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王立群解讀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今天我們分享李白的《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這首小令它分為上下兩片,上片的前兩句“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寫景,但是因為有傷心兩個字,所以他寫的應該是主人公所見的遠景。至于這首詞寫的主人公是誰,因為他寫得非常隱晦,開篇兩句沒有公開亮明身份,我們下面逐步通過閱讀才能發現主人公的實際身份。那主人公看到了什么呢?首句寫的主人公看到了樹林,“平林”就是平原上的樹林。“漠漠”是迷蒙,是迷蒙的樣子。宋人鄭俠的《煙雨樓》詩說“群岫西來煙漠漠,大江南去雨蒙蒙”,意思是說峻岫的群山自西而來如煙迷蒙,大江南去如雨迷蒙。鄭俠用的這個“漠漠”和李白這首詞意思一樣,都是說煙霧迷蒙的樣子,這里面就是說遠方平原的樹木籠罩著一層煙霧,這個煙霧像織機織出來的一樣,非常密,已經看不見那個單個的樹了。


第二句“寒山一帶傷心碧”,寫的是深秋的遠山,浸透著傷心的青色。“寒山”是指深秋的山,“碧”它是指顏色,本義是指一種青綠色,到了深秋季節了,那個綠色淡了,青色重了,主人公認為成了令人傷心的碧色了。其實是色彩本身,沒有傷心和高興的這種區別,只是因為主人公的心情不同,他看見色彩的時候,讓這個色彩染上了主人公主觀的感情了。這兩句合起來寫的都是遠景,無論是平原上的樹林或者是山林,都浸透著主人公的迷茫和傷心。


第三句“暝色入高樓”,暮色一點點潛入了主人公所在的高樓,直至整個樓上全被暮色籠罩,此時主人公的身份已經呼之欲出了。第四句“有人樓上愁”,點出了主人公,但是我們只能猜到,樓上有一個心緒不好的,發愁的人。她很有可能是一個獨守空閨的女子,但是這個詞中間還是沒有明寫,沒有給你寫明。


到這里我們可以把上片做一個小結。他寫一個獨守空閨的女子,遠眺著遠方的樹林,樹林是一片煙霧籠罩;遠眺著對面的含山,看到的是浸透著傷感的青色;天色漸晚,暮色漸漸地侵入了她的高樓,高樓上獨守空閨的女子,心里充滿了愁緒。其實秋景沒有什么喜樂,只是看景的人的一個自我感受。你比如說杜牧的《山行》,他看到的秋景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劉禹錫《秋詞二首》,看到的秋景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兩者都是贊美秋天的。本詞的女主人公是因為觸秋景而生悲情,原因還是,她心中愛的一直思念的那個人,長期未歸,眼看著深秋到了,一年又要盡了,她的心里更不安了。為什么這個女主人公對深秋這么敏感呢?原因只有一個,“今秋看又過,何時是歸年?”暮色和秋色一樣,也沒有情感,暮色為什么也會讓女主人公感到凄涼呢?因為它是一日將盡之時。今天快過完了,哪一天將是歸日呢?這是上片,下片繼續寫,這位獨守空閨的女主人公的愁緒。


下片開頭“玉階空佇立”,寫女主人公孤伶伶地站在高樓的臺階上。雖然全詞一直沒寫明主人公的性別、身份,但是我們卻可以越來越清晰地看到,神秘的女主人,孤獨寂寞,滿腹愁緒,軟弱無助,無法走出困境。所以這里面用一個“空”字,寫她的眺望、傷懷、恨歸,其實都是徒勞的,沒用的。下片第二句“宿鳥歸飛急”,明著是寫暮色中急急忙忙歸巢的飛鳥,暗中卻是非常含蓄地抱怨,心中所思念的人,心中所懷念的那個人竟然不如歸巢之鳥。這句話暴露了主人公的身份,是一個女子,而且是一個思婦,是一個思念游子的思婦。當然在寫法上這個地方很有特點,因為是詞人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飛鳥之上,這種寫法其實是唐詩的寫法,李白既是一個唐詩的大家,又是一個詞體的作者,所以他是把唐詩的寫法引入到詞中間去了。


最后兩句我們看李白如何收結全詞,“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南朝著名作家庾信,曾在《哀江南》賦中寫過“十里五里,長亭短亭”,亭是源于秦代,它是指路上設的一個休息的地方。十里、五里設一個亭,作為長途旅行者的一個休息之處,漢代繼承了這個做法。但是文人把十里長亭、五里短亭,連在一起寫到駢文之中,寫到詩詞中,意思就不一樣了,它的意思是路途遙遠。在這首詞里作者寫“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意思是說,哪里是歸程呢?歸程就是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一個連一個,長著呢。所以這首詞里面不但是歸程遙遠,而且還有歸期無望。有的本子,這個“更”作“連”,這是版本流傳不同所造成的,意思是一個連著一個,那簡直是路漫漫其修遠,遙遙無期,咋不令人滿懷愁緒啊。


最后我們再說一下,李白作為一個是唐詩大家,早已被人們認知和接受了,要說李白寫過詞,人們還會有疑問,或者說我沒有聽說過。但李白確實寫過詞,李白寫的這首《菩薩蠻》還備受贊揚,廣為傳唱,有什么證據呢?宋人鄭橋寫過一本很有名的書,叫《通志》,在這個《通志》里面,把李白這首詞稱為“百代詞曲之祖”。這句評價可不簡單啊,這句話就是文藝評論家給李白這首詞做了一個點評,等于承認這首詞是詞體的開山之作。這說明后人非常看重李白這首詞,為什么看重李白這首詞?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李白這首詞,為這種新興文體,特別是婉約詞派創造了一整個語匯,按照這種語匯寫的詞,才符合詞的風范。如果我們把李白這首詞和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李白的詩句,你比如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你做一個比較,就會發現李白的詩和李白寫的《菩薩蠻》這首詞,二者的語匯差別非常之大。你了解這個差別,你就會知道李白這首詞的貢獻就在于,在唐詩中間萃取了適合婉約詞的語匯,形成了這種新生文體的一整套語匯,這個貢獻不得了。后來宋詞的婉約派,整個就按這個路子走下去,所以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這不是白說的,這是有根據的。那么至于說這首詞在宋代的地位怎么樣,我們舉一個例子。宋人韓元吉寫了一首《念奴嬌》詞,這個詞的下片有這么幾句“尊前誰唱新詞,平林真有恨,寒煙如織”,大家看到這個“平林真有恨,寒煙如織”,是不是感到似曾相識?就是從“平林漠漠煙如織”轉化的,李白的詞到宋代還在傳唱,那等于說,這首詞是宋人寫詞的樣板。最后,我們重溫一下李白這首詞: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下一期我們分享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發幾首折枝詩請世榮兄幫忙修飾修飾,謝謝。 (1) 敦煌南北古絲韻, 河套東西新路歌。 (2)圓夢神州軀路...
    王世榮閱讀 208評論 0 0
  • 九月的時間終于在忙碌和悠閑之間過了半數之多,今天,我住的城市下雨了,那你呢? 一時之間,沉浸在喬姓男星過世的新聞中...
    NJ吳銘閱讀 705評論 0 0
  • 記得以前看過《蝸居》的書和電視劇,其中海萍教Mark漢字的片段觸動了我。看著電視中Mark睜大眼睛,牙牙學語般讀“...
    懷左同學閱讀 2,564評論 30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