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雖然生活在三線城市,依然倍感壓力,人到中年,平衡好家庭和工作,也是一門技術。
肩頸僵硬,是大多數伏案工作者的通病。除卻生理上工作的勞累,也是心里壓力重的一種折射。
入秋以來,燥邪當令,火氣也不免跟著大起來。工作中一點不順心,就抱怨連連;孩子們一點不順我意,就火冒三丈。
內經中說:心主神明。浮躁不安自知是心不靜。
佛語有云:風亦不動,樹亦不動,乃汝心動也。
是的,同樣一件事,在不同的心境下,感受也全然不同。修身養性離不開修心,實則是養心。道德經有云: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其中,“清”是一種心靈狀態,“靜”是一種生活狀態。
遇事不著急,平常心看待,學會知足。萬物之始,大道至簡。
看似簡單的語言,執行起來卻不容易。
浮躁塵世,軟紅香土。想覓得一方心的寧靜,首先需要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
于是,選擇了每日抄經一遍,讓自己在一筆一劃、一字一句中安定。許久沒有握筆,第一天提筆的手已微微顫抖,也發現聚精會神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稍不留神,橫不平豎不直……另外,抄經有很多好處,除了很大功德利益之外,還能培養我們的定力。一個人能夠集中精神之后,就比較不容易為外界所動搖,而且也能斷除種種雜念,以達到一心不亂之境。一遍經文還未抄完,手腕已經僵硬到酸麻。自嘲這是找罪受呀!好在都堅持了下來。雖未感受到經文的滋養,但心似乎平靜了不少。
于是,拿起鋼琴譜,翻到被“冷落”了數月的曲子,(之前有特別難彈的一段,彈了幾次始終挎不過也彈不流利那段,就丟在一邊很久了)
有時候,奇跡總在不經意間,靜下心來,一個音符一個小節的反復練,大約半小時后,那一段竟然漸漸流利了起來,信心又漸漸恢復起來,我想這或許是經文的魅力嗎?
接下來幾天,哪怕再晚都會堅持抄一遍心經。先生笑稱:你這是要考大學的節奏呀!
輕笑道:我抄經只是找個最簡單的方式在修行——靜心、專注!抄經并不只是指尖舞動的僵硬動作。抄經習字時,全身之力會通過腰、肩、臂、手的協調,聚于筆端,化作輕巧的橫撇豎捺。
心、眼、手 專注合一。
保持抄經的習慣,可鍛煉身體的協調性。日久堅持,禪韻在體態間流動,眼漸明,手漸定,心漸靜,神漸凝。
題外話??(?? . ??) 一直向往新疆的秋天,還未曾有機會前往,便一起感受一下友人拍攝分享的美景吧!
多放下手機,靜下心來,聆聽自己的聲音,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感受每個季節獨有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