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4一號根據地評薛兆豐北大經濟學 任何學問都有規律,即使是無限不循環數,也有個規律是不循環的。那么股票也是如此,但是因為期待值是隨意不同信息決定的,那么地球每天產生的新信息說不定那條就能影響股市了。基本上是無法預測,但是因為不同信息的出現股市有其反省規律,那么人們對第一時間知道的信息做第一時間的把控那就決定很多東西了。答:應該是有泡沫的吧,雖然股市是個現實公司綁定的,但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信,是很可能出現人為操作的,難免出現泡沫。
20170704-唐小糖評萬維鋼《主動操作大腦》當特別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在不同程度上體驗“心流”,它總是客觀存在的,這個體驗有四個特征:忘記自己、忘記時間流逝、獲得豐富信息、做復雜工作毫不費力,而且有強烈的愉悅感。前兩條很簡單,比如跑步的時候,就會有這樣的體驗。那怎么達到后面兩條那種高級的心流水平呢?萬老師的建議是,把大腦當成一條普通的機器,對他進行主動操作。從大腦活動看,在平常狀態下,大腦前額葉皮層活躍,當進入工作狀態,大腦分泌“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這時候看問題會有一種新鮮感;進一步深入,大腦會分泌“內啡肽”和“花生四烯酸乙醇胺”(大麻素),這兩種激素能讓人集中注意力,這就有可能帶來創造性發現;深入到極致,潛意識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大腦會分泌“血清素”和“催產素”,這兩種激素可以讓人感到平和、幸福、充滿信任感,有利于把信息綜合起來處理。以上六種激素,都是可以帶來愉悅感的激素!最后萬老師總結,“心流”并不神秘,心流從初級到高級,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忘我——去除時間感——獲得豐富信息。如果能關閉自我評價和時間感,釋放計算帶寬,進入潛意識主導的狀態,就能體驗到心流帶來的愉悅感和創造力。
20170704影子知樂讀郝廣才:找到方法找到絕竅比悶頭瞎努力更重要!同一件事,善于分析勤于思考的人,做出來的結果就很不一樣。所以,不要蠻干,要巧思
20170703紅黑的心評伯凡日知錄:互聯網的急速發展,使各種信息和資源產生密切的互聯互通,同時能幫助我們實現各種場景的互聯和切換。一種東西在一個場景下沒有價值,但切換到另一個場景,卻顯現出了巨大的價值。這就是吳伯凡老師所講的場景變換與價值變異。這讓我聯想到目前的發明創造里,有一部分的發明屬于轉用發明,就是指將某一技術領域的現有技術轉用到其他技術領域中的發明,如果它具有創造性,說明這種轉用能夠產生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或者克服了原技術領域中未曾遇到的困難。這種轉用,或者說切換場景的思維方式,不但可以應用在生產領域,也可以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培養這種思維方式,我覺得還是得在平時多學習積累,并且要善于總結,將新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原有認識連接起來,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體系,遇到問題嘗試多角度思考,多嘗試各種解決方法,這樣,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加強,學過的知識也會因為經常使用而掌握得更牢固。
20170704紅黑的心評伯凡日知錄:今天的課程里提到情景規劃,列舉了張居正讀《周易》,并將其應用在生活中的例子。吳伯凡認為,《周易》說白了就是64個生活場景,張居正每天讀周易并不是用來算卦,而是用周易來提醒自己,遇到的每一件事,對應的是哪個場景。幾年前我買了一本講周易智慧的書,但沒能看完,現在有了場景這個概念,準備把這本書找出來,再好好讀一遍。
20170704 貓書評羅胖:羅胖這兩天講液晶的故事。一方面感嘆科技進步,一方面感慨商業的殘酷。美國人是起了個大早,發明了液晶技術,也預言了未來液晶電視的普及。無奈液晶技術當時還不成熟。卻被日本人看上拿來用在電子表上面,弄到第一桶金。可是,接下來,這樣玩就不行啦。液晶的發展進入跳躍模式。生產越多,利潤越低,企業越熬不下去。但是越便宜,由導致更多領域用上液晶,就獲得高額利潤,有開始賺錢。就這樣跳躍式循環。可惜日本人還沉迷在保守的小打小鬧上面。上韓國人后來居上,趕上了液晶電視。到明天,國內的京東方該出場了吧。不由得感慨日本人不可謂不聰明,卻被存量思維綁架。思維轉換的速度趕不上科技進步的速度。好像更理解經驗 得到公司拋棄提成制,改完投資制。不是錢的問題,是眼光的問題。盤算著存量,還是盯著增量!
