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其它的生日禮物,也不需要生日祝福。只需要一場雪。
如果說來了蘭州之后還有什么比較讓我每一次都燒腎上腺素的天氣事件的話,那就是雪。就算是一兩毫米也不例外。
如果說這場雪的到來是完全的驚喜,怎么可能。畢竟我在氣象上的長處也就是短期天氣分析,當然不可能突然做了一個夢或者受了什么刺激然后就說出“給我一場雪吧”這樣的祈求來然后老天就真給答應了。其實當我發出這條微博的時候,我預判的降雪概率就已經超過60%。
在此之前的一個月,各大奇葩數值已經報出了多個時間多次量級不等的雨夾雪。我只稍稍一看形勢,就一笑過去。“這數值又發抽了,估計分辨率太低了把青藏高原的雪當做這里的雪了。”
這回12號刷天氣的時候,又看到標著“S”字樣的降水。
“又來。”我這么想。
再一看。溫度是0.8℃。再刷EC,溫度接近0℃。看500hpa形勢,高原槽東移,南北支疊加,冷空氣深度南下。這回玩真的了。
旁人的冷淡反應
雖然也是在第一時間“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并發表了這一重大天氣事件,得到的回應差不多是“哦。”“得把羽絨服拿出來了。”也有人在QQ群里轉發這一消息,有的人則是更多地看也不看地轉發,也有不太知道這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發言官的,評價道“氣象局的天氣預報都不準,蘭大大氣院的。。。。。。我從來看也不看。。雖然寫的顯得很專業的樣子,但是根本騙不了我。”
也是,蘭大的人大多是窮鄉里拼出來的,這些人以他們的毅力和干勁,都在向著自己一直走來的這條路,努力爭取一個更光輝的未來吧。在這里還有富余的精力關注天氣的,除了氣象愛好者,除了我這樣對未來一直悲觀的人,不斷地珍惜那些小小的賜予和幫助的人,又有誰能把發生在春天的雪當做是一種饋贈和禮物。想到這里,真實地說,前兩天還是有點寂寞的。
我知道蘭大關注天氣的人是這么少,就連大氣院的人都幾乎不關注天氣,就連唯一一個擺在學校荒蕪位置的氣象站也只是擺設,就感覺很荒涼。真實講,盡管早就習慣了孤獨,來到蘭大后更加有一點孤獨的感覺。福州好歹是有人一起討論,還有更多的人會為了雷雨而跑到走廊觀看。現在教學樓的走廊是全封閉的,兩邊都是教室,連去走廊通個氣的機會也沒有。想到這里就覺得很后悔來到榆中。前幾天也說了,如果沒有高考的改卷事故的話,現在或許就在從各種意義上天氣非常激烈的中山大學了,可能作為氣象迷的角度就不會像現在這么無所事事了。
關于愛好者的事情,在323那篇文章里說的很詳細也說得很悲觀。我也不想多說。從15年323事件之后心灰意冷,到來到蘭大后,徹底把它珍藏為自己心中的寶物。總之每每想到這里反正是沒人關心天氣的不毛之地,雨是災害雪是災害冷是災害熱是災害,天氣只有安安穩穩地像今年的大部分時間一樣,乖乖地待在同一個溫度,那才是正常的天氣,否則都得吐槽一番。就像現在,對這場雪的評論大多是“凍得教會我怎么做人了[doge]”、“天空的臉說翻就翻[doge]”這樣。
是啊。這里我遇見的相當數量的北方人大多是——曬了太亮關窗戶,不曬太冷關窗戶,風吹得好難受關窗戶,外邊雨下得好煩人關窗戶,外邊雪飄得凍死人關窗戶。封閉的恒溫箱是大部分人最適合的環境。問其何時開窗戶?溫暖無風的夜晚,睡覺之前可以忍受把窗戶打開。想起來覺得氣象愛好者在這里有點反人類。
每當這時候,就覺得像下雪這等好事,自己知道就好了,告訴別人也沒用。于是,比起剛來的時候的相對活躍而言,特別是比起剛入氣象坑那陣很喜歡把自己能預見的天氣事件說給大家之類的,現在真的倒是進入了“我想說的不就是一場雪嗎,反正對你們也沒啥重要的。你愛知道不知道,你愛喜歡不喜歡,跟我也沒關系;氣象臺說什么,你隨便信不信;媒體說什么,你也隨便信不信。你要聽我說,沒問題,我告訴你真實的情況;你覺得想聽媒體想看朋友圈看氣象臺預報,沒問題,你就看那個去;你要什么都不想信,你就什么都不要信就好了”的心情。
