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還是先學如何選書吧!

這是 清水一點通 日更的第 118篇,希望能幫助到你。


很多朋友都喜歡買書,而能讀完的書其實并不多,這倒是沒什么,畢竟現在時間有限,買來的有價值的書一時未來得及讀,放在那里也是有價值的。

問題是,市場上的圖書質量參差不齊,如何能夠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買到靠譜的書,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一位知識服務的大咖說過:“買錯了服裝,頂多是浪費金錢;買錯了書,污染腦子,那損失就太大了!”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購買哪些書一般來說能保證質量,穩賺不虧的:

1、既是暢銷書,又是長銷書

短期內占領各大網店排行榜的前列,過了一段時間(比如1年),仍然在榜單上的書,一般來說質量不會差,唯一的例外可能是關于某些鮮肉、網紅的書,好在這些書一般都入不了讀書人的眼。

2、參考網站書評

目前,豆瓣和知乎都有大量的書評,雖然說也有炒作的,但是如果你能看上幾篇長文,就基本上對這本書有了一些了解。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評分的樣本數據,大樣本(大于30)的打分才是有意義的。

3、一段時間內經常被各種引用

一年前,有一陣子,我看到的互聯網和創投界文章都在引用KK(凱文·凱利)的《失控》和《必然》的觀點,那么顯然這樣的書需要你看一看,一方面他肯定代表著某種知識趨勢,另一方面也為和各種朋友交流打下知識基礎,比如最近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吳軍的《智能時代》等都是這一類書。

4、看行業頂尖高手的作品

這一點非常容易理解,每個行業都有一些頂尖高手,那么如果你想了解這個行業,最好就是讀他們的書。如果你不知道哪位才是這個領域的大師,不妨用度娘或是谷歌查一查,非常方便。

5、文章參考書籍部分細心整理

真正有深度的作者是會在寫書之前或是寫書過程中,仔細閱讀相關方面的書籍或是論文的,而且會做詳細的記錄。那么在寫作過程中,參考、引用別人的觀點或內容在所難免,有操守的作者遇到這種情況,但逢出現,必有標注。這也就造成了一種現象,參考的書籍、引用的文章名稱等信息會非常規整的印在正文后,有的多達幾十頁,這種書籍往往有一定質量,因為作者對自己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6、出版社

這一點,只要有閱讀習慣的讀者都會體會到,因為中國大部分知名的出版社都有多年積累下來的專業老底子,也就有各自擅長的領域,比如中信出版社引進、翻譯的國外商業類書籍水平就很高,商務印書館的字典類、中華書局的古文類書籍也都是非常靠譜的。

這幾天又是小長假了,到了可以一杯咖啡一本書的時間,選好書非常關鍵。

今天就講到這,未來更精彩。


講干貨,上首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