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開了一次學員家長的工作坊,聊聊孩子們的問題,很有意思的是,當孩子上學了,問題幾乎就歸為兩大類:學習習慣問題和情緒問題。
有些家長覺得這是孩子自控力比較差;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很多小動作,習慣不好;有些家長覺得孩子不愛學習;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時間管理有問題……
當然以上這些問題很普遍,最近因為做的幾次個案,覺得還有一個可能被家長忽略的很關鍵的原因——認知的片面。
有些孩子發脾氣,覺得爸爸媽媽對我發火,我很委屈,所以有的孩子選擇大哭,有的高聲說話,有的情緒一下子就爆表了。你去問孩子,你怎么了?孩子哭訴一長段,都是在責怪甲乙丙丁,每個人的“罪狀”都記得清清楚楚,殊不知,忘記了一個人,就是孩子自己。
所以有些家長會和我說,孩子對別人要求很高,對自己沒什么想法,這怎么辦?
孩子忽略了自己,他們還不太會去反觀自己,總覺得是別人的問題,這個和現在我們各種條件優越的養著孩子是有點關系的,因為太多人“關心”他們了。結果自己不用做什么,就可以得到比較多,所以看不見自己了,把自己“遺忘”了。
關于這個認知,我覺得要和孩子講道理,也真是難為孩子了,因為我們講的道理太“道理”,孩子們有時搞不懂,所以說了一大堆,有時間好像沒什么用。我做咨詢時候,家長還會說:“道理我都懂,可我一火起來就……”你看吧,顯然能懂道理的家長都很難做到,何況你們和孩子們講道理,還要他們能做到,哈哈,有時候家長們也是蠻有意思的。
我用畫圖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認知,感覺很好用。邊說道理邊畫圖,道理講完一幅圖出來了,直觀、明了重點部分紅筆全出來,孩子們非常好理解那些個錯綜復雜的關系。我覺得另外一個方面也蠻有意思的,就是孩子們可以作為旁觀者,去換位思考了!
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看待當時的自己,去理解別人的想法,這個從中抽離出來的感覺,真的可以讓孩子很輕松的去直面自己的認知盲點。
有很多家長和我說,換位思考對我們家孩子來講,很難的。因為你們講的太抽象了,我一般都用畫的,很具體,感覺在看怪阿姨畫畫,沒什么抵觸情緒,反而還挺配合的。
家長們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