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沒回老家,出游的路上,廣播里播著歷屆春晚經典歌曲,耳邊飄蕩的正好是費翔《故鄉的云》。
在外過年的人聽到這歌,難免心頭一熱。當年這首歌不知讓多少游子潸然淚下,年少時也曾對號入座,心酸感懷,如今而立之年再聽,傷感有之,更多的可能是欣慰釋然。
一是因為已經在外安家立室,漂泊感減弱,二是因為家鄉熟悉的人事已經很少,父母也樂意出來過年感受下別樣風景,故鄉已經沒有人那么期待我們回去。而我也覺得,現在回故鄉越來越沒有意思了。
真正讓人神往的“故鄉”,已經只存在于記憶里,那些令人懷念的人和事,才是故鄉的意義。
和熱播韓劇《請回答1988》里一樣,除了父母親人,我們小時候村子里也有很多一起長大、差不多年紀的小孩,大家一起上學一起玩,一起闖禍一起嬉鬧。
那時幼兒班就上一年,那年放暑假,我帶著幾個“膽大”的,走了大概有一個多小時的路去爸爸教書的中學參觀,然后因為有個家伙要大便沒有紙,只好去辦公室討要,導致行蹤暴露,我被領回家狠狠地揍了一頓。那是記憶中第一次冒險,以哭著被責問“萬一把人弄丟了怎么辦”狼狽收場。
小學一年級,我們上學都要自帶板凳,放暑假那天,正好下著雷暴雨,我們一幫人把小板凳頂在頭上,勇士般沖進雨里,路上經過被臺風刮倒的大樹,挨個爬過去,糊成泥人一樣回到家,換了衣服抖抖索索地坐屋門口喝飲料,還驕傲地覺得自己很瀟灑。
三年級的時候,我腳被自行車夾傷了,每天由老爸背著送到班級里。每晚放學的時候,要好的小伙伴們都不走,圍成一圈講些奇聞異事,陪我一起等爸爸來接,然后自己被那些怪事嚇得不敢回家。
那時侯夏天常常放露天電影,我們一起爬在草垛上,一邊跟蚊子斗智斗勇,一邊分享攢下的零食。村子里有塊地方比較低洼,冬天下了雨,那里就積了水上了凍,變成厚厚的天然溜冰場,供我們一堆人在上面嘻嘻哈哈地推搡打鬧。
野地、小河都是假期的絕佳游樂場。田間地頭挖的薺菜,摘的“茅岸”、巧巧豆,都是美味;溝渠里撈的魚蝦,生個小火堆烤一烤,更是誘人;冬天更好辦了,每個人悄悄地從自家掛著的腌肉上割下一塊,湊到一起烤著吃,還沒到嘴口水就流光了。
那時大人小孩安全感都很強,我們放學后經常不回家窩在路邊玩各種游戲,等聽到大人喊吃飯的時候四散而去。也會有好菜互相端上一碗,互相串門、吃飯、留宿。大人們都很安心地打牌干活做家務,不用擔心孩子們的去向。
上了中學的時候,因為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有些小伙伴自此告別校園走上社會。還有些去了別的中學,童年的小伙伴好像就從那時開始漸行漸遠了。雖然家還在一起,還是常常見面,但是因為圈子不同,且年紀漸長,湊到一起怎么都沒法像從前一樣親密了。再到后來大家都在不同的城市落腳,工作了、成家了,過年時還是會在老家碰面,但能深談的話題似乎更少了,最自然的方式仿佛變成了牌桌上的短暫相見。
我懷念那時候每年初一早晨,一幫小孩提著袋子挨家挨戶地拜年送祝福,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只管說上一通吉利話,一個村子跑下來,收獲滿滿一袋瓜子花生糖果大糕,然后擠在某個人家里,熱熱鬧鬧地看電影錄像帶。現在回老家也拜年,但所見多是陌生的面孔——大家都偶爾回來一次,帶著和老家人不熟悉的媳婦、老公和娃娃,說句新年好就尷尬地不知該干啥了。
曾經熟悉的我們也好像變成了陌生的成年人。留了號碼交換了各種聯系方式,舊情依舊不知從何自然敘起。關于各自的近況,多是從父母的口中得知。
早早輟學的J嫁去了Z市,父母都去了那邊做海鮮生意,買房安了家,老家的三層樓房都空置不要了。
L前些年替人受過蹲了一年班房,出來后自己爭氣,現在在S市開了好幾家小店,投資了幾處門面房,還生了一對雙胞胎。
小姑娘C當年與想讓她輟學打工支援弟弟上學的家人強烈對抗,最終繼續讀書,考上了大學走出了家鄉,在N市站穩了腳跟。
不怎么聰明好看的S娶了漂亮媳婦生了兒子;L家開的廠敗落了,他畢業后在外市成家立了業;F在鄰市當了老師娶了老師,生了個可愛的女兒……
記得上學時,放假坐車回家的路上,我常常感慨每回所見的風景都一樣。一樣的河,一樣的樹,一成不變的漫長路程。離家工作后再回去,才發現經歷豐富了以后,再看故鄉,河仿佛越來越窄,樹木也日漸稀落,從前覺得長長的路竟然轉眼就走完了。
曾經熟悉的人,都遠離了家鄉,曾經熟悉的地方,大多改變了功能和模樣。
但就算不回故鄉,得知那些年讓我們心心念念的人,都各自圓滿,也可以笑著道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了。
聽完《故鄉的云》,公公表示,以后到我們的娃這一代,對農村就更是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真的是這樣,老家的人越來越少,多是留守老人,和少數在家包地搞農場牧場養殖場的“莊主”們。我對此并不感傷,并喜聞樂見這種變化,外面的世界太繁華,小小的村子容不下那么多人的憧憬。我們的父輩當年含辛茹苦的愿望基本都是孩子能走出農村,想來故鄉的云對我們呼喚的不是“歸來吧”,而是“離去吧”。能走出去,了解天高海闊,更好地開天辟地,又何必眷顧故鄉的云呢?
但你若問我還想不想回故鄉,我會說想。像1988里德善說的,想回到20年前的故鄉,看看健壯如山的父母。
是的,若說有眷顧,可能只是故鄉那些放不下、暫時也沒能力更好地安置的父母,那么只能讓故鄉的云督促我們,在外更努力一點,好盡早把父母安置在近前,把他鄉變成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