有社團請我做天氣方面的科普,也被我拒了。我知道我講的大概是沒人關心的。在這里的人們,最多關心“榆中的天為什么那么藍?”“榆中的雨為什么那么少?”“榆中為什么春如四季?”(盡管我完全不懂為什么幾乎所有地方的人都宣稱自己所在地春如四季。),其它是不會在乎的。
讓雪真正變為生日禮物吧
2016年4月16日,我自己19歲的生日。公歷生日和農歷生日出生以來應該是第一次重合。
對未來總是悲觀的我,前幾天甚至一口咬定18歲是我人生的巔峰。去年的4月16日,我列出了許許多多想做的事情的清單,給出了許許多多的。18歲一年時間,幾乎把它們全部完成。
18歲,經歷了比起99%的考生都要享受的高考,回憶了童年的那個很重要的游戲,看到了并玩了許許多多次的雪,經歷了最享受的一次臺風,遇見了μ's并一直追隨著她們走到了最后,做了許許多多美麗的夢,完成了畢業旅行,學了新一門語言,在本來以為幾乎不可能弄懂的學科上走到了現在。這還不夠好的話,我也不知道未來如何才能變得更好了。換句話說,人生巔峰真的是在18歲我也不會覺得悲觀。18歲是多少人夢寐以求想回去的青春歲月啊,我用這種根本不可能后悔的方式過來了。
于是,19歲要如何開始呢?本來以為平靜地開始,用一天的努力學習,看到自己仍然在向前的方向行進著的樣子來開始自己的人生第19年會比較好。但是,看到這一天是下雪之后,就再也不能就這樣讓它過去了。天氣和音樂是定格記憶的兩大元素。我的生日,用一場雪,是多美的一件事啊,也是多符合我風格的一件事情啊。
就算是研究了一番榆中氣候的我,在3月13日那場雪之后,溫度穩定回升至5~20℃這樣的溫度之后,特別是在厄爾尼諾大背景下,西北地區普遍偏暖的背景下,我就覺得,氣候上差不多3月是榆中下雪的極限了。后來有同行告訴我說,蘭州歷史上最大的雪其實發生在4月24日,榆中理論上存在5月和9月飄雪的可能性。
當我看到4月16日這一天要下雪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不可思議。畢竟一個多月沒達到下雪所需的溫度了,畢竟春雨都下了,花都開了,校園整個都綠了。在這種時候突然來一場雪,除了不可思議沒有其它的想法。但是我知道這或許是真的,萬能的歐洲數值是不會騙人的。第二反應是,成真的話,真的如夢一般。來到榆中之前,根本不會想到,在我的人生中,生日這個日期會和雪聯系到一起,畢竟這在福州是可以達到34℃的日期。
狂風與初雷——原來是雪神的先兆?
真的沒有預料到,象征著夏天的初雷,帶來的卻是象征著冬天的狂風暴雪。我真的沒想到,這場暴雪是由雷公順勢請來的。盡管強對流天氣本身是冰神精心策劃的一場好戲。這樣的精妙配合,不在榆中大概是見不到的。不在這樣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蘭州估計是見不到的吧。
要知道,在西北地區,雷電高度集中在6~8月,差不多占雷電總數的70%還多。現在是4月。
在沒有雷電之前,因為冷空氣勢力調弱的原因,我將今天下雪的期望值調低至30%,而且鐵定出現在凌晨一二點左右。
17點,艷陽高照。
18點30分,遠處有漂浮的淡積云。氣壓819.3hpa。
冷空氣推遲了?后半夜降雪有希望?這么想著。
18點50分,舍友告訴我。天好黑。一看的確。氣壓820.3hpa。
19點00分,有人報告外面風特大,快吹飛了。氣壓822.0hpa。
19點05分,蘭州市雷電橙色預警。看雷達,黃波區移來。
19點10分,天更黑了,對面“公寓”的窗簾在啪啪地打著。望下去,自行車全數倒伏。雨點很大,雨勢不大。
19點15分,氣壓驟增至825.4hpa。初雷。
19點20分,榆中氣溫驟降至3.5℃。西北風6~7級陣風8級。開始有一點想法。“接下來就是看有沒可能直接把氣溫帶到下雪的臨界點了。”
19點30分,榆中氣溫2.2℃。我這時開始強烈地意識到,這一波強對流有可能直接將冷空氣全數傾瀉,這樣甚至過不了兩個小時,就會有雪。那時候全身因為激動都開始顫抖起來。開始全力關注雷達和氣溫實況,同時也隔幾分鐘就到陽臺上看一下。
