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兩天一本書閱讀計劃的階段性總結

在電影《朱莉與茱莉亞》中,在政府部門做著單調而又乏味的接線員工作的朱莉為了擺脫沉悶的現實生活,某一天突然其想決定開始一項新的行動計劃:按照從她母親那里得到的菜譜書:美國著名女廚師茱莉亞.查爾德的經典著作《掌握法國菜的烹飪藝術》里的菜譜,在接下來的365天的時間里,做出菜譜上的524道菜,為此她開了一個名為:朱莉與茱莉亞的博客,把每天學習做菜的過程和體驗不斷的更新在博客里。

在接下來的365天里,朱莉成功的按照原定的計劃,做出了524道菜。每一天下班后的她來回穿梭在菜市場、廚房之間。原本沉悶、枯燥的生活因為有了新的期待而悄悄的發生了改變。她的博客開始有了新的粉絲,慢慢的也會有讀者給她寫信并郵寄一些做菜的調料。最重要的是她開始變得自信,快樂。她的博客一直保持不斷的更新著,每天做菜的行動也依然還在堅持,后來紐約時報的美食專欄的記者采訪了她,她的故事被寫成專欄文章發表在紐約時報上,她的生活開始出現了新的拐點,圖書出版商打電話邀請她把她的故事寫成書出版,電視節目制作人向她拋來橄欖枝……最終,她辭掉了接線員的工作,成為了一名作家,把她的故事寫成了書: 《朱莉與茱莉亞》并成功的出版,同時被搬上了大熒幕。

看完電影之后,最觸動我的一點是行動的力量,與其抱怨生活的單調乏味,不如行動起來,用自己每一天的嘗試和探索去尋找答案,每一天的那一點點改變和努力,在長時間的積累之后,終將匯聚成一股大大的力量,慢慢的改變和影響自己原先的生活。當時看完電影之后,決定效仿朱莉與茱莉亞的美食計劃,制定一個屬于自己的閱讀計劃:每兩天一本書~閱讀365計劃,用簡單的數學知識算了一下,提煉出這項閱讀計劃的幾個關鍵詞:365天(2016.6.12~2017.6.11)、183本書。最終評價該項計劃能否成功完成的標準是:能否在365天內成功的閱讀完183本書,當然,正如李笑來在前兩天的第一節寫作課提到的:要保證有好的輸出的前提是要有好的輸入,好的輸入的最好的途徑是通過不斷的閱讀好書,因而:這365天內要讀完的183本書,必須是經過自己精挑細選,符合好書標準的書單。

從6.12開始,到現在,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回顧過去的這一個月的閱讀經歷,做一些總結。

2016-06-13

看完了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么》。在經過兩個多月每天堅持跑步的經歷之后,重新讀這本書,對于很多跑步過程中的體驗有了更加深切的體會。這次讀完,有幾點收獲:1.知道了原來除了半程馬拉松跟全程馬拉松之外,還有一項賽事叫:超級馬拉松,100公里的跑步量,這是對一個長跑愛好者耐力,意志力的強大的考驗。2.悄悄的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每年定期參加國內不同城市的馬拉松,為此需要每天堅持訓練,統計了5月份的跑步狀態:總共跑了233公里,跑了29次。6月份:跑了177公里,跑了25次,其中有一天跑了15公里,花了1小時42分鐘的時間。

2016-6-14

看完了《荒野生存》。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部關于旅行的電影,曾經在不同的時間,反復的看。看完電影之后,再去看小說,了解了很多電影之外的信息:比如Christopher其實挺擅長音樂,會彈鋼琴也會彈吉他,比如:其實他的父母蠻疼愛他的,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也給予了很多國內家長所無法給予的尊重和自由的空間…..只是不理解,為何這樣一個品學兼優,在優厚的環境中長大的文藝青年到最后為何會走向這樣一條極端的道路?

2016-6-15

看了老羅在4.23世界讀書日推薦的《分心不是我的錯》,看了一部分,剩下的一小部分會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繼續看完。看了這本書之后,第一次對注意力缺失有了系統的理解,也進一步激發了自己對心理學領域的認識,甚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處在一種自我懷疑狀態:自己是否也有注意力缺失綜合癥,因為看書里描述的癥狀,有幾條跟自己蠻像的。

2016-6-17

看完了《巴比倫富翁的理財課》。這是第二遍讀這本書。讀完之后明白了一個道理:對于一些生活中重要的觀念需要反復的閱讀,咀嚼,才能夠深入的理解,并最終踐行。這次讀完,有了一個想法或者說目標:研究定期定投,并踐行。另外,開始有意識的克制自己的消費欲望,在不該消費的時候理性的克制。

