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母愛如水,父愛如山,大愛無言,大音希聲;我們作為子女,要知感恩,要孝敬父母。父母總是不斷在給予在奉獻,孩子總是在索取在享受。似乎,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犯錯的總是孩子。
? ?事實果真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親情的愛與被愛中,從沒有愛的單向流動,父母愛孩子,孩子同樣也愛父母。當我們蹲下身,摒除過去的錯誤觀念,仔細觀察這個幼小生命的一舉一動時,我們才發現,孩子的愛,同樣單純、無私,他們對父母的愛,同樣足以讓你溫暖感動到淚流滿面。
? ? 記得有段話是這么說得:“常常,在你不留意的時候,他以一顆柔軟的心守護你;在你嘆息的時候,他以稚嫩而倔強的手臂,擁你在小小的懷抱里。愛的懷抱是有顏色的——矢車菊的藍,就是孩子懷抱母親的顏色……”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你是他們的天,他們的地,是他們的神,他們從沒有因為父母在養育中的犯了錯誤而責怪父母,他們從沒有嫌棄父母的出身、地位以及相貌,他們的愛不計條件,相反,身為父母的成年人才喜歡在比較中嫌棄、責怪、埋怨孩子的種種“不是”,埋怨他們總是犯錯總是闖禍,責怪他們總是比不過別人家的孩子。
而那些父母所做的種種付出,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基于孩子的需要,而是為了在滿足自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孩子已經到了可以自己吃飯穿衣的年紀,父母卻以為包辦代替;孩子想要幫家長做家務,你卻因他們做不好而拒絕給他們嘗試鍛煉的機會;孩子將自己視為珍寶的東西分享給你,而你卻無視這些東西的價值,有心或無意的忽略掉;孩子跟父母比賽賽跑或是玩扳手腕游戲,你一定要贏過他,還告訴他們:你不行,你太小,你贏不了我……
也許你會問,這不都是愛的表現嗎?就算有失也多事無心之舉,有什么大不了。可你知道嗎,你的包辦代替,剝奪了孩子鍛煉成長的機會,剝奪了他們獲取自信心的途徑;你的忽視傷害了孩子的感情,阻斷了愛的流動,讓他真的變成一個只會索取,不懂感恩回報的自私的人;你無視孩子的尊嚴,從勝過孩子的舉動中滿足自己求勝的心里,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強大有力,卻讓幼小的孩童從感覺到自己的弱小無能,失去拼搏進取的自信。
當然,偶然的無心之失不應被指摘,大多數父母都不忍心傷害自己的孩子。可如果你真的愛孩子,請這場愛與被愛的旅程中,充分尊重這個小生命,審視自己的行為,不要一次又一次無心的舉動中滿足了自己,卻傷了自己最愛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