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不是“能”?!爸敝皇恰八薄!爸笔怯梢粋€能知的“所”生起的一個最初作用而已。
2. 所謂“知止”的“內明”之學,是要每一個人,先來明白知道自己的心理心態,或更明白地說,自己的心思和情緒。
3. 圣人之道,首先要征服自己,不想征服天下。降伏自己的心思而反歸平靜,初步能做到如老子所說的:“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才能漸漸達到“知止”而進入“明德”的果地。
4. 至于“止”的外用方面,大略說來,每個人立身于這個社會,都要給自己定位,也就是自己要確定這一生要干什么。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要知道自己怎么做。
5.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首先在于“淡泊”上。
6. 由“知止”開始,一直到“定、靜、安”的程序,是“內明”學養“定”學的功夫層次。所謂“靜、安”,是“定”學效果境界的擴充。至于“慮”和“得”,那便是“慧觀”智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