的童話故事,文字太多,圖畫太少,孩子聽不進去,因為眼睛不夠刺激。這里我有妙招。我家孩子也經歷了這一過程,一直以來,都是我和孩子一起看書講故事,從來沒有關了燈講,或者你講孩子默默的聽。這里我有一個鍛煉孩子關燈聽故事的好方法,用可以啟發孩子想象力的故事進行過渡。有沒有發現,在黑暗環境下,孩子的想象力更好。至少我家是。
好的睡前故事可以讓孩子很好的參與,例如:《永遠講不完的故事》,這個故事比較適合男孩子,女孩子就可以給她講《冰雪奇緣》。這兩個故事都是帶點神話,魔幻,卻又積極向上,很正能量的。邊講邊讓孩子參與其中,如果孩子很愛聽,你可以在中間增加很多章節。例如,《永遠講不完的故事》里阿特雷耀尋找巴斯蒂安,巴斯蒂安尋找回家的路都可以給孩子增加探險環節。《冰雪奇緣》里,安娜尋找愛沙,也可以在中間增加很多環節,孩子參與其中,就會喜歡這種方式。當這兩個故事講完了,就可以開始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蒙古童話故事,源氏物語,或者山海經什么的。爸爸媽媽不熟悉這些故事的,可以講你自己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啊,七龍珠,犬夜叉,機器貓,忍者神龜、人參娃娃等等等等。
反正一個原則,能用嘴巴給孩子講的故事,堅決不讓孩子看電視了解。電視對孩子創造力的危害那是大大的。說到這里,我還想到一點,現在手機有很多app,上面都有很多好聽的故事,希望爸爸媽媽們別偷懶,別想著關了燈,給孩子放個睡前故事,自己呼呼大睡,手機里的阿姨講可沒有自己講效果好,他不會根據你孩子的節奏來,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也不會停下來聊聊細節,更沒有辦法參與其中。手機聽故事會讓你的孩子錯過很多深入思考的好機會。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把講故事的機會外包啊!
~~~ 僅次于故事,排在第二重要位置的就是讓孩子動口講。
1.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這是我和孩子經常做的語言游戲,因為不受時間、地域、環境限制,隨時隨地可以進行,所以我和孩子都很愛。講故事可以讓孩子充分的發揮想象力,設想各種對話的可能,同時鍛煉幽默的語言。講故事讓我兒子語言變得幽默,這點我很喜歡。說實話,無論是孩子之間還是大人之間,幽默的人都很討人喜歡。幽默怎么培養呢?如果爸爸或媽媽有一方很幽默,那么恭喜你的孩子,他會被你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用刻意去教。如果爸爸媽媽都很嚴肅,那么為了孩子,請學著幽默吧!
這種即興講故事游戲,我們日常用的都是幽默的語言,如果媽媽腦子轉的快,寓教于樂那就更好了。
舉個小例子。
洗手時肥皂和流水的對話
“肥皂肥皂,你為什么遇到水就不見了?”
“因為我融化了,我最怕水了,尤其是熱水!我不喜歡洗熱水澡。”
通過這個,孩子就知道,溫度高的水會加速肥皂融化。
孩子的語言其實就是幽默的語言,寶爸寶媽們要用心體會。另外,幽默的語言還可以化解你生氣的情緒。
吃石頭
“媽媽,我今天吃了兩個石頭。”
“多大的?”震驚的同時也讓我很擔心。
“這么大的。”孩子用手比了比,一個小拇指蓋那么大,一個無名指蓋那么大。
我略略放了放心,但心里還是很生氣:“為什么要吃石頭?難道你餓了?”
“是啊!我餓了。”
“..........”真是頭上無數黑線閃過!沉了沉氣,又問:“那你吃飽了嗎?”
“沒有!”
“既然石頭吃不飽,以后餓了還是別吃了。好嗎?”
孩子認同的點了點頭。
2.寶貝開講
如果說“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是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參與的話,那么“寶貝開講”一定主角只有一個,那就是你的孩子。靈感來源于幼兒園老師布置得家庭作業。一天,老師對我們家長說:“回家后每周和孩子一起讀一則故事,然后讓孩子獨立講出來,不在乎長短。”回家后,很受啟發,每次都是媽媽講,要么一起講,為什么不讓孩子自己講呢!是啊!開設一個寶貝開講環節。孩子講故事誒!好好把握機會哦!他們可是小精靈,他要講的時候我們聽的不仔細,錯過了他們可不愿意再講第二遍。怎么辦?用好你的手機錄音機。
這是孩子第一次講故事的語言
大象奇遇記
從前有個獅子,它在睡覺。大象從它身邊經過,過著過著,大象遇到一個陷阱,然后它掉到陷阱里。以后呢一個獵人把它救了,然后大象遇到了一只老的綿羊,就把它送回家了。
這是第二次
媽媽和寶寶的故事
從前,有個媽,媽媽肚子里有個小朋友。她正在醫院打著吊針生著寶寶,寶寶出來了還不會走路。媽媽就給她買雪糕、冰激凌、棒棒糖,不是冷的就是硬的。寶寶就說:“哎呀,我還沒長牙呢!別給我吃這些,等我把牙長上。”后來,她媽媽還是給她吃這些,小朋友都長成大人了還長不出牙齒。因為小時候沒牙的時候吃雪糕了。
是不是第二次的語言比第一次好很多。上面這兩個故事都是他自己編的,后來孩子講的故事更長更復雜,但他都能講清楚人物關系。希望你們的孩子也這樣多加練習,相信效果會很明顯的。
最后,愿每個寶寶都有好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