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沒有看手機,沒有更文,吃完飯后,就躺下小睡了半個小時,醒后,終于感覺又精神抖擻了,上班路上,想起了你媽媽上午給我打的一個電話:
你這么愛寫,怎么不在女兒15歲生日的時候給孩子寫點什么啊?就像《朗讀者》節目里,作家麥家寫給遠行兒子的那封信,感人至深,讓她一輩子記憶深刻。
我不是作家,沒有麥家的文筆,但和他一樣,我也是父親,一樣愛著我的孩子。人說:父愛如山。我不會像麥家那樣嘮叨,沉重得好像永別,要在一封信里說盡這一輩子想對孩子說的所有的話。你還小,我也還年輕,來日方長,我們父女有時間聊。在你15歲的時候,我只想和你說一件事情:
覺醒的自我。
昨天,你過了15歲生日,已經是一個半大不小的人了,進入青春期,以后會面臨很多選擇。爸爸就說說自己的成長史,讓你能有一些參考。當然不是說過去生活學習的簡歷,這些事,很多,你都已經知道,我也沒有必要專門寫文章和你講。爸爸以前教育你的口頭禪,你一定記得吧: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要跟得上,不要掉隊就是成功,讀書學習是一場馬拉松,培養興趣,慢慢來,不要一開始就用力過猛,那樣是跑不到終點的。
爸爸的成長就是這樣,從小學到大學,都不是優秀的學生,只是跟隨著成長的節奏,有點糊涂地完成了學業。也因為糊涂,沒有在上學的時候形成自我意識,大學畢業后,很自然地聽從了父母的安排,從喧鬧繁華的江南回到了父母身邊,在一個僻靜的北方小城工作。后來,結婚成家,脫離父母獨立生活,自我意識開始蘇醒,才發現這種平靜無波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就像暗夜不適合躁動的燭火,那燭火天生想要迎接的是明亮的白天,絢麗的天空。
我父母愛我,是基于他們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基于我的,所以他們替我做出的選擇,也肯定不適合我,我那時糊涂,完全弄不清自己,沒有自我意識,也就沒有反抗地遵從了父母替我做出的選擇,等我真正獨立生活了,才發現當初的錯誤。這次讓我第一次掉隊了,30年大學同學聚會時,我和我的大學同學已經有了很大的差距。
青春期最大的收獲,不是學習成績有多好,你只要讓自己不掉隊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整天熬夜學習,用力也要用在該用的地方,就是覺醒自我,搞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實在不清楚,至少也要弄明白自己不喜歡什么樣的生活狀態。
你現在拼命學習的狀態,肯定沒有太多樂趣,我不喜歡,我想你也不會喜歡,學習應該像我現在寫作的狀態:樂在其中。
人只有做自己,才是生活的最好狀態。
首先,你可以有一個讓自己喜歡的樣子,女孩子千萬不要邋遢,你肯定愛美,肯定不喜歡邋遢的自己,出門時就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吧。
你好像很喜歡吃好吃的東西,為什么不自己研究一下呢?懶得動手自己做,至少也要知道哪里有好吃的東西賣吧,自己出去逛街,自己出去買吧,最好連自己的衣服也自己買。
你好像也喜歡寫出好的作文,為什么不把寫過的作文修改修改呢?在修改中提高是寫作的必經之路,爸爸寫一篇文章出來至少會看三遍,你比爸爸聰明,再改一遍,應該可以讓自己多一點滿意吧。
我就是這樣,從不斷做事中發現自我,讓自己覺醒的。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的人會讓別人刮目相看,每一個愛你的人都會更愛那個值得愛的你,包括父母和你將來的愛人,你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情緒飽滿,是你最自信的狀態,一個讓自己喜歡的人一定會吸引周圍的人,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才是最有魅力的人。你生活得越好,爸爸媽媽就越為你驕傲。
青春期,你應該收獲的是一個覺醒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