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各類網絡平臺的出現,對于一個想業余寫文字的人來說,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像微博、知乎、豆瓣、今日頭條、以及最適合草根寫作者的——簡書。
誰說過,互聯網時代是不存在懷才不遇的。
我是在2016年7月才知道簡書的,當時看到朋友圈轉發的文章,就順滕摸瓜來到了簡書,并下載了簡書app,注冊并正式使用了簡書這個平臺。距離今天剛好是100天,也想總結下自己這三月來的感想和收獲。
在這之前我只是個愛看閱讀的文字愛好者,并未下筆寫過什么正式的文章,也毫無寫作基礎,但一直很喜歡在qq空間發表點心情感慨之類的簡短文字。
剛開始在簡書寫的幾篇相當于日記形式的記錄而已,直到在7月20日晚上寫了篇《從海子看那些早逝的天才詩人們》,一早起來就有提示信息顯示已被編輯推到簡書首頁。
我高興得手舞足蹈,還把通過首頁的截圖分別發到空間朋友圈,那一整天是我的心情都是被喜悅激動充實著,那種快樂感是金錢所無法去衡量的。(作為小白的我當時以為上了首頁就等于上了熱門,后來也是一位簡友和我說了這區別,說上首頁不算太稀奇,上熱門有點難度,首頁熱門流量大,那樣閱讀量才會高。)
雖然沒有達到想象中的閱讀量,但我并不灰心,依然隔幾天都會在簡書上寫上一篇,也認識了許多和我一樣業余寫文字的人,大家有著共同的愛好,相互鼓勵加油打氣,寫得很隨心隨意,是一種傾訴心聲釋放壓力的方式,并沒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和儀式感。
9月17號星期天下午,我一個在房間里打開電腦,傾聽著雨聲,敲擊著文字記錄下自己進互聯網公司工作的一年經歷,那篇文章是一次性寫好,發布后立馬被,<今日看點》《人在職場》《首頁投稿》……等六個專題收錄。
后又被編輯推到首頁熱門,記得那天從傍晚手機提示音就不斷,有點贊喜歡的、有關注的、有評論的,看著刷刷上升的閱讀量,激動的心情無法言喻,晚飯后我懷著認真虔誠的心情回復著每條評論提問,共170多條,直到凌晨1點鐘才入睡。
與在簡書上寫作同一月份,也是我注冊個人微信公眾平臺的月份,前面我有寫過《29天開通了微信原創功能,我是如何做到的》,怎么學排版編輯的,用六篇拿到了原創標,甚至寫到過我用電腦的復制撤消快捷鍵都是近年才學會的,知道自己基礎是很薄弱,學歷又低,有些生僻字我把貼在床頭,使自己能天天面對牢記心中。
因為我深信天道酬勤、勤能補拙!
到今天為止我的公眾號關注數為900多人,計劃到年底突破3000人,發表的稿費及各平臺所獲打賞金額加起來差不多800元左右,當然這與投入的時間精力比起來是微薄得可憐,但就算沒有一分收入,我也愿意一樣堅持的!
在這里只是簡單分享下我這三月來的寫作歷程,那些說自己沒時間的人其實都只是借口懶癌,或不夠熱愛而已,我的本職工作是做業務類的,天天出差,周末還得去公司培訓演練,壓力山大、身心俱疲是可想而知的 。
若說起點低沒自信下筆,我想簡書以及所有運營微信公眾平臺的比我學歷再低的人應該寥寥無幾。
很喜歡富蘭克林那句話“若想在尸骨已朽之時尚不被人忘記,要么寫點值得一讀的東西,要么做些值得一寫的事情。”
愿我們一起結伴而行,都能成為自己所喜歡的模樣!在這紛繁復雜的生活洪流里,有一個愿意堅持下去的愛好,并樂在其中,我想那就是幸福!
有人問我30歲學寫作會晚嗎?關于寫作會不會太晚的話題是屢見不鮮了,有收到很多網友給我的私信,雖然我并沒寫出什么多大成就來,但基于大家的信任,寫下這篇文章來作下詳細的解釋,其實我也是給我自己鼓勵自己的。
我們都知道,寫作即是說話,只是以文字的展現形式而已,只有你有傾訴的欲望,只要你想把心聲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描述下來,我們都可以稱為是寫作,很多作家時都有愛寫日記的習慣,所記錄下的日記,無形中是為他日后創作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風靡全球的風俗畫家摩西奶奶,她是76開始學習畫畫的,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在展出,好評如潮,她在《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一書所說:“在我們漫長而又短暫的一生中,找到自己發自內心喜愛去做的事情,堅持做下去,讓這一點點小小的支持,帶給我們微妙的喜悅。”
我們在懷疑自己30多歲學寫作會不會太晚時,看看她的故事是不是會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會不會感覺自己是早晨八點鐘的太陽呢!未來是無限可能呢!
