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青選調到三明市煤礦,再從煤礦到龍巖東肖【福建省煤炭工業學校】讀完二年的中專,回到了將樂縣煤礦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八個年頭,我的一人生經歷大都在將樂的煤礦度過。
第一篇:初進煤礦時的經歷
我是煤礦的一員,我經歷和參加了老虎山煤礦的建設和生產。熟悉了礦山的開采,地質情況,在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中,看到了國企變私營企業的過程,也看到下崗工人拿著買斷工齡的微薄補貼,含著淚水,依依不舍不得離開了奉獻青春的【老虎山煤礦】,從此,走上背井離鄉,自謀職業的道路。歲月如歌風風雨雨中,看到曾經的輝煌的歲月,經歷了計劃,市場經濟、煤礦從興旺到衰退,產業政策調整,政策多變性,從70車將樂小煤礦的蓬勃發展,抓革命,促生產,扭轉北煤南運,大打礦山之仗,填補當地煤共空白,帶動當地的經濟騰飛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到80年代的有水快流,全民辦煤礦開展了,經過20年的煤礦最為艱難的經營,利潤低,基礎設施差,安全條件風險大,煤價上不去,存在三角債,煤款拖欠等問題。一直到了2000年以后,開始進入最為輝煌的十年,成就了《煤老板》,《煤老板》是特定歷史的產物。也就有了有關煤老板離奇的故事。
上面這些圖片的相片,是建礦初期建設的,至今,破爛不堪,倉庫被一場大火燒毀了,礦燈房,民爆物品倉庫,澡堂…都形成了危房。
1970年6月25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將樂縣委,縣政府為了發展地方工業,填補當地煤炭的空白,抽調了得力干部,組建了“老虎山煤礦籌建組”。第一任籌建組組長秦金山,梁三貨。還有張道統、…。
從順昌建西蛇蚊石礦調來有生產經驗的工人8人,干部2人,和福州知青,莆田知青,當地蔬菜大隊20名有識青青年,以及外地調來的工程技術人員組成了《將樂老虎山煤礦》開發礦山的大軍,點燃了將樂煤炭開采的星火之源,同時福建煤炭工業學校也向煤礦輸入了采煤,地質,機電,測量應屆畢業生,充實煤礦的技術工作。
我是1979年2月14日來到煤礦,那時候從三明人事局安排到煤礦工作,同時一塊去的有3個校友,分別是陳學善,徐長泉,連志強4位校友,來自采煤、機電、地質專業。
記得1979年2月14日,那是一個春寒的早春,氣溫還很低,天氣陰沉沉的。我從三明列東汽車站,乘著早班6點40分的三明到將樂的長途班車,車票2元7角伍分。那時沒有高速,走省道,公路窄而且還是砂子路面,記得那個時候,一天才一趟班車,我隨著人流,帶著極其簡單的行李,拿著三明市人事局的介紹信,登上了客車,坐在車上,車輪滾動了,沿著沙溪河邊的205國道,過了40分鐘,到了沙縣車站,又有一些人擠上了客車,車子滿載著一車旅客又上路了,當時路況不好,又彎,路面凹凸不平,一路顛顛波波到了夏茂汽車站,那是一個路邊小車,下了一些人,車箱內還是很多人,什么味道都有,停了一下,又接著上路了,雪峰山,海拔一千多m,一上一下25公里的路程,路面不好,彎又急,乘客有得開始驅吐了,客車翻過了雪峰山頂,開始一路下長坡,車后面帶起的灰塵蓋住了后望的視線。
經過梅花井小站,馬上就要進將樂城了,這下路面還是沙子路面,七彎八拐到了三華橋,右邊拐入了破舊的將樂縣長途汽車站,面積可能只有300平方米。非常小而簡單的小車站,可惜當年沒有手機拍下車站的相片。
下車了,提著行李和徐長泉,連志強會合了,用公用電話打到《老虎山煤礦》總機轉值班室接,煤礦派了一輛福建牌的汽車來縣車站接我們了。煤礦在漠俚,汽車載我們往礦山駛去,經過煤礦的石頭拱橋,橋頭石柱左邊石柱上寫著:艱苦奮斗,勤儉建國。右邊石柱寫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拱的上方寫:毛主席萬歲。這些都是當年激勵人們戰天斗地,開發礦業振奮人心的口號,正是這些口號在老一輩的礦友,為礦山奉獻青春,譜寫一曲動人的故事。
