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一條正確的路,首先你要踏上去

有時候,我們會發問,敢問路在何方?

《西游記》給了我們答案,路在腳下。唐僧不知道西行之路如何,甚至不知這條路有多遠,他天真的告訴他的皇帝哥哥,此行快則兩三年,慢則五六年必歸。他更不知道前行路上會有多少妖魔鬼怪,豺狼虎豹。更想不到他會收到三個神通廣大的徒弟,甚至連胯下的白馬都是白龍所化。

再正確的路,不走上去你永遠不知道它是正確的

如何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我想這大概是所有人想要知道的一件事情,沒有人能夠知道前路是否正確,因為不可控因素太多,不能因為某一個人成功了你就說他是一條正確的路,同樣也不能因為某一個失敗你說他是一條錯誤的路。失敗了充其量只能說他不太適合這條道路,成功亦是如此。然而如果沒有踏上去,你能知道成敗嗎?

唐僧成功的因素

首先,一個指引者,觀世音作為西行的始作俑者,貫穿整個故事。其次,自身強大的的背景和素質,金蟬子轉世,唐王朝御弟,最受當時唐王朝所尊敬的法師。再者,就是西行路上一個個美好的意外,或者說被設置好的搭檔。試觀唐僧西行,就像是某一個達官貴族的子弟的一次歷練。遭遇的妖怪大多為上流社會的家禽猛禽所化。最后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修成正果,火箭直升。其中最大的疑點就是那只猴子的本事大鬧天宮無人可擋,下凡后就變得一個神仙的坐騎都降服不了了,這豈不大怪。真要解釋也只能是做出來給唐僧和上面那群人看的,如果真的一個個被他一棒打翻,西游記也就沒有意思了,藝術來源于現實,更高于現實。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生活本有太多無奈,該怎樣有唐僧那樣的成就。

拼不過過去,就拼現在。路就在腳下,就看你敢不敢,有些人踏上之前會好好考慮很多壞的因素,極力的證明這條路是錯誤的,最后得出結論,沒錯這條路是錯誤的,我踏上去會浪費我的大好年華,還是換一條吧!就這樣想著,大好年華去了,還沒有想好到底怎么辦,最后一個結果,碌碌無為。既然想,就去做,沒有人知道會怎么樣,也許你也會有很多美好的意外呢,這些意外或許會促使你成功呢。在路上,走一步看一步,這樣才能看清晰,就像在大霧中,你看不見前方50米是怎樣的,但是你能看清前方5米是怎樣的,走過這5米,再看下5米,你總能看清50米外的景色。

心靈高貴,思想自由,活在當下

看不清未來,就奮斗在當下,做好眼下的事情總是沒錯的。爭取每一刻都能做有意義的事情,這才是活著的意義。

敢問路在何方,就在腳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