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所有插畫都是本人手繪哈)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她們都老了吧, 她們在哪里呀 ,
幸運的是我曾陪她們開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樸樹
花朵沒有實用,但是每次看見卻總能給自己帶來高興,也就愿意為它投入許多心思和期待。有時候往往最無用的,也最飽含深情,因為在關注的那一刻,才讓大自然的美,在眼里、心中落實。??
我們的生活繁華喧囂,包羅萬象,難免消耗。晚明有位叫袁宏道的文人,寫了一本書叫《瓶史》,是插花界的經典著作。他說自己很想歸隱鄉間,但又被俗世間的事情羈絆,于是在尋常日子里,在案頭插花,讓自己從一朵花中被滋養,也很開心??梢?,一個人想要快樂,其實和物質關系不大,可以從欣賞一朵花的美好中讓自己愉悅。
因為懂得讓自己停下腳步去賞花,生活便有了不同的質地和感受??v然風起花落,十分短暫,但人生不過如同四季,清冷有時,熱鬧有時,寂寞與繁盛其實都是暫時擁有的風景。??
清代的李漁很愛生活,他將那些自己喜歡并投入了熱情鉆研的物與事,都一一記敘,寫成了《閑情偶寄》。其中很多筆墨,都關于弄花蒔草。他說,“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不是在講述養花辛苦,而是感慨賞花的期限太過短暫。李漁說,其實也別無他法,只能在花開時,“玩得一日是一日,賞得一時是一時”。
花兒盡力開時,我們就盡力看,或者也可以和我一樣,提起筆來描摹它們的美好。
春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詩經》
牡丹自是國色天香,傾國傾城,如盛裝之麗人,唐代用以配宮廷貴婦,明代的仕女圖中,也以牡丹配名門淑女,如唐寅的《牡丹仕女圖》。與熱鬧的紅牡丹相比,我更喜歡白牡丹的靜好。
我喜歡春天里那一樹潔白的玉蘭花,風度典雅,大氣綽約。自唐代以來,玉蘭花就是華堂的象征。明代的文人雅士,如王世貞、文征明、沈周都極愛玉蘭。文征明的《夏日閑居》中說:“門巷幽深白日長,清風時灑白玉堂。”可知他家府上,有一座華堂,名曰“玉蘭堂”,門庭幽靜,庭院之中廣植玉蘭,清風拂過,景致怡人。
四月里,雨后的鳶尾花,靈雅秀逸,據說它的花語是“愛的使者”。
夏
從梅公祠到星斗塘,沿路水塘內,種的都是荷花,到荷花盛開時,在塘邊行走,一路香風,沁人心胸。我有兩句詩說:“五里新荷田上路,百梅祠到杏花村?!蔽以诿饭糸T前的水塘內,也種了不少荷花,夏末秋初,結的蓮蓬很多,在塘邊用稻草搭蓋了一個棚子,囑咐我兩個兒子,輪流看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齊白石
梵高筆下的向日葵飽含著熾熱的情感。有一天,我觀賞它時,覺得它是明亮而安靜的,于是我用墨線勾畫出了這幅畫兒。同一種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會有不同的看見。
媽媽種下的山芋花,枝高葉茂,開出的花朵很艷麗,我感覺油畫顏料和它更配,于是信手一涂,自得其樂。
這不是花,這是表現于色彩上的露之驚魂。那質脆、命短、色美的面影,正是人世間所能見到的一剎那上天的消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德福蘆花《碧色的花》
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皺縮,瓣邊還有很多不規則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幾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當中還射出許多花須、花蕊。一個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樹上有數不清的枝子。真是亂,亂紅成陣,亂成一團。簡直像一群幼兒園的孩子放開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亂嚷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汪曾祺《紫薇》
五代時南唐的張翊寫了一本《花經》,將可以用于插花的七十多種花卉,按其品質高下,仿照官秩等級分為“九品九命”,以此來品鑒花卉的優劣。
梔子花若知道自己被古人不待見,會不會難過呢?還是汪曾祺先生寫的好:
“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我的家鄉人說是:“碰鼻子香”。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于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
秋
曾經,我不喜歡菊花,因為感覺它有股奇怪的味道,還因為菊花常常讓人想起喪事、清明,覺得不吉利。然而,古人認為菊有“千古高風”,菊花常被襯配隱逸高人。譬如,陶淵明喜歡菊花,并有詩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漸漸的,我發現了菊花的可愛,凡事若能淡如菊,便可安然得自在。
蘭花是個美人,它沒有媚姿招展的儀態,也沒有濃妝艷抹的顏容,樸素如同一株普普通通的草,綠靈靈散發著清香。
冬
古之文人愛梅花,關于梅花的詩、畫盛多。宋朝揚無咎的《四梅圖卷》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在蘇州博物館與這幅畫相遇,畫中的梅花是那樣清麗脫俗,將我深深吸引。這組《四梅圖卷》為長卷,是揚無咎為友人范端伯創作的。此卷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描繪了梅花含苞、欲放、盛開、殘敗的四時形態。
為什么我會如此喜歡這幅畫,除了畫中的梅花清雅,還因為這幅圖卷是對女性人生不同階段的寫照。這又讓我想起西方畫家克里姆特的作品《女人的三個階段》。畫中的花不僅僅是花,而是人生的起落,讓人贊嘆又難免無奈。
心心念念著,我就將它臨摹了下來:
一未開:柔嫩的樹枝在微風中搖曳,仿佛春睡初起的少女,慵懶地伸著雙臂。星星點點的花蕾遍布枝頭,預示著一個花季的到來。
一欲開:似開未放的梅花像是一位少婦,微綻的花蕾露出羞澀的笑顏。
一盛開:繁花綴滿枝頭,冷香襲人,沁人心脾。雖然是一枝獨放,在觀者的眼中卻春深如海。
一將殘:此時的梅花已飽經世事,閱盡繁華與滄桑。
一望之下,《四梅圖卷》給人一種孤傲與清高的感受。據說畫者揚無咎為人耿直,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人品的與畫品之間的重要關系。
歲月無聲然風過有痕,人總會對旅途上遇見的花花草草深懷別樣的情意。在如煙的世事里,我喜歡安靜地看著它們,在紙上留下它們的倩影。
你曾經為什么花兒而心動呢?
如果你愛花,一定是因為,你也珍視生活中的美好。
?
讓我們像花朵一樣,不辜負有限的時光,開得很盡力,很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