19點40分,榆中氣溫1.5℃。
19點43分,雨中開始飄落大片的雪片。開始祈禱,降水千萬不要停下來。“お願い、お願い。”這樣祈愿著。我知道,我生命中的幸福,幾乎全部是靠別人的恩賜,上天的恩賜。如果說努力就能爭取到幸福,在我身上大概是不可能的吧。不斷地祈愿,不斷地感謝這樣那樣的“禮物”,已經成了貫穿我生命歷程的始終。盡管可能只有我把它們當做禮物,但這對我很重要,我愿意用最真誠的心來做這樣的祈愿。
19點48分,裝備了春季留在我衣柜里的最厚的衣服組合。決定出發。
19點50分,出宿舍樓。樓下的水坑中,漂浮著許許多多未化的大雪片,證明我看到的雪不是錯覺。這個祈愿實現了。
19點57分,雪片橫飛,在傍晚的天空中分外耀眼。
20點05分,純雪。
身處雪中的時候
在這個季節的降雪,在狂風中的降雪,你能感受到雪的真正魅力。
6~7級的狂風中,橫飛的雪片,就像你們在視頻中看到和聽到的那樣。這才是我對雪的真正印象啊!你試圖狼狽地用傘迎著風力抵擋雪花,可是強風總能將你的雨傘吹開一角,雪花瘋狂地從這一角擠進來,向你的身上撲來擁來。這是一種難以拒絕的盛情,尤其是當你迎風走的時候,那種猶如巨浪般的白色結晶向你身上撲來的感覺,那種你即使撐了傘也從外到內濕透了的感覺。這種感覺真的讓人非常沉醉。
迎戰雪的,現在已經不是光禿的樹,枯萎的直桿子,而是真正長成的深綠的樹,粉紅的花。現在,是它們試圖屹立在風雪中,是它們可以與雪構成一幅真正的圖畫,而不是像冬天一樣,只有雪一個有生命的元素獨霸著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
只屬于我的禮物
進一步決定走上學校通往萃英山的一個上坡路,那里有氣象站。此時,手機幾乎已經完全凍死,雪勢這時卻弱了。
雪天。在這個地方,外面一個人也沒有。在圖書館有許多人,還不知道現在外面變成這樣;在宿舍的許多人,因為知道狂風大作而不愿出來。雪世界是我的。只屬于我的。
來到了大氣院的氣象站。這大概是一個除了作為實習場地之外,永遠都不會真正來觀測的氣象站。躺在這里的這些百葉箱,也就靜靜躺在這里,對雪毫不過問,躺在即將消失的榆中校區的黃土山腳下,睡著了。
萃英山露出了半邊的面紗,還有半邊仍在云霧之中。
感受了這一番意境之后,走下這段長長的坡道。遠望萃英山。它露出了真面目。
原來它是去化妝了。
被云遮住了的那一部分,全部穿上了白色的溫柔的紗衣。每次夜里都顯得崢嶸冷峻,呈現深黑色調的它,每次雪后都顯出如此溫柔的一面。這次僅僅在一個小時的雪中,因為雪勢之大而立刻積上雪的它,能夠在夜晚被我捕捉到經過這樣一番點綴后的它,雖然不會有1月24號在集通鐵路上的那座山讓人印象那么深刻,但從心里還是贊嘆著,只有雪才能把這樣的山變成如此優美可愛的樣子啊。
回過神來才發現,雪花不見了。現在下的是雨。
原來是氣旋強風造成的驟然氣溫下跌,在大雨時制造了一個氣溫溝,才制造了這一個小時的鵝毛大雪過程。這一小時的降雪量,也打破了今年冬季的記錄。
越是在有限的時間中,越感覺剛才那狂風中覆蓋著世界的雪片,就如夢一般。甚至夢中,這樣的世界持續的時間都比剛才長。要知道,我的夢境的時間跨度常常在1個小時以上以至能連續完成夢境世界中8小時的事情。而這場雪維持降雪形態,甚至還不到1個小時。
像這種這么精彩的東西,時間跨度小一點,讓人集中精力去追擊,也并不是什么壞事吧。畢竟我自己最喜歡的就是在很短的時間里用全部精力去享受一件事情。再用長長的時間去等待這樣的機遇。
從發生的時間點看來,從地域的特色看來,從天氣過程看來,從持續的時間看來,更從我的真實心底想法來說,從一次又一次的祈愿來說,這次過程都像是另一個次元的天空給予我的生日禮物。而且這個生日禮物,我也勢必將銘記珍藏一生。我更希望因為這場不那么溫柔的雪,能夠繼續讓19歲的我有些沉寂的心能夠重新活躍起來。懷著這樣的感動走過接下來的一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