20170704一號根據地評薛兆豐北大經濟學 任何學問都有規律,即使是無限不循環數,也有個規律是不循環的。那么股票也是如此,但是因為期待值是隨意不同信息決定的,那么地球每天產生的新信息說不定那條就能影響股市了。基本上是無法預測,但是因為不同信息的出現股市有其反省規律,那么人們對第一時間知道的信息做第一時間的把控那就決定很多東西了。答:應該是有泡沫的吧,雖然股市是個現實公司綁定的,但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信,是很可能出現人為操作的,難免出現泡沫。
20170704-唐小糖評萬維鋼《主動操作大腦》當特別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在不同程度上體驗“心流”,它總是客觀存在的,這個體驗有四個特征:忘記自己、忘記時間流逝、獲得豐富信息、做復雜工作毫不費力,而且有強烈的愉悅感。前兩條很簡單,比如跑步的時候,就會有這樣的體驗。那怎么達到后面兩條那種高級的心流水平呢?萬老師的建議是,把大腦當成一條普通的機器,對他進行主動操作。從大腦活動看,在平常狀態下,大腦前額葉皮層活躍,當進入工作狀態,大腦分泌“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這時候看問題會有一種新鮮感;進一步深入,大腦會分泌“內啡肽”和“花生四烯酸乙醇胺”(大麻素),這兩種激素能讓人集中注意力,這就有可能帶來創造性發現;深入到極致,潛意識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大腦會分泌“血清素”和“催產素”,這兩種激素可以讓人感到平和、幸福、充滿信任感,有利于把信息綜合起來處理。以上六種激素,都是可以帶來愉悅感的激素!最后萬老師總結,“心流”并不神秘,心流從初級到高級,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忘我——去除時間感——獲得豐富信息。如果能關閉自我評價和時間感,釋放計算帶寬,進入潛意識主導的狀態,就能體驗到心流帶來的愉悅感和創造力。
20170704影子知樂讀郝廣才:找到方法找到絕竅比悶頭瞎努力更重要!同一件事,善于分析勤于思考的人,做出來的結果就很不一樣。所以,不要蠻干,要巧思
20170703紅黑的心評伯凡日知錄:互聯網的急速發展,使各種信息和資源產生密切的互聯互通,同時能幫助我們實現各種場景的互聯和切換。一種東西在一個場景下沒有價值,但切換到另一個場景,卻顯現出了巨大的價值。這就是吳伯凡老師所講的場景變換與價值變異。這讓我聯想到目前的發明創造里,有一部分的發明屬于轉用發明,就是指將某一技術領域的現有技術轉用到其他技術領域中的發明,如果它具有創造性,說明這種轉用能夠產生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或者克服了原技術領域中未曾遇到的困難。這種轉用,或者說切換場景的思維方式,不但可以應用在生產領域,也可以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培養這種思維方式,我覺得還是得在平時多學習積累,并且要善于總結,將新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原有認識連接起來,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體系,遇到問題嘗試多角度思考,多嘗試各種解決方法,這樣,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加強,學過的知識也會因為經常使用而掌握得更牢固。
20170704紅黑的心評伯凡日知錄:今天的課程里提到情景規劃,列舉了張居正讀《周易》,并將其應用在生活中的例子。吳伯凡認為,《周易》說白了就是64個生活場景,張居正每天讀周易并不是用來算卦,而是用周易來提醒自己,遇到的每一件事,對應的是哪個場景。幾年前我買了一本講周易智慧的書,但沒能看完,現在有了場景這個概念,準備把這本書找出來,再好好讀一遍。
20170704 貓書評羅胖:羅胖這兩天講液晶的故事。一方面感嘆科技進步,一方面感慨商業的殘酷。美國人是起了個大早,發明了液晶技術,也預言了未來液晶電視的普及。無奈液晶技術當時還不成熟。卻被日本人看上拿來用在電子表上面,弄到第一桶金。可是,接下來,這樣玩就不行啦。液晶的發展進入跳躍模式。生產越多,利潤越低,企業越熬不下去。但是越便宜,由導致更多領域用上液晶,就獲得高額利潤,有開始賺錢。就這樣跳躍式循環。可惜日本人還沉迷在保守的小打小鬧上面。上韓國人后來居上,趕上了液晶電視。到明天,國內的京東方該出場了吧。不由得感慨日本人不可謂不聰明,卻被存量思維綁架。思維轉換的速度趕不上科技進步的速度。好像更理解經驗 得到公司拋棄提成制,改完投資制。不是錢的問題,是眼光的問題。盤算著存量,還是盯著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