來到煤礦了,見礦辦公室就在路邊,是一排全是石頭砌的瓦片平房,看到礦干部同我們打招呼,我辦理了報到手續,并領取了2月份的全月工資,計得是36元人民幣。如果是15日報到,那就是半個月的工資。就這樣投身到了煤礦的建設,成了煤礦的一員。
我的第一天上班,穿著工裝,背上剛領的工具包,帶上地質羅盤和鐵錘,拿著礦區的地形地質圖,上了礦山地面的公路進行分析和熟悉地層,就這樣進入了煤礦的工作。
剛到煤礦,生產井在石林井田的39線~43線塊段,叫《400小井》。從375水平到460水平。采取小階段多水平的平洞開采。
基建井在石林井田一號井,+175水平,到+345水平,首采區為一采區。
+345水平以上,即《400小井》。當時一采區總回風巷建在+375水平,后來因為小井煤量不足所以退下到+345水平。這就是為什么出現二個同水平的井囗,372和375。
那個時候,煤礦大多數是福州人,都是知青選調到煤礦工作。
那個時候,煤礦剛建設,住房相當緊張,單身干部和職工都是三人或二人一間石頭房子,約12平米,石頭平房,中間走道,兩邊門口對稱,走道有裝路燈,比較昏暗,味道不好聞,因為走道兩旁掛著下井工作服和礦帽,水鞋,空氣中充滿了汗味和腳味。
帶家屬的職工,如果是農業戶口,礦則安排在煤礦做家屬工,現在想起來煤礦家屬從事裝煤,卸木頭,裝板皮,風里來,雨里去,受盡了艱辛苦難,參加了煤礦的建設,發揮了半邊天的作用。農業戶的家屬工要自己打土墻蓋房子,為了照顧丈夫,也把畢生的青春獻給了煤礦事業。
雙職工則享受磚結構,石頭結構的套房。雖然面積小,但是過著一家團園溫馨的生活。
我住在河邊的石頭房子的第一排,靠河邊那頭,一住就住到了1982年底。那時候,有林木仁,劉義財,陳炳輝,廖明新,方文蘭,一起住同排。我和林光忠住在一個房間,對面是揚天才(司機)。廖明新住在揚天才隔壁。我的隔壁是機電連志強住。
辦公室在公路邊的靠山邊石頭平房,從河邊開始,分別為總機,政工,行政,勞工,書記,礦長,生產,安全,技術…代銷店。
記得,礦里1979年初召開全礦職工大會,礦長林木仁在會上講到:“這次上級對我礦地質工作很重視,特意從今年的煤校畢業地質專業按排了一名技術員到我礦工作”。這段場景使我終身難忘,至今還留在腦海里。
那個時候,煤礦尚處在建設期間:
一,林坑北塊地質勘探線18線的【大慶南,大慶北】生產井,我來礦的時候,己經結束了,主平洞+175水平做為礦井的主要運輸大巷,轉為基建井施工,記得當時還暫停了一段時間。
二,煤礦生產井在(400小井),從礦部乘上班汽車上礦山。運送職工上班時順便帶了一些回采板塊,大家就坐在木板上乘車上去。
400公路,是礦里自己設計,自己施工,沿著山邊彎彎曲曲的上到礦山。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改變以往的肩挑人工運輸。
我剛來時,記得有技術負責:許哲曲,地質工程師:林光忠,安監員:黃栽培。印象比較深那個時候,乘車或走路到400小井上班,有調度室,食堂,簡易露天煤倉,空壓機房,生產水平,375,372,400,430等水平。采煤工作面那個時候在+400,+430水平,掘進在+375,+372水平。
+375水平當時是做為一采區的風井,后來是一采區準備來不及,就退下到+345作為一采區風井。1979年初,+375水平洞剛開100多米。+372水平己打到B20煤層了,并有沿B20和B12十1南北掘過煤巷。當時,煤礦有自已的施工隊,采煤隊有沈天送,外包隊最早一批有黃希墎,郭招賢,洪桂明等隊伍。
那個時候我跟同事林光忠一起從事礦井地質工作,我來了,過不久他1981年調回福州了。
我和林光忠住在一起,過著單身生活,上午下井,下午辦公室,吃食堂,單位每周一下午生活會,在橋頭石頭房子頭間門囗外面開會,無非是念念報紙,還流傳著文革的余毒。
那年煤礦機構有,礦長書記室,行政,技術,機電,生產,安全等機構。
1979年底,煤礦為了接替400小井的生產工作,在林坑井田的南塊段,地質勘探線14~16線間,布置了林坑2號井。我當時也剛來,記得是在林坑大南排溝谷兩側布置了,+300水平的南北平巷,那是煤層風化帶,是按設計方案進行布置,后來,由于煤層的賦存條件差,煤層薄,第二年就下馬了。
