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三本超實用類圖書!

最近嘗試了主題閱讀~同時閱讀幾本同一類型的圖書~一來想掌握比較好的閱讀方法。二來主題閱讀能讓自己對其背景組織形式、框架更好了解,提高閱讀速度。

那么,我代表人民的名義來分享一下(不行,達康書記按捺不住了!哈哈哈哈開玩笑~)

1.《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秋葉



其實這本書很多的是作者的拆書法,感覺要像秋葉大叔那樣嫻熟地應用在各個領域真的有點難啊~里面的拆書法跟思維方式很新穎~如果你想向企業,管理,團隊,互聯網等方面發展,我覺得很有用,可以實踐!
不過咧~對于我來說,我就只是摘了一些對于我比較有用的筆記(重點是我看得懂啦~不要拆穿我啦)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幾種書中介紹的模型~[以下有些圖片來自該書]

①心流模型

這種模型可以分析一下你最近哪些事對你的影響,有時候自己無法投入一件事中,就是因為你沒有進入心流模式~

②SWOT分析法

這種模型對于你分析自己人生劣優勢,機會,就業,要不跳槽還是挺有用的~

③5s管理


這位寶寶快來梳理一下你的桌面哇~

還有其他一些干貨,我就不一一列出來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接下來就是我做的筆記了~(不過我做筆記一般只要我自己看的懂就OK了,所以大家湊合著看吧)



呼~可能只有我自己才看的懂吧~沒錯,我同學以為我在做數學題。。。

學習這幾種模型后,你就可以代入自己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啦~(筆者我也分析了自己的某些方面)

2.《如何高效閱讀》孔普


這本書主要教你怎樣提高你的閱讀速度~因為作者寫得比較散,都是一小章一小章的,比較難以把握框架~于是呢,我就自己用手機軟件做了一個思維導圖~(沒錯滴~,幾百頁的書筆記做出來只有這樣一張圖了,當然,可能因為我懶,所以我真的懶,真的懶,真的懶啊? ? ?)[該圖片用“思維簡圖”APP制作的]


其實在此同時我也是想要跟大家介紹 思維導圖。應該說越來越多的人都在用了~生活中也可以用,比如出外旅游要準備什么?做演講可以在腦中形成一個框架,舉辦一項活動可以從哪幾方面準備啦……這種導圖可以手寫,那樣更有直觀感,印象更深。可以加上色彩圖畫(線條建議用曲線,色彩圖片可盡量多,因為大腦對這些很敏感,易于記憶)

3.《這樣讀書就夠了》趙周


這本書主要也是教你怎樣“拆書”,不過用更好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師父領進門,修行還要看個人”啦~

那就來分享幾點干貨吧~

怎樣拆書?

一、實用類

確定知識片段+案例〈翻譯加工〉 這種圖書拆的時候一般側重解決為什么這么做,這樣做了之后會如何?(這點估計就是抓住人們那種好奇+追求利益的心理吧)

二、理論類

總結核心理念→讀懂觀點→聯系實際→轉化建議(一般來說,這種書的理論性比較強,所以要弄清里面的內容之后你才能應用在不同領域中進一步實踐)〈媽呀,這對于我來說難度有點大,因為有時太理論的書我看不下呀我!!〉

三、敘事類(小說、傳記、歷史等)

①找人物做得好/不好的地方(這點應該是看是否能借鑒,避免我們重蹈覆轍)

②超越人物表現;看原則;從結果和利益的角度來評價;考慮人物動機

③找沖突(加工的案例則一般是在我們閱讀的過程中觸碰到敏感點而聯系到以往看過的故事或者自己的經驗)

四、其他類(如《紅樓夢》《朝花夕拾》等)

這類書通常是“用者無心,聽者有意”(個人認為這類求能發掘的東西可能更多,畢竟“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呀”)

另外,這本書的拆書eg中也有一些很有趣的觀點

比如說,優秀的提問方式是很忌那種封閉式的提問的(那樣只會讓人回答“是/否……”);在管理的決策中,溝通過程可用事實+觀點+建議+預測,應用在我們日常的人際交往中也未變不可~

書中很注重一個人的提問能力,確實能看出其思維方式,在溝通過程中我們不妨利用心理學中的 神入+探究提問(名詞解釋自行百度啦)這樣溝通起來也很容易,解決一件事情有時取決于你的提問能力,怎樣讓對方思考自己的問題、提出建議 真的要靠“情商”啊!!

(說實話,要做到真正的拆書,估計真的很難咯~好好修煉啦~)

btw 這三本書我平均每本花了5個多小時左右就讀完了~而且你會發覺閱讀速度越來越快~

希望對大家有一點用啦~綜上所述,你也有可能看了個假的薦書,也可能認識了個假的我(????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