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自己看書真的很慢,拖了很久,終于看完這本由張文質先生主編的教育隨筆。很有意思啊!
教育隨筆,因人而異,看看他人的世界,對照自己的現狀,多少有些解決之道。
閱讀幫助我們克服了很多肉體與精神的不安。——張文質
一本書,40篇,50天的閱讀時間。
我確實懶惰,一開始的日讀兩篇到一日一篇再到多日一篇。慚愧,無比慚愧。
整本書,可以分幾個模塊。對于教育的認知,自我故事中的教育,他人事件中的教育,對教育改革的看法等等。
我是一個愛看故事的人,本書故事環節一字不漏仔細閱讀,對于純理性的探討,反而是粗粗略過。但是我覺得,閱讀,只要有感悟,有變化,就是好的。不想帶著任務與壓力去做一件事,而且享受與沉浸。
看了40篇文章,有那么幾篇,是讓我很有感觸的。
1.對陌生人的責任
雖然我們常說,人本善。可是現在的社會教給我們的是,摔跤老人不能扶,小心被碰瓷。好像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猜疑與謹慎。這篇隨筆里就寫了,一開始也是對他人充滿警惕,但是在美國的萬圣節討糖活動中,才發現他人是那么的善良。
在小學,給孩子灌輸的永遠是。大家都是好的,要信任他人,有困難就幫助。從來他們不見了東西,都是找的,并不會說偷說搶。在他們的世界,人與人之間,是親密的。但,社會,是怎樣改變一個人的呢?這是值得去思考與研究的。
2.母親的性格
這篇文章,并沒有歌頌母親。而是無比寫實,有著許多人的通病,大嗓門,愛爭吵,喜歡看熱鬧。但也有許多優點,講義氣,富有同情心,自來熟等等。
其實,這才是一個真實的人啊。沒有人十全十美,都是有優有缺。而且,有很多那種上不了臺面的缺點,但,這樣的母親,她依舊能給自己帶來好的教育理念。母親很平常,但是也很特別。
3.誰是你重要的他人
一開始看這個文章,我以為又是歌頌哪位了。但,不是的。講的是畢淑敏小學的音樂老師,否定畢淑敏的合唱水平,并帶有侮辱性的讓她參加合唱隊,卻不允許發聲。
我的天,這樣的人,還能稱之為老師嗎?也正因為這個老師的傷害,導致畢淑敏一生再無歌唱。
這種重要的他人,真的,太可怕。
而我,作為一個小學教師。也時刻充當孩子的重要他人,老師說的話,比天還大,他們是那么的遵從。如果不經意的給孩子下定義,一生就這么毀了。
幸好,我詞窮。我沒有那么多的語言去形容他們,常常被氣到,就愣在那里,想了一會,找著合適的詞語去指正他們。但是也許詞不達意,好像對他們的威懾力并不夠。
4.一堂“失敗”的好課
這篇太貼近生活了,由于課改要求,需要什么都由孩子說出來。但是,當一節課的水平,遠高于孩子的能力,誰能說?而那些滿口正確的言論,都是因為書本里答案就在那,只會照本宣科。這是不是,走偏了?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感悟,再用自己的語言去說,去總結。
5.活在自己年齡的孩子,想象力海闊天空
這拿來形容我的孩子,應該最恰當了。由于他們童心童趣被保護的很好,以至于他們在課上,會有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來問我。當然,都與教學無關。我曾忽視,但,他們持續不斷的,讓我扛不住。后來每節課,總有時間,要給他們講講知識,講講諺語的由來。就像今天,還把公轉自轉和他們好好聊了一下。
確實啊,當他們拼命發問的時候。千萬別說等一下,因為,一等,就錯過了。雖然好像和教學無關,但是吧,難得他們愿意探索,想要求知,就還是講講,淺淺感悟,更多的,還是他們一直學習去求解。
想象力,很有意思。
6.生命
回到最初的開始,對生命的啟蒙。一點一滴,正如今日的暖冬,活著,真好。
……未完待續
一本書,每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淺淺記下初面的印象,期待很多次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