當時路和電未通二號井,掘進全手工操作,也沒有礦燈,點蠟燭,火雷管,手工打眼,手工出碴和打炮。那時候,工人很吃苦,是永春縣蓬湖公社黃希墎外包隊。
第一年采紅茹的季節,一職工檢茹吃中毒死亡,礦安排職工去醫院守夜,安排我,我第一次接觸這種事情。邊位職工是當地人,復退軍人,煤礦招的一工一農的全民所有制職工。吃菇中毒半夜痛不好找麻煩醫生,到送到醫院太遲了,毒汁己進入血液了。
我進礦的當年就結婚了,非常簡單,家具從三明拉到煤礦,發現有的家具有裂縫請木匠連夜補好,第二天運至城關油漆店,上黑漆。過幾天運回煤礦,還清楚的記得在城關等煤礦黃榮祥的汽車等很晚才到。
在煤礦結婚,給大家分了糖果就算結婚了。
歲月在飛逝,那時候,每天上山都要經過+175洞口,沿山邊臺階小道,爬山到《400小井》,到礦上班,回來也是走路下來,一天一個來回都在4~5個公里,習慣了,也不覺得什么。經過一段的公路剖面,可以分析地層和構造情況,從翠屏山組地層到加福組地層,還看到了林坑一號背斜的軸部位置,很清楚地看到背斜對稱的兩翼。背斜西翼為林坑井田,背斜東翼為石林井田。
從公路剖面上還可以看到第二,第三標志層的巖石,這段地帶也就1970年6月建礦時期開辦的林坑井田煤礦。當時的地質技術員黃河清,聽說他技術扎實,市煤炭局汪孝莊經理對他的印象很好,在我來到煤礦時他已過世了。
在那時煤礦生活單調,電話是有線電話,沒有手機,更沒有網絡,每當夜幕降臨,早早入窩睡覺了,附近村莊有公放電影,大家成群結對,拿著板登去看露天公放的電影。
過了二年,礦里有了第一臺的12寸黑白電視機,到了晚上,拿到門外空地放映,圍了很多人看。這些就是當年文化生活。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漠俚溪靠南的新建磚結構的三層樓房快蓋好了,從河邊開始東西走向坐落,一共蓋了4橦,河邊為一號樓,叫將軍樓,是中層干部以上職務的領導住,二號樓是工程技術人員住,三,四號樓是本礦職工帶家屬的職工住。
這新建的家屬區,靠公路邊有新蓋的礦子弟小學,舊的學校在河邊太近,受洪水威脅己形成危房了。
到了1986年,長城家屬也通過縣長辦公會議,從農場職工調到工業職工,當時縣政府辦公會議為了落實解決工程技術人員的夫妻分居二地問題,特意下調令,通過省勞動局下發文,將將樂水泥廠和煤礦的技術員的家屬調到一起,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煤礦職工的關心和愛護。煤礦領導林光祖,章加年,等人從中也關心幫助過。當時,煤礦附近有一個下村良種場,也是屬于農場的同系統,礦領導有去聯系過,最后還是調到煤礦工作了。
1987年3月25日,那天我在龍巖學習,將樂礦發生一起較大事故,在一采區+295水平B12北回采巷道冒煤關人事故,當場死亡3人。礦長廖明新撤職。這件事令人惋惜。記憶猶新。
每年都有龍巖東肖《福建煤炭工業學?!返膽獙卯厴I生分配到煤礦工作。那時候煤礦按規范要求進行建設,由國家投資,國家設計,采掘工作面都正規布置,有上風巷,上出口,沒有殘采工作面。在當時,將樂縣煤礦是一座充滿活力,年青的礦山。
技術干部,許哲曲,來自合肥工業大學。資歷比省市技術領導還高。
測量工程師林宗和,程依川,邱長福,王寶明。特別是三采和二采測量中,榮獲省市獎勵。井下和地面貫通精度達到國家要求。
陳世興做過生產技術科長,我在科里和鐘振能一起從事礦井地質工作,有邱長福,陳依川搞礦井測量。
當年有很多很多令人留念值得懷念的故事,歲月如歌,那些當年年輕的我們,閱盡了人間滄桑…,至今回想起來,有一股沖動的感覺。
隨著時間的消逝,福州知青,莆田知青逐漸調回福州,有得高升進了縣政府工作。
煤礦來的福大畢業生,到最后個個調離了煤礦,只有中專,技校的留在煤礦繼續工作。
1979年的時候,那時礦里領導是:礦長林木仁,工交口主任是高隆陖,技術負責許哲曲,陳炳輝是管行政付礦長,生產礦長是范裕忠,機電礦長好像是董緒寬,和陳守利。安監是黃栽培,管技術的有林宗和,林光忠,廖明星,劉亞華,張書榮,余慶來,陳學善,連志強,辦公室還有林齊昂,黃國均等。煤礦機構齊全,分工明確。就像一個小社會,大社區。煤礦有二堂一舍,有汽油庫,民爆物品總庫,汽車隊,修理廠,車床,鋸臺,地塝,還有招待所,有幼兒園,還有子弟小學,當時煤礦單位令人羨慕,月月薪水領,勞保福利高,有菜地種,業余時間種點小菜,養些雞鴨,后來還有礦班車接送工人上下班,學生到城關讀書等福利。
