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救贖與彼岸

? ? ? ? ? ? ? ??

救贖與彼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月的清華園,并不寧靜,沉默了一個冬天的紫荊和丁香漸次綻放。一團團、一簇簇的花樹,紫色和白色渲染出的景致,使校園游弋著一絲溫情與懷舊的情緒。正是“桃之夭夭,其葉蓁蓁”的時節,這于莘莘學子們是一種考驗:一方面考試迫近,時間催人;一方面萬物萌動,讓人有一種想沖出去的念頭。可2004年的夏天,注定給一些人留下印記,包括那一屆的畢業生。因為,從歷史的角度看,這一段時光對于我們個體,都是最后一次!

? ? ? ? 昆德拉曾在書中引用過一句諺語:“只發生過一次的事情,就像根本沒發生過。”以此臆斷,我們生活中只發生過一次的事情,或者終身難忘,或者干脆遺忘!但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是否也根本沒發生過?這或許算個哲學問題。

? ? ? ?“這個時代實在是太喧囂了”!這是一句無奈又時髦的話。總之,我(們)變得如此噪動,坐臥不寧,即使身處鬧市,也能聽見自己心靈的狂跳,可往往又不知起身走向何方,賞讀何物,只任思想在無限中寂寞行走,而身體卻深陷市俗的泥沙,等待長出鮮花與甜果。其實醫生早已診斷我們患了“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和“腰椎肩盤凸出”,可有些基本的人生問題都籠罩在時光的迷霧中,或被踩踏到了泥土里。

? ? ? ? 時間又流逝了N年,當我們逐漸學會以思索和判斷來營構生活,雖然“上帝”在一旁發笑;當一種經歷終于成為人生的信識,遲也好早也罷,總會有人去擔當另外一種見證。“最后的90天”,或許算一次空前,但愿不是終結。這是后話,暫且不表。

? ? ? ? 我們應該感謝生活,它給予你負擔的同時,也迫使你更貼近大地,更趨近真切和實在。如果先前的希望一次次握空,是由于我們肩頭的負擔太輕,或根本沒有負擔,難免生活得輕松,一不小心便飄離地面,離別真實的生活。孰不知,這個世界上只有任意飛翔的心靈,卻沒有任意飛翔的肉身。因此,那一年從“大禮堂”草坪上吹過的微風,從“月色荷塘”上拂過的潮汛,并沒有吹散大家心頭的閑愁。這是我們與清華學子的不同,雖然我們都是學生。

? ? ? ? 而另一個聲音說:那我們選擇什么呢?沉重還是輕松?

? ? ? ? 這個疑問充滿了那個夏天,我(們)期待先知醍醐灌頂。黃昏時分,我終于被一陣輕風吹到了二校門北邊小山下,“清華第一碑”靜靜地肅立在那兒,加之頭頂的綠蔭,此境更顯清幽。當年國學研究院師生立下的“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上,陳寅恪先生撰寫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碑銘。清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度與風范讓人怦然心動。回想1909年那個風雨飄搖的深秋,從47位睿智少年越洋留美,到如今10萬鐘靈學子風華正茂,“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讓多少人為之向往。大師遠去,百年空憾!大師名言卻日見其輝。

? ? ? ? 人生本是一次精神遠游,而在當下過分物質的年代,欲望的響器是最顯眼的風景,“欲望門”事件你方唱罷我登場。暗夜里,我們習慣《潛伏》在思想的《蝸居》,渴望享受精神盛宴的《神話》;白晝間,又像肩負《特殊使命》的戰士,期待以《奮斗》來改變《平凡的世界》,見證人生旅途的《東方紅》,卻常常面臨著《士兵突擊》,生怕一時不慎便《命運呼叫轉移》,甚至于《王子變青蛙》。我們匆忙著、奔波著、也算計著。生活一次次磨損了我們的詩情,我們無法與海子一同想像“海鷗是上帝的游泳褲”,甚至連做夢都毫無詩意。漸漸地我們的思想在萎縮,精神在困頓,常常在信息與網絡的經緯線上迷失方向。而有一款游戲,我們誰也玩不起,那就是與時光捉迷藏!那些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與心靈有關的日子,與思想有關的日子,與生命有關的日子,那些最美的時光,就這樣流逝……或許這個時代并不相信詩意,或許智慧與成熟的代價,往往是逝者如斯!

? ? ? ? 那一年,冥冥中我聽到一種聲音:請慢一點走,等一等靈魂!

