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新鏈接http://cn.abnerchou.me/2014/02/17/c4e320f3/

題目請倒過來讀。
如果讀過原文的,一看就明了此文的用意。是針對王銀的《程序員的心理疾病》的一篇反文。
也不能說是錯,但作者夸張得以偏蓋全,以點蓋面,一棒子拍倒一片程序員。程序員真的如此不堪?這么多的缺點,甚至都不配稱之為工程師?
總結一下,原文主要說了IT行業以下幾個缺點:
- 自負自大
- 崇拜權威
- 窩里斗
作者的整片文章就已經很好的闡述了程序員自負自大的這個理念。沒有貶低作者的意思,他在計算機程序語言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如下的評述是自信,自負,還是自大呢?至少沒有看出一點謙虛的成分 (注:PySonar是作者在Google Intern時候所作):
“然而如果你知道 PySonar 的技術含量就會明白,這樣的東西需要水平高過 Python 的創造者 Guido van Rossum 很多的人才能造出來。”
同時自負自大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嘲笑新人,或者對新人不熱心。作者舉了兩個自己無法容忍的例子:一是問問題丟給一堆文檔;二是當面演示用Google搜索答案。作者認為這相當無理。但我認為無何不妥之處。Sacha Chua在其關于學習的博客中有提到,當學習到達一定階段,我們不會有教科書或者專門的老師來指導教學,能遇到個Mentor就是人生的大幸了。作者希望自己的每個問題都受到他人的重視,難免有些強人所難。況且有時候我們自身對問題的理解,和別人對問題的看法是有出入的。
還有有一句話說得好,就是“你怎么看自己,別人就怎么看你”。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早起照鏡子,發現自己頭上有根呆毛,但由于趕時間匆忙出門,路上就總感覺別人投來異樣的目光,午餐時鄰桌傳來的笑聲也覺得是嘲笑,其實殊不知呆毛早就順應地心引力垂了下來。這種心理現象比比皆是,往往也是不開心的源泉。
說計算機就算當機也無所謂。看看當今金融領域多少是利用計算機在完成交易,飛機的自動導航,汽車的防抱死系統、防側翻系統,等等。軟件可能無法直接傷人,但就如“吾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不可避免要影響到人們的生活。
作者另一個論點就是窩里斗,但從其貶低軟件工程師的思路來看,窩里斗的現象可見嚴重。主要論據是就算系統死機,也不會危及他人。這種說法有失偏頗。別且因此說計算機不是科學,也是完全沒有依據的。目前學術界也一直在爭論。從各大高校對于計算機學科所屬院系就可以看出這種分歧。
Science (from Latin scientia, meaning "knowledge") is a systematic enterprise that builds and organizes knowledge in the form of testable explanations and predictions about the universe.
從以上科學的定義可以看出, 可重復的實驗和可預期的結果是關鍵。比如繪畫,對于一副畫的好壞很難用一定標尺來衡量,再如文學,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計算機呢,總不能敲下去一個回車鍵,有一千種反應的可能吧;而且對于程序的好壞也有系統的衡量標準。現階段的這種對于計算機到底屬于哪類的爭論,完全是由于計算機領域太年輕,60年的發展還不足以讓大家統一到一起。單從現今技術的走向來看,在10多年前,誰也不會想到網絡會有現在的力量。云計算,云存儲,掀起了網絡腳本語言的熱潮。JavaScript竟然一躍成為Web開發的主流語言。再看微軟剛起步的上世紀80年代,最主流的語言的C語言,它的胞弟C++才剛出生不久,而現在確實Java橫掃的所有平臺。
無法給計算機領域一個確切的定義,也正是由于其變化太快。在單機領域,技術、理論等都已穩定與成熟,但網絡方面、人工智能等領域還有好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造成了有部分已經成為科學,但另一部分卻還是在工程領域。個人還是偏向于計算機是屬科學的。
對于軟件領域的盲目崇拜權威,我認為這在所有領域都存在,不光是IT業。在此就不復述了。
本文是就自己對作者文章中一些觀點的看法,作為存檔記錄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