林木仁礦長做了過年吧,就榮升到省級工作了,后來礦長經歷了林光祖,林應清,廖明新,謝齊玖,吳聲文,林可華,鄭遠勇,廖建華2002年6月改制,國企煤礦結束,轉私企經營。
將樂縣鄉鎮小煤礦起步很遲,記得1982年10月,江西的丁良福生從縣煤礦承包了白塔井田,開了一個洞口,在+245,16米的標高,在10月24日布置的洞口,由丁良福生手下的一個工頭叫康xⅩ。就從此白塔井田進入了開洞高潮,到大批村民在白塔地表亂開煤洞,無序進行了開采。到了1995年縣煤礦在C3煤層位置,一口氣,從上而下同時布置了十個洞口,全部由當地村民“承包"。那個時期,產業的法律法規尚未建全,礦山次序混亂。1983年開始,鄉鎮煤礦洶涌澎湃進入煤礦,開始用最原始的生產設施,先后辦起了,林坑,石林,白塔小煤礦。形成了國家的半壁江山,才有了2000年以后的“煤老板”。
第二篇,小煤礦水起風湧
1983年6月,在煤炭政策:有水快流,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全民辦煤礦的形勢下,將樂縣礦業開發公司,率先在石林井田地質勘探線33線~34線,辦起了小煤礦,叫《老虎頭煤礦》,當時,縣礦許哲曲也搞了一份老虎頭煤礦的開采方案,在市公司審批時被汪孝莊一口推翻,在會上,我也在場,后來,縣礦業公司林炳光開采方案經市批準開辦了。公司采取大包形式,將礦山承包給了廣東陳永其,他是在將樂肖空洞從事開鎢礦的外包隊包頭,比較出名。我是公司聘請做礦山技術員。
礦業公司1986年在石林北,石林南和古佛堂地點,轟轟烈烈開辦起了煤礦。
古鏞鎮在白塔井田地質54線開起了《古鏞鎮煤礦》,礦長曹日升,管理人員邱水金。該礦點更早些,是城關公社鎢礦礦長:葉財生開辦過煤礦,承包給廣東老溫,在345水平開過煤洞。
和平村在1987年在白塔井田56線開辦《和平煤礦》由陳永其承包。
1988年,個體戶《遠方貿易公司》肖遠提,在積善村張取材支持下,在積善山場,+400和+300地點開起了煤礦,當時只有漠俚村的黃克智和肖遠提開辦煤洞,沒過二年,積善村漠俚村民上山開煤洞,一發不可收拾。雍玉土,雍玉水,張長生,易成東,劉喜高…張寶根,鄧觀寶,有寶,從460到211水平分布大量的板車煤洞,外地人也進入承包做包頭。
林坑井田孫貴章,白塔工區:溫賢生,石門嶺后山的陳永其,古佛堂+156洞都在80年代未期開辦起了村辦鄉辦煤礦。
到1991年9月,水南農場徐歡賢將公司的4個礦山重新洗牌,石林北和石林南,以及古佛堂由農場企業辦開采,老虎頭煤礦又轉讓陳永其開采,陳永其委托王百懷,李梅原進行管理。
時間進入到了90年代,1992年,礦里安排本人到惠申石粉廠做了半年的化驗取樣工作。石粉廠就在煤礦電影院邊上山邊。從家里就可以望到廠里,走路也幾分鐘的時程。那時候,我還兼其他小煤礦的技術工作。有老虎頭,石林南北,古佛堂,古鏞鎮,和平煤礦的技術工作。那時候很忙,全是兼職工作,為了增加收入而己。
1995年4月10日,煤礦發生一起礦難,六采區軌道下山掘進施工發生冒煤事故造成2人死亡,礦長吳聲文。最后事故責任人朱某追究刑事責任,施工員是劉葉景。
1995年來了一場政治風暴,政法學院在將樂抓了一批人判刑,從付縣長陳永華,小到包頭,煤礦吳和地礦林,礦業公司林受到牽連。
在1982年崇安縣煤礦召開全省縣辦煤礦的礦井地質工作會議上,來自福建省各縣辦國有煤礦來崇安縣煤礦進行煤礦地質工作交流,評比,經驗和學術討論,我煤礦被評為《福建省礦井地質工作先進單位。
在這個會議上,各礦展開所編輯的圖件掛墻評比,各種井巷工程素描圖,編錄的地質原始圖件進行觀摩,進行展覽。通過各礦地質技術交流,以提高礦井地質人員的業務能力,為企業減少無效進尺,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率。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