? ? ? ? 時過境遷,對于當初主政者的“恩賜”,我是鞠躬言謝的!在物質已經遮天蔽日的當下,多少心靈已無深度和寬度可言。我們需要一種境地、一種氛圍,撫慰一番噪動的心靈,清靜一下紛亂的思緒。想起一句話:讀書有什么意思,那是不讀書的人不知道的!圣賢哲人有言,無用適成大用。清華是本大書,入則,清澈蜿蜒的萬泉河、貴族氣息的工字廳、潔白神圣的二校門、高雅華貴的大禮堂、繁茂如茵的大草坪、古樸精致的清華學堂、持重沉郁的圖書館、寧靜清靈的月色荷塘讓人的精神與氣質,受到一次洗禮;出則,皇城根下紫禁城邊,是傳統與現代交織碰撞的生命意識與人文情結,置身其側畔檐下,由機關走入學堂、由辦公桌移至課桌的人們,難免產生蕪雜的心里期許。想起學者筆下北大“爬山虎”與清華“常青藤”之議論,京華煙云浸潤下的前路是否由此變得撲朔迷離!但不管如何,人在旅途的我們,是該讓書籍與大師助我們暫避困惑、心渡慈航,悟覺人生一二。

? ? ? ? 宋代朱熹《朱子語類》曰:“知得心放,此心便在這里,更何用求”?身臨其境,你全可當作人生路上的一次偶遇,一處精美的驛站,一次意外的收益,況且這不一定是你必得的,所以格外小心珍重。白天,可以一門靜心聽課讀書,晚飯后穿梭于校園搜索感興趣的專家講座。聽清華校史,感受社會思想變遷與中國學術走向獨立之創造;聽溯源講堂,明辨一個時代的思想爭鳴和真實的學人;聽被逼出的《紅樓夢》,感悟中國文化懺悔意識與悲劇意識的覺醒;聽中國文化與現代化,感悟東風西漸與西風東漸情形下文化傳承之艱辛。我們仿佛看到,站在屈原、王國維的墓碑前,魯迅等一大批中國讀書人因懷信仰而痛苦,因懷大愛而沉重……也不妨獨坐,看荷塘邊朱自清先生凝望遠方的目光,依然如炬;看小山下聞一多先生手托煙頭的神情,依然凝重。在這里,你可能無意間會了然一絲新的感悟,擁抱一種新的生活,而這生活原本也是屬于你的,只是因于種種原因,你不經意地已將它丟失,或者遺忘了,又一時很難把它們喚回,但任憑心靈漂泊多遠、多久,偶爾一節講座、一師之言、一裘書香、一絲情境,旁觀浮生,思慮沉潛,寄慨遙深,會讓你的心跳慢下來、靜下來、進而舒展開來。一堂精彩的講座,不僅會照亮你一生的思維之路,而且還留給你一份沉甸甸的思索!雖然北京的夏天對我而言像“煉獄”,但內心的清爽只有自己曉得。從這個意義上講,那個夏天組織買單,而我們著實奢侈了一把!

? ? ? ?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求知是人的本性,許多人由于對周圍的世界感到詫異,從而開始思辨生活。竊以為,讀書是一種思辨方式,思想是一種生活方式。因為生命之絕美,在于其必然的消殞、煙花飛旋的過程;生命之快樂,一如煙花綻放時那短暫的絢麗,剩下的則是漫山遍野的孤獨,如暗夜浸入內心,揮之難去。所以,人是最孤獨的生靈。在浩渺的宇宙中,你我都是滄海一粟。我們一生都在等待,都在傾聽,都在尋找,都在呼喚。我們的內心天生地需要溫暖、理解與溝通。然而,沒有什么事物、也沒有什么人能夠終生陪伴你、溫暖你。父母垂暮之年會離世,子女成人之后要走散,友人歷經長久要淡遠,或許付予你愛的人要對你生生怨恨……世事變幻,酸甜苦辣,悲歡自知。唯有讀書、學習、思想才會永遠陪伴著你,給你心靈以慰藉,并且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滴水穿石,讓你學會用一種別樣的目光與心性,感受身邊的大千世界、蕓蕓眾生,這樣的感悟與感動,再漸漸地成為盤踞在你內心深處的、溫暖的、私密的經典。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典,這是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是邂逅即逝的彩虹、過眼之云煙,遇而得之,實乃人生之幸事!而這種溫暖和感動的時光印記,常常在我并不平靜的生活中閃爍。

? ? ? ? 我想起陶園南面那條南北走向、令人難忘的林蔭大道。在旋動著生活海洋的記憶里,成千上萬的學子踏著新舊、色彩不一的自行車,在晨風中、夕陽下、在記憶中閃過這里,偶爾聞三五聲自行車鈴,伴之以林間的鳥鳴,卻不見人聲嘈雜。輕松而緊張,輕盈而匆忙,像是一道青春的風景線,一道知識的溪流,一曲生命的進行曲。置身其中,一種熟悉的親近感、一種充實感,甚至是一種安全感,充溢我的身體和內心。當日子走近六月,許多院系的畢業班已籌備著離校紀念活動,空氣中彌漫著“青春散場”的情愫。人生苦短,聚散兩難,但盛宴必散,我們更是如此,所以愈加珍惜。除了專家講座,忙里偷閑,我也有意無意地踅進劇場,看學生們演蕭紅的話劇《生死場》,唱傳統京劇《打龍袍》、《白帝城》,聽學生們唱《白衣飄飄的年代》、《愛的代價》。在大大小小的演出中,在高高低低的舞臺上,在別人的故事里,我體味學子們“久居書屋心遙寄,欲識人間真性情”的意趣,感受他們誠摯的人文情懷。五月的最后一天,我有幸現場傾聽了清華學生合唱團的精彩演驛。在享有國際聲譽、著名蒙古族青年指揮家亞倫格日勒的指揮下,陜北民歌《趕生靈》、青海民歌《花兒與少年》、江蘇民歌《茉莉花》以及改編成合唱版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巴托克的《家鄉的黃昏》在大禮堂飄然回響。這讓我們在看慣了清華人理性而嚴謹一面之余,深深為之藝術與科學、藝術與人生的完美結合而動容。當選自斯美塔那的歌劇選段《為什么不盡情歌唱》作為音樂會尾聲響起時,共同溝起一代人對青春歲月質樸、自然、樂觀、熱情而富于生命力的追憶。

