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朋友

朋友,是生命里重要的伴侶。但有了朋友,卻也是半分悲憂半分喜悅。

記得一朋友遇到一類事兒,心里老想不開,苦悶煩躁。那事大概就是她有一室友是學生干部,接到什么關于加分加項的活動通知不第一時間告訴她,等待她知曉了發現人已報滿。她心里不滿,腦袋里老犯嘀咕:都一個寢室的,平時還說得感情老好,一到這種實在的問題上,什么近水樓臺先得月,肥水不流外人田都是屁話。虧我平時對她百般照顧,一有什么問題能幫則幫,她倒好,這時候倒是把我忘得干干凈凈。這種牢騷一旦起了個頭,沒得到滿意的答復自然不會停止。就像是雞蛋打到面粉里,不攪拌個稀稠適中怎會罷休。

要是個脾性好點的呢,遇到這事犯犯嘀咕也就算了,最多心里留下個疙瘩,以后遇到什么需要自己幫忙的事也先存個疑慮。我那朋友可就不一般,私下里犯犯嘀咕也就算了,還要和人家當面“對質”,心直口快,就為著吐心里的那一口怨氣。

本來這心直口快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做做褒揚,被人夸直爽。但情況在她身上就是她口快是快,說出來的話大部分不中聽,因此在這方面老被人不待見。她開口第一句就極不友善,質問人家:“水浪,我說你怎么發通知也不提前告訴我?”不管她室友是有意無意不打算告訴她,但當她話說出口那室友倒也有點心虛,開始了小聲的解釋,“我原本也不知道可以加分的,我也是剛剛才知道的。剛剛那肖同學問我我才……”還沒等那室友說完她就繼續追她的劇,聲音放得老大,擺出那種“行了,事已至此多說無益”的不屑。室友當然也是極敏感極自尊的人,自然能覺察她的不善之意。于是空氣凝固,氣氛一度變得十分僵硬。

我勸導她,說這種事怎好與人直說,畢竟還是要求他人做什么。她和我訴苦,“和朋友說話云里來霧里去有意思?況且向來我一有什么事首先想到她們……”她顯然是沒有認識到朋友自然有著選擇的主動性。別人愿意幫你,自然是好的。一方面說明你確實和人家處得好,另一方面也說明人家足夠善良,愿意給你留有機會讓你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別人要是不愿意幫你,你說再多也無益,只是又徒增了在人家心里的厭惡感。

過幾天她又找到我,和我說人家需要幫忙不找她她心里也甚是難過。你千萬不要思忖著我這一朋友是不是這里(戳戳腦門)有問題,她能考上大學,不在這個魚目混雜的大缸子里栽很多跟頭說明她還是有一定的思慮的,可就是在朋友這件事上有點軸。

我開解她,說:“人家不找你,你不還省事了嘛。”她振振有詞:“她不找我,說明我在她心里并不與她為善,不會輕易幫她,以致別人都放棄了向我求助的機會。以后我要(做出什么樣的改變)……”我不得不佩服她的自省意識,在這一方面她總是顯得過于自覺。不過被需要確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不然,人的存在價值又如何凸顯呢?

有人說一個人是不是最優秀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身邊有一個上進的圈子,里面都是優秀的人。因此,在優秀的團隊里,就算你并不是里面數一數二的人物,你也不會太差。這一點我還是比較認可的,因為老話說得好,“近朱者赤”。

我有一高中同學,性格是特別要強特別上進的那種,對困難抱有絕對的毅力與耐心。我記得剛遇到她的時候,我就老和她說:“哎呦,你干嘛老活得這么累,干嘛這么拼,放輕松嘛……”她老是用那種很溫柔卻很實在的語氣告訴我:“其實當你下定決心要做某一件事,并為實現這個堅持目標做出一點點行動,你就會發現做的所有其實真的不累,你甚至還會慶幸原來我的生活還可以這么過。”每次她這么說,我都只能頻頻點頭。因為,誰會輕易去否定一個用心的姑娘?

后來和她在一起久了,不知不覺也沾染上了一些她的習性。比如堅持做一件事情,直到有所成,以及愛美。說到愛美我就心里直犯樂,因為以前我總是缺少勇氣來表現我亦愛美(在人前我總是大大咧咧不注重美觀),后來看到她也會為了美觀堅持每天晚上刷白鞋,為明天的穿著而發愁……我就不再覺得愛美是件不光彩的事了。也會向她學習一些健美操,瑜伽,甚至是聽一些有故事的民謠。那段時間,現在想起我竟覺得自己都美好了一大圈。是啊,在為自己做的努力的事,當然是美好的。

朋友,是萬萬不可少的,對自身當然也是有所規律的,不躁不怨,不離不棄。選朋友,也應該擇善而處,擇優而同。或許,一不小心你也會成為別人眼里的“赤”。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