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快到了,慢慢地微博和朋友圈里被各種感恩母親的語言、圖片刷屏,下面是接連不斷的點贊留言。于是原本與母親有關的節日,演化成為了一種社交秀,仿佛不在圈里秀一下就會變得OUT。哪怕是平時都不與母親交談的人,也會在展示自己如何的孝順。其實這種秀的意義,僅僅是一種對于自我的安慰而已。
也許除了秀之外,我們還可以做的更多。
母親生了我們,養了我們,我們理當盡孝,去回報母親,讓母上大人過的開心些,舒服些。而這些關心乃至于微小的細節都應該更多的體現在生活的日常,一次簡單的西紅柿炒雞蛋,幫忙打掃一下屋子,何嘗不是盡孝。簡簡單單的日常,在于持久,春雨不大,潤物無聲。所以那些孝順而羞于表達的孩子們也沒有必要跟著朋友圈刷屏,畢竟有些事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如果真的不想在這一天給媽媽打電話,就不打吧。關愛母親,不僅僅是一種表演,儀式化的東西取代不了瑣碎的日常,我們很多時候也是有的做。有人學著電視特意在這一天給母親洗腳,也卻不必如此,她老人家生活尚能能自理,自己且做吧,何苦要拿一件事情感動自己。古人的孝義永遠不會過時,愚孝則大可不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母親節來了,一句簡單的問候足以,不愛問候也不必強求。日子那么多,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時間來得及。
與儀式感的東西比起來。我們應該更多地學著溝通。家里兩代人之間的相差二三十年,縱然作為至親骨肉,觀念也有很大差異,更何況是在社會巨變的時代。一味的強調感恩,卻沒有進行溝通,就不能發現問題,兩輩人之間就很難互相理解,久而久之便存在不可觸碰的雷區。我們應該學著去溝通,互尊互讓,求同存異地生活下去,日子才會更加美好。
母親節來了,隨之父親節也快了。我覺得比節日更重要的事,是做好自己與父母家人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