2016-6-19

看完了《近觀馬云》。商界中馬云無疑是一個傳奇人物,對傳奇人物除了膜拜之外,還可以從他身上學習。這本書是十二位大佬近距離觀察馬云的思想、個性、以及價值觀后寫出來的對馬云的評價,這十二位大佬分別是:史玉柱、馮侖、任志強、劉永好、江南春、李靜、吳鷹、沈國軍、沈南鵬、張紀中、趙薇、郭廣昌,基本上都是中國商界的大咖級人物。讀完書之后最大的收獲是:牛人之間的圈子,一個人的成長跟他所處的環境,所結交的朋友是息息相關的。

2016-6-20

看完了《查令十字街84號》。當初在電影院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之后,就一直想著要買這本書來讀。買來之后才發現,原來是一本書信體的小讀物,讀完之后有一種強烈的感受: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有一項自己熱愛的愛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比如閱讀,比如音樂,比如旅行。就像黃偉文在寫給陳奕迅的歌曲《沙龍》中寫的:音樂話劇 詩詞和舞蹈,揉合 生命 千樣好。

2016-6-25

看完了瀟灑姐的另一本書《女人明白要趁早之米字路口問答》。這是瀟灑姐的一個#每日問答系列#,每天20分鐘左右的時間,挑選一個讀者的問題,并寫出自己的思考與答案,總共100個問題,涵蓋生活、工作與愛情的許多方面。讀完之后有一個感悟: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了復利的力量,生活中的每一項計劃,每一次努力,放大之后在一個長的時間跨度里來看的話,只要堅持的時間足夠長,并且在踐行的過程中不斷的調整,修正,使之往好的方向行走,終會匯聚成一股大的勢能,改變原先的生活。在這方面,瀟灑姐便是一個很好的踐行的例子。

2016-6-28

看完了伊心的《我比任何人都明白努力和奮斗的意義》。雞湯文。沒有太多實質性的收獲,除了一點: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嚴格的按照格拉德威爾的10000個小時理論踐行,這本書的作者伊心算是其中一個。受此啟發:我也在自己的印象筆記里建立了一個文件夾,取名為10000小時理論實踐,每天記錄自己在攝影領域投入的時間以及離10000小時還剩下的時間。未來,這個文件夾里還有陸續增加其他想重點訓練的技能,比如:寫作,比如:吉他。

2016-7-5

看完了雪球 大V:銀行螺絲釘寫的《指數基金投資指南》。第一次詳細的了解了基金的定期定投,以及指數基金的分類和相關的概念,讀完之后帶來的行為上的改變是:做了人生中的第一筆指數基金的定期定投,開始有意識的關注這一領域,在讀完這本書的基礎上,又利用平日生活里的碎片時間,系統的聽完了格局商學院中關于基金以股票的相應課程。

2016-7-8

看了《美味關系:朱莉與茱莉亞》。沒看完,坦白講,書沒有電影好看,敘述雜亂,沒有條理。但從中,我看到了朱莉在完成這項美食計劃的這一年當中碰到的一些阻礙,以及內心所經歷的各種煎熬,掙扎和糾結。這才是每一項行動計劃中,踐行者每天所要努力去應對的,如何克服內心的惰性,外界的阻礙,排除萬難,完成計劃。

2016-7-11

看了知乎的大V:采銅寫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還沒看完,差兩章,會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繼續看完。在非虛構領域,有幾本書對我的產生了蠻大的影響,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劉未鵬的《暗時間》,羅伯特?T?清崎的《窮爸爸,富爸爸》,還有這本沒讀完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作為一個知乎上的大V,作者在很多領域里的很多問題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樣的書,適合反復的閱讀,咀嚼和消化,最后才能夠提煉出屬于自己的精華部分。

2016-7-14

看完了蔡崇達的《皮囊》。書里描寫的大多是閩南小鎮家庭生活的艱辛。最近讀過的好書不少,但能讓自己特別感動的不多,《皮囊》是其中一本,或許是跟自己同樣來自閩南的小鎮,以及最近這段時間常跟醫院打交道有關,書里描述的生活狀態,于自己而言是那樣的熟悉,作者的很多感受于自己而言也是感同身受。看完書之后,結合最近呆在醫院陪護的這幾天見到了很多生活中現實的一面,生活再次以它赤裸裸的現實給自己上了一課,通過這一次的經歷,我有了一幾點體會和收獲,總結如下,算是給自己的一次提醒和備忘:

1.謹記錢的重要性,盡管在生活中能夠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夠用金錢來衡量,但確實,在很多方面,有了錢之后事情會變得相對的簡單很多。

2.未雨綢繆,在出太陽的時候修屋頂。和老弟商量著在未來的日子里給老爸老媽做一個健康基金的定期定投。算是對未來健康的一個保障。

以上便是這一個月的閱讀經歷。計劃總沒有變化快,第一個月,沒能夠按照預先設定的那樣,完成第一個月的閱讀量,總會有一些突發的時間,不能夠按照原先的計劃安排,只能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的做出調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