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就這樣開始了---讀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一)

還未到入伏,但空氣中的熱度卻讓人慵懶無力。周末的時間,可以自由做任何安排,但如果想讓它注入些許意義,捧卷在手,聆聽書者的智慧與故事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拿起桌上的這本《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準備開啟閱字之旅。開卷有益,一天下來半卷翻過。這是一本以純寫實的記述方法寫下的心路歷程,如作者所說:將自己感到的想到的,原模原樣、樸素自然地寫成文章,不施虛飾地記錄成文,誠實地書寫跑步,某種程度上也是誠實地書寫自己。

很多人喜歡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我沒有看過。面前的這本書,是我第一次閱讀他的作品,因為是寫實的手法,更能在字里行間認識并了解作家及他的人生經歷。

知道村上春樹是怎樣開始寫小說的嗎?對喜歡寫作,但卻為疲于經營生活、沒有寫作時間,甚或認為自己大齡、寫作已晚的文藝青年來說都是可以將他做為勵志的榜樣呢。

1、沒有經營才干的他,艱辛工作,收支漸趨平衡

村上在大學畢業時開了一家類似爵士俱樂部的酒吧,經常安排樂隊來演奏,這種經營方式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比較少見,很多人覺得他這種業余愛好般的生意不會成功 ,而他自己也認為沒有什么經營才干。但他的可取之處是勤勉耐勞、不惜體力,不顧一切拼命的工作。清晨就開始干活,一直干到深夜,累得筋疲力盡,很多次遇到嚴峻的局面,飽嘗種種失望的滋味,然而,只有拼命、拼命、廢寢忘食的拼命,終于收支漸漸趨向平衡。在即將30歲的時候 ,他終于能喘口氣了。在他人生的這一時期他考慮的只有如何生存下去,其它的還無暇顧及。

我掩書片刻,抬頭看看窗外,這都市的人流中,每天多少人都也如此般,在為了生活而日日奔波忙碌啊,人生初始的戲碼大概多數人都是這樣奮斗的吧,而多數人也在這條河流中就這樣一直掙扎下去了,或者優游于此,不再作他想。

2、人生來到稍稍開闊的場地,心里開始思考

當艱苦爬過人生第一段陡峭的臺階,來到一個稍稍開闊的場地時,村上心里生出了自信。他做了做深呼吸,環視四周,回顧走過來的路,對下一步該怎樣做進行了思考。那時的他,已經馬上30歲了,已然逼近不能再稱為青年人的年齡了。1979年 4月的一天,他去觀看一場棒球比賽,精彩的比賽大概觸動了他,瞬間,他下了自己也始料未及的決心:寫篇小說試試!沒有具體的構思,只有一心一意的決心,買了紙、筆,開始寫。那時店鋪還在開著,深更半夜打烊后,回到家里坐在廚房的餐桌前繼續寫稿子,一直寫到昏昏欲睡。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三年,但他覺得自己活了相當于普通人兩倍的人生。期間,他完成了《且聽風吟》、《1973年的彈子球》等作品。

人生就是這樣,當我們開始思考,生活便會轉彎有了新的目標。對于寫作,只要開始,什么年齡應該也不算晚;只要日日堅持,總會生產出一些認知的東西來。


3、閉店歇業專門寫小說,徹底改變生活形態

前期的作品是村上在忙碌之余寫下的,對于質量,他并不滿意。為了寫下一本自己也滿意的小說,他決定 關門歇業,專心致志寫小說。這個時期,他深切體會到了可以隨心所欲伏案寫作的樂趣,不必介意時間,每日集中精力寫故事,痛苦而又美好。既然打算做職業小說家,如何保持身體健康成為面臨的問題,他開始每天跑步。因為跑步這項運動不需伙伴對手、不需特別裝備、不需特別場地,方便經濟易行。呵呵,這也是村上寫作與跑步開始密切相連的開始。而且,寫作讓更多生活方式開始徹底改變。清晨5點開始起床,晚上10點之前就寢,生活變得簡樸而規律。這正是他想要的自然的、正常人的生活。他喜歡這樣的生活形態,也喜歡這樣生活里他職業小說家的角色。

正如作者自己說的:人生來如此,喜歡的事情 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怎么也堅持不了。

對來到簡書平臺的朋友們來說,寫作,難道不正是我們共同喜歡的事情嗎?而堅持下去,才可以稱得上是真的喜歡,也許就真的成為了你人生的一個分水嶺也說不準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