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罪莫大于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讀經悟道】本篇老子主要講了知足常樂的道理,但,知足常樂常常被曲解為不思進取,安于現狀,這其實嚴重背離了老子知足常樂的本質。
知足,首先要自知。人貴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才能善于取舍,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的能力是過去經歷的驗證,人的潛力是未經驗證的能力。
有的人誤把潛力當能力,盲目自大,追求不切實際的幻想。
其實,人都是有能力圈邊界的。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認為,能力圈的邊界以內的才叫能力,超出能力圈的邊界就不叫能力。
?
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么,弱點在哪里,哪些是自己能力能到達的范圍,哪些是自己能力達不到的。
要誠實地、實事求是地客觀認識自己,只有這樣,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才能不盲目跟風,不盲動逐利,不妄念空想。
所以,知足的核心在于自知,有自知之明,才能懂取舍,善選擇,做靠譜的人,做有把握的事。
知足才能知不足,知不足才能進步,進步才能快樂。這才是知足常樂的心態和真正涵義。
知足是一種理性客觀的心態,是面對欲望誘惑不動心,面對人性貪婪知自律,面對好高鶩遠的盲目追求勇敢說不。
知足,做人在于自律,做事在于理智,客觀分析判斷,理性思考選擇,不自以為是,不自作聰明,不自不量力,少犯錯誤,踏實進取,在自己能力圈內不斷精進,大膽探索。
對超出自己能力圈的事情,不熟不做,不知不做,堅決摒棄不懂裝懂,似是而非。
只有這樣,保持平和心態,樂在其中,心情才能快樂。
而一切痛苦的根源都在于認知錯誤,既不自知,也不知人。
知足常樂是一種智慧境界。佛家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知足常樂,在于寬容,虛懷若谷,不念過往,不畏將來,活在當下,把眼前的事做到極致。
知足是因,常樂是果。
知足的人,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計較,不比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笑對人生的的流言蜚語,坐看云起云落,笑看風云變幻。
做真實的自己,不為外物所役,做自己的主人,保持快樂心態。
人的一生應該為自己而活,
應該喜歡自己,
也不要太在意別人怎么看我,
或者別人怎么想我。
其實,別人如何衡量你也全在于
你自己如何衡量自己。
? ? ? ? ? ? ? ? ? ? ——席慕容《成長的痕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