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自知力,掌控幸福人生

圖片發自簡書App

1

最近見一位老朋友,我們談起大家共同認識的一位熟人,這位朋友喟嘆:“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也向他那樣,時常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聽不得別人的不同意見。”說完,陷入深思。

我忽然對他肅然起敬。自知力,是一個人最可寶貴的品質,我在他身上發現了。而這世上,有自知力的人,并不多。 “自知者明”,自知的人心里是通達透亮的,具備上帝視角,能不斷反省自身不足,樂意聽取外界意見,取得成長的同時,能夠更好駕馭自己的人生。

2

現實中,事實上充滿了不懂自知的人。比如一月份邁阿密女孩直播自殺的令人震驚的事件中,那位導致女兒自殺的母親就屬于這樣的悲劇人物。這位黑人媽媽脾氣特別暴躁,在和女兒相處的過程中,明明愛女兒,但表現出來的,卻常常對女兒打罵。曾因此被剝奪撫養權多次,其中的痛苦可想而知。可是偏偏死不悔改,女兒在數次回歸后,她總是還沒好幾天,就又釋放出體內的惡魔。最后女兒在Facebook上直播自殺時,她甚至還罵女兒試圖吸引注意力,并非真的想自殺。結果是直接導致女兒自殺。

這個母親在女兒自殺后也十分懊悔和自責,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她因失去女兒,將在相當一段時間里持續悲傷。可是有什么用呢?她的行為從來不經過大腦,僅憑本能行事,從來不反省自己行為的傷害以及背后的原因,這樣的悲劇其實在很多普通人的人生都在上演。

3

當然,對大部分不自知的人來說,并不見得有上述例子中這樣嚴重的后果。但是,人生失控則是一定的。我看柏萬青老師的《老娘舅》里有一集里,有個女孩20歲被強暴生了三個孩子,媽媽和外婆來求助。節目中柏阿姨被氣得捶胸頓足:“你們為什么不報警啊!”,可那個媽媽和外婆卻自認為非常無辜,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什么過錯。老娘舅里有好多這樣的實例。觀眾和嘉賓常常被氣得夠嗆,但是當事人卻永遠置身事外,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從來不去反省自己的問題。

我知道,調解不可能成功。因為這些人有著共同的特征:缺乏自知力。他們上節目僅僅是希望有第三人來證明自己是真正的受害者,錯的是別人,希望有人來幫他們主持公道,對付那個讓他們深受委屈的人,而并非真正想去解決問題,深刻反省自己的人生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所以,我越來越覺得,自知力,是人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有了它,能才可以通過不斷的自我反省實現成長,才會時刻發現自己的不足,不被先天的本能和情緒驅使,在關鍵時刻及時剎車,了解自己的內心變化,才能永遠保持虛懷若谷,擁抱變化,成為一個不斷成長的人。

4

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培養自己的自知力呢。老實說,我覺得非常難。一個成年人,有自知力和無自知力的特質,通常是由其多年的認知積累所決定的。一座大樓頂上歪了,有可能在建設之初,地基就沒打好。所以,如果你想重新修正這座大樓,一定是需要費些功夫的。

可是,我真的發現有鍛煉自知力的簡便方法。它也許不能讓沒有自知力的人生出自知力,但的確可以讓有自知的人進一步培養和強化自知力。

最近,很多有見解的人士都在說同一件事。在李笑來的口中,它叫坐享,在古典的口中,它叫大腦的鍛煉體操,在樊登的口中,它叫做正念冥想,在中醫愛好者的口中,它叫呼吸吐納。他們說的其實是同一件事,就是每天端坐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除了呼吸,什么都不想—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當發現自己意識偏離是,意識到自己走神時,就立即把思路拉回來,再度回到呼吸上。

我很疑惑這件事的意義,據他們說,這是大腦的注意力鍛煉體操,是不斷覺察自己,讓自己安定心神的方式,是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治療方案。

我跟著練習了一段日子,發現這樣的修煉,可以鍛煉我們的自知力。當我們靜氣斂神,專注在自己的呼吸上時,我們可以專注于自己的內心,讓心從紛擾的思路中靜下來。然后,當走神時,你體會自己正在走神,體會自己在的想法和出處。常常練習,就會使自己形成一種習慣:不斷的反觀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而這種反觀加上思考,便可使一個人脫離情緒的驅使,愿意去做正確的事情。

5

所以,如果你有自知力,一直處在自我懷疑和自我完善的路上,我得恭喜你,因為這樣的特質是難能可貴的,你也可以繼續通過坐享的方式來加強它。如果你之前常常發脾氣,情緒不穩定,常常因此把事情搞得一團糟,那么,你很可能是缺乏自制力的。當然,當你意識到這點時,你已經不再是這樣的人了。

試試坐享,鍛煉你對自己情緒的感知力。祝好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