我們若從現在起珍惜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每天堅持寫個1000個以上,我想一年兩年,五年后我們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成長和收獲,怕就怕你總是在自我猶豫徘徊中,遲遲不肯下筆。
我看到許多人在評論和私信中都說,我也好熱愛寫作,我也要像你學習開始行動執行,我晚上就動筆寫,我當然是欣然鼓勵,但過些天我再去翻看他們的主頁時,依然還是顯示寫了0個字,除了少數人可能真的是有特殊情況時,絕大多就一個字“懶”,還有不是真的熱愛,或只是三分鐘熱度。
相對于年齡相對于天分,我更相信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所說,“人們眼中的天才這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生超人一等,而是付出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盡管要條件。”
就是說不管是哪個領域你若想要取得一些成就,都少不了花上1萬小時的堅持下的結果。
我所崇拜的打工妹逆襲成暢銷書女作家編劇的紅娘子,她曾在文中寫到:“一個寫作者,如果沒有寫過幾百萬字失敗的作品,也就根本沒有資格去想成功這件事,就好比剪紙,在早期練習的時候,一定剪壞掉許多的紙,但沒有這些剪壞的紙,你就不可能培養出手感,將自己的作品變成好的,如果,你只是眼高手低,永遠站在旁邊觀看,只知道別人剪壞的作品,卻從來不敢親自動手,這,是是最可悲的,別人剪壞了,還有機會變得更好,而只看不做的永遠沒有機會變好。”
想起我對面的一位同事曾跟我說,帆姐,其實我從小的夢想就是寫作,曾盼望自己長大了可以寫雜志寫書,但現在看來這個愿望等老時才能實現了。
我驚訝的問,為什么這說呀?我近兩月都在業余寫文字呢!雖然寫得還不太好,像日記,但可以先練筆啊!我還只是個半文盲呢!你至少讀了大學啊!基礎不比我好得太多?
但她的回答讓我雷倒,唉呀!我又不像你,你結婚生子,一切都穩定了,我現在跟男朋友才到上海半年, 一切都沒安定下來,帆姐,你先去寫等你寫賺錢時,我才有信心去寫。
看到她這些說辭,我只好說我無語了。這種信誓旦旦的說寫作曾是她從小到大的夢想,或許這只能算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的上矮子吧!她,也是代表了許許多多人的一種心態情況吧,一個未婚的說她比已婚的更操心更忙碌,抽不出時間,說要等到老了沒有壓力負擔時再好安心提筆去書寫。
還有的朋友說我現在的工作實在是太忙了,有的說住的地方離公司太遠了,等以后換個工作再開始下筆練習吧!以后還有以后,明天還有明天,時間不去擠一擠永遠都不是不夠的啊!說到底這就不是真的熱愛,深度拖延癥、深度懶癌吧!
寫作群里認識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文友,上班途中每天往返近五小時,今年已經在地鐵上用手機寫完20萬字的散文集 。
在簡書正式寫作來的20來篇目前已經有七篇文章上了簡書首頁,當我歡天喜地的告訴身邊親朋時,得到第一句話就是,那拿多少錢呀?我頓時被噎住也不想再說什么了 。在我們去嘗試做一件事或去創業時,打擊嘲笑我們的往往都是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他們更看重結果而非過程!
道阻且長,提筆不難,無關天分,無關年齡,無關學歷,每一個有思想的人都可尋白紙揮毫,就算沒有人為我鼓掌,沒有了一個觀眾,我依然義無反顧死磕到底,直到生命的盡頭!
誠如馬丁曾說:“必須要真刀真槍地寫了,每天都要寫作,哪怕只寫一兩頁也好,寫得越多,收益越大。別偷懶,像健身一樣,如果你不去鍛煉‘文字的肌肉‘你永遠不可能‘肌肉發達。”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此刻你只要拿起筆,不管你是30歲還是40歲,不管寫什么只要你去寫,你就已經突破了自己,已經贏了自己。
寫作最難的是開始和堅持,據說在簡書上只要是寫了20篇以上,就已經擊敗了80%的人!
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擁擠,因為能堅持下來的實在是太少了。
你我共勉!歡迎點贊關注交流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