? ? ? ?其實,書本知識和大師的言語,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也不會記住幾多,但力透紙背的思想啟迪、人文情懷和精神浸染,才是你一生享用的財富,進而成為你內心珍存的隱秘的精典。

? ? ? ?記得那個黃昏,我獨步小樹林廣場,后向南移步到長廊,本想小憩片刻,待月上枝頭好重去近春園聽荷塘月色。長廊中有抱書默讀的學生,也有“人約黃昏后”的男女,“別有用心”看風景的總是我們,頗似錢鐘書筆下“許眼變化圖”的意思,而最先逃離的也是我。作為過客和游人,終究是要淡出風景,好給青春騰出地方。六月的微風吹動我的思緒,也吹動園中散落的紫荊和丁香花瓣。同屬校花,紫荊高貴,丁香淡然,兩種人生,兩廂境界,但我似乎更偏愛那四片花瓣、淡紫色的、并不惹人注意丁香。或許每枝丁香花樹下,也埋藏著一個青春的夢想,那些逝去的單純亦無悔的年華。那一夜,不管是身體還是心靈,我都與宿舍的兄弟們失散了。等從水木明瑟的荷塘邊回過神兒來,表針直指夜晚11點,我頗有些難為情(有兩位同道專程來校探望我們),趕忙繞日晷身邊、沿新水原路返回宿舍。三三兩兩的學生在路上,伴我行走。

? ? ? ? 那一刻,清月照清華。

? ? ? ? 我忽然內心自問:難道我們真的需要那么多?!沒有聲音回答我,只有風月搖動、樹影婆娑……

? ? ? ? ?一晃眼,那個夜晚已墜入心靈的古井,雖記憶猶新,而世事變化,物是人非。清華園已是遙遠的話語,遙遠的絕響!那些走出清華園的人們很快就消失在車流人海中,另一些人又走進清華園續寫明天的故事與人生。只是某些情節與人物,就像錢鐘書《圍城》中的唐曉芙,變成“下落不明”,不知作者與讀者作何揣度!但人生不也多見下落不明的情形嗎?我想起逝去的同學B君,他的身體與心靈也與我們失散了,或許在他張開的雙臂之間穿梭的,永遠只有風,只有回憶!

? ? ? ? 帕斯卡爾說得好:“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而思想不管是苦藥,還是心靈雞湯,都是人的力量之源。己丑年除夕子時,當我將震耳的爆竹聲關在窗外,靜心諦聽新春鐘鳴的降臨,此時,我的同學Z君正站在武川高原的一處牧場,身披星輝,聽長風在耳畔回響,他頓感光陰流逝,人生苦短,真情可貴!收到他的短信,我無言而溫暖,那一瞬間的感悟,應是他生命中一個值得珍藏的、私秘的精典!如此大大小小的精典,正是平凡人生之旅中的一席中轉站,一個路標,一次自我的救贖。它會讓你在滾滾紅塵中找到情感的歸途,家園的方向,彼岸的星火,讓你匆忙的腳步緩慢片刻,狂亂的心思靜安幾分,在現代與自然、宏大與局部、快與慢、軟與硬、新與舊之間,依然留一份寧靜給心靈,留一份感動給生活,留一份思想給人生!

???m:S??^?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你站在梧桐樹下看風景 風景卻藏在映山紅花叢里看你 快瞧啊! 漫山遍野 紅彤彤的全是紅花 遍地的粉紅悄悄爬上你的臉頰...
    方陽普閱讀 223評論 12 4
  • 方法一: 1.top 查看進程的資源使用率(M按內存使用率排序 P按CPU使用率排序), 找到CPU使用率高的Ja...
    0d1b415a365b閱讀 1,890評論 0 0
  • 我們不僅要仰望天空,更要學會俯視塵埃。
    布大叔閱讀 296評論 0 0
  • EPISODE 6 如果還能重來·蛛絲馬跡 遙控鎖輕輕一按,路邊的瑪莎拉蒂適時地閃亮了頭燈。口袋里的手機傳來震感,...
    紫上薰閱讀 597評論 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