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表弟突然打電話給我說,經過四個月的學習Java,最近拿到了幾個offer,不知道選哪家。一問,有老虎證券,摩拜單車,搜狐和滴滴。薪水都是2w+,年薪30萬左右。其實這些都蠻不錯,最后決定選擇了滴滴。
說實話我蠻驚訝的,表弟是北航研究生,畢業兩年一直做物聯網嬰兒方面的創業項目,但因種種原因項目沒有繼續下去,于是決定找工作。早之前和我聊,說想干程序員,覺得程序員工資高,他本專業是機械自動化,還有機械設計方面的設計專利。沒想到這么快就拿到了這么好的offer。他的簡歷寫的是兩年工作經驗,且只寫了一個項目經驗,還是學習java時自己做的一個系統,面試滴滴的時候有好些問題也沒有回答上來,但就是過了。
選擇比努力重要
其實如果讓一個工作幾年的程序員去換一種語言,也許很多人就像讓他取個丑媳婦一樣難為情。過去的沉默成本讓他難以抉擇。我之前也考慮過要不要學習下java。當時我內心的想法(借口)就是我干嘛要學一個差不多的后端語言呢,其實現在想來,這是兩種很不同的語言,結構、用法是相似,但生態(市場)完全不同。打開51job,選擇java開發工程師,再選2-3w的范圍,拉出來有6頁,而別的語言有的只有一頁,這說明兩點,一個是前者需求大,二個是達到高薪相對于別的語言容易。從投資的角度說,在成本和風險差不多的情況下,當然是選回報率更高的產品。所以表弟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java,現在看來也很正確。
代價
我想成本有兩個,一個是入行成本,一個是沉默成本。四個月的學習時間,只是一個基本的學習成本。其實換做是我們,給你四個月時間,專門去學習一門語言,如果有其他語言的基礎,你可能還不要這么多時間就能上手,因為編程的路子是通的,所以編程的入行成本不高,外行人完全可以自學了入門,周遭都有好些半路來做程序員的,未來肯定有全民編程的時候。區別最大的成本在于告別過去,重新開始。表弟創業結束,對機械興趣也不大,四個月的學習就當是拋磚引玉。但像我自己,9月底離開上海,現在和一群90后一起正準備期末考試,之前6年的編程經驗只能業余耍耍,對未來的工作暫時沒有什么幫助,培訓一年之后還要實習一年,我的入行成本和沉默成本都比較大,但考慮到長遠的未來,也是做出了換行的決定。
起點
在過去的成本中,學歷幾乎是每個HR眼中的硬通貨。大家都見過能力很強但學歷不怎么樣的人,但人性就是以人的過去判斷人,除非你現場證明給他們看,如果有這樣的機會的話。像一些能力證書也是很通用的;其實我們在一些商業書籍中經??吹揭粋€人從一個行業轉到另一個行業,被委以重任。因為人家之前的成績很漂亮。所以,不單是學歷,就在當前的領域里做出好的成績,比如在知名的企業、參與過知名的項目、很擅長某些領域,對未來的換行沒準也是有幫助的。HR往人群中一掃,先入眼的,自然是那些站的高點的人。同樣是基于經驗,新行業的內部人士的引薦也可以提高你的起點。
總的說來,過去的已經是既定的,學歷出生難以改變。不管考慮不考慮換行,把當前的工作做好都是正確的。對一件事有興趣不妨花點精力入門學習一下,花不了多少精力,不要老是背負這過去的沉默成本,沒準就是未來橄欖枝的必要條件。以上并不是鼓勵大家去學java,只是由自己換行和表弟換行想到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