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金剛經》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第一章
紅林悟道《金剛經》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想、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第三品的品名“大乘正宗”就說明了此經的重要性,檔次是大乘佛法,級別是正宗佛法。所以學佛念經應該認得此“經”是正宗的大乘佛法。此品,佛祖告訴我們一個常識:人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管理學上有一句經典:阻礙我們事業發展的是我們認為的卻不是我們認為的那樣。我們只所以做錯事,是因為我們沒有認清事物的真實性;我們只所以裹足不前,是因為我們受自己的認識所困。我們通過視覺、感覺、嗅覺等來感知事物學習知識,我們只了解到了事物外在的屬性,卻無法看到事物內在的本質。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讓我們進一步認清事物的真像。
如何認識事物是我們一直所努力的。人類最大的不幸是我們不能通過基因遺傳我們的科學與認知給下一代,新生的人還是必須從一加一開始學習,用眼睛觀察世界分辨顏色,用手去感知物體知道軟硬與溫度,用鼻子聞到氣味知道香與臭,用舌頭識別味道知道苦與甜。我們的思想被我們的這些認知所禁錮,看到問題還是用現有的認知水平來分析并做出判斷,這是我們人類的悲哀也是幸運。這就是“自以為是”。人類的這種發展模式,從前后看是一種螺旋式的上升,從上下看是一個“圓”,其實我們在劃圓,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起點就是終點,生死輪回,無窮無盡。
如來佛祖將教會我們超越自我的認識,看到事物真性,恢復我們本有的自性,擺脫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聞到的禁錮,讓我們回到清靜無為的狀態。這是一個艱苦的修行,是與自我對抗的過程,要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昨天我看了林毅夫的訪談節目,讓我一下明白了一個道理。上帝造人時,為什么沒有把人類已有的科學與認知用基因遺傳給下一代,那是因為他想讓我們的下一代用嬰兒般的眼光重新審視這個世界,不受現有科學與認知的約束與阻礙。多么偉大的設計呀,可是,人類的現代教育卻讓我們一代代的接受著現有的科學與認知,使我們的思維總是無法突破,讓我們總是循著前人的足跡在走,根本就擺脫不了自我的約束,無法沖破自建的窂籠,放眼宇宙,人類真是“作繭自縛”者。現代教育是教育精英為目標,一切世俗的觀念都來自現代教育。
佛祖看到了世俗教育帶來的惡果,也看到現代人受世俗觀念的誘惑與壓迫的痛苦,他想超度世人,首要任務就是要讓世人看清這個世界,認識物質,認世人明白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屬于分析問題的一部分。也就是儒家講的“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中國圣賢孔子也是最討厭“說教”,他倡導“行不言之教,無為之益”。這一節其實就是《金剛經》的認識論,就是佛家教弟子們如何認識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