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隨風的曉
? ? ? ? 盡管小時候經歷的一些人、一些事已經過去很久,但是閉上眼睛還是時不時地會浮現在腦海。就像站在山的這頭回首來時路上遠處的那頭,還是可以真真切切的看到,但是仔細望去,又有些朦朦朧朧。
? ? ? ? 我出生于80年代中期某縣級市一個普通的家庭,那時正是中國剛開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開始實行、計劃經濟逐步退讓“看不見的手”這么一個特殊的年代。相比2000年前后出生的千禧一代,我們這一代生長的環境里還是能看到很多計劃經濟的影子,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有留下那個時代深深的烙印。
? ? ? ? 既然是改革開放初期,物質資源自然遠沒有今天那么豐富,大街小巷也沒那么多的shopping mall,更談不上掏出手機動動手指就能下單買到東西的便利。至于平時跑到10多公里外的省城買件衣服什么的就是想都不敢想,那是六一兒童節這類特殊的日子才有的福利,是得懷著某種類似朝圣的心情過去的。小時候要買東西什么的,基本就步行到離家門口不到20、30米的一家小店,小店主人是個老頭,感覺自打有記憶開始他已經是這個小店的主人,也已經是這個老頭的形象了。如果對這家小店的東西不滿意,就再走50米有另外一家小店,店主人也是一個老頭。當然這家我不常去,對年幼的我來說,這家小店實在有點遠,沒有什么特殊原因實在是不愿過去的。小區是我父親單位安置職工及其家屬的職工宿舍,這里面生活的人都是父親單位的職工和家屬,大家既是鄰居,也是同事,關系自然是很緊密的,串門拉家常是每天的必修課,家家戶戶白天也基本不關門。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活動的范圍沒有超過我家小區的范圍(直到我到了上學的年紀這個局面才得以改變),這個小區儼然成為我成長的一方天地。
? ? ? ? 在小區里成長的日子自然少不了和小區的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總要有玩的游戲,那時候很流行“打洋片”。所謂“打洋片”,就是兩個及以上的小朋友各拿出多張自己收集的、印刷著動漫形象的硬紙片,火柴盒大小,放地上,然后輪流用手拍地憑借氣浪把洋片翻起,首先全部翻起者勝利,勝利者可以拿走失敗方的洋片。具體游戲規則和游戲叫法全國各地可能會略有差異。每次游戲下來勝利者自然得意洋洋,失敗者也是咬牙切齒、暗暗發誓下次一定要把這個場子找回來。除了打洋片以外,打彈珠、抓知了、抓蛤蟆什么的都是小伙伴們在一起的必不可少的項目。小區附近有一片類似池塘的水系,一到夏天的夜晚在家門口納涼的時候,總是能看到或三三兩兩、或一小群一小群的螢火蟲,很是漂亮。一到這個時節我很喜歡抓一只螢火蟲回來,關到空了的可樂瓶里面,晚上關燈休息的時候靜靜欣賞這一點美麗的熒光。
? ? ? ? 提到洋片上的卡通形象,不得不提那個年代的動漫。國產著名的有《葫蘆兄弟》、《舒克與貝塔》、《大頭兒子與小頭爸爸》、《黑貓警長》等優秀作品,歐美有《非凡的公主希瑞》、《宇宙的巨人希曼》(哈哈,其實這兩部動畫播放的時候因為年紀太小,根本就不記得片名,只記得“賜予我力量吧,xxxx”,然后變身)、《變形金剛》(絕對影響一代人的美國動漫,有好幾個系列,到現在還有一個美國導演拍系列電影賣情懷圈錢的),日本動漫就更多了,也是對我們這一代人影響最大的。從80年代的《七龍珠》(鳥山明大神的作品。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小學時有一年運動會在市大操場舉行,運動員在場上比賽,其余非運動員的同學就人手一個小板凳坐在一邊,我就是那時從我同學手上首次接觸到《七龍珠》的)、《機器貓》、《圣斗士星矢》(青銅五小強的故事激勵一代人)、《天空戰記》等,到90年代開始播放的《灌籃高手》(我個人的最愛,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一直追劇,也是受這部動漫的影響開始打籃球的。電視臺每次播放打到翔陽高中就不放了,折磨得我茶飯不思,總算在我讀高中時把神奈川的比賽打完了。可惜我的青春都結束了,還是沒看到湘北打全國大賽。)、《名偵探柯南》(主題曲我很喜歡),再后來,那就是《海賊王》、《火影忍者》雙雄并列的年代了。不得不說那時候的日本動漫文化處于它的巔峰期,主題優秀、正能量,名家輩出,日本的動漫文化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走出國門向全世界輸出的。
? ? ? ? 從讀小學開始,我的活動范圍一下子大了很多,活動的中心從家門口換到了學校以及周邊這個更廣闊的天地,有一種玩《魔獸世界》終于開了70級,玩家從艾澤拉斯大陸涌向外域的感覺。新的世界,新的征途,就連空氣都感覺是那么的新鮮。經過小學一年級的過渡,二年級開始除了正常學業外我加入了學校銅管樂隊的活動,成為校銅管樂隊的一員。那時小學銅管樂隊的組成一般由銅管組、木管組、打擊樂組三部分組成,與正式編制的交響樂團相比是不完整的,不存在弦樂組和色彩樂器組的。即使是這樣,對我這樣一個從沒有接觸過這種新鮮事物的小孩子而言已經是十分震撼了。經過一年的初期選拔,學校考慮到我的肺活量等因素,決定讓我加入銅管組吹降E薩克斯。為了這個我父親在那個工資幾百的年代花了1000多塊錢給我買了一支薩克斯,作為對我的鼓勵和支持。
? ? ? ? 校銅管樂隊的活動是新鮮的,一群小孩子在一起學習、訓練感覺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排練和樂隊演出時大家拿著自己的樂器演奏,或是主旋律或是和弦(順帶提下吹薩克斯經常能演奏到主旋律部分,對于少年時期的我而言還是很有成就感的,誰不想當主角呢),然后合奏成一段完整的或激昂澎湃或悠揚悅耳的旋律回響在整個空間,更是感覺音樂真的非常神奇。學校銅管樂隊的訓練是艱苦的,每天放學都需要到銅管樂隊報到訓練,訓練到6點左右才能拖著有些疲憊的身體走回家,然后吃飯、寫作業,漸漸人就感覺焦慮了。魯迅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終于在我小學四年級一個訓練后的傍晚我的情緒爆發了,我回到家不吃飯直接回房間寫作業,當我父母問我怎么了的時候,我委屈的說:“我不想參加銅管樂隊的活動了。”然后向父母陳述我不愿去銅管樂隊的理由,覺得每天這么晚回家,影響自己完成回家作業了。我父親沉默了一陣子,說:“這個事情你自己決定吧。”記得那晚上銅管樂隊去留的問題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下決心離開,覺得還是保持現狀再說吧。
? ? ? ? 再后來呢,隨著與銅管樂隊的其他成員“南征北戰”,參加市小學銅管樂隊勇奪一等獎(與另外一支參賽隊伍并列第一)、市心北路開通剪彩儀式表演(那時候特別流行剪彩儀式上找一支銅管樂隊表演,電影《百年朝鳳》里就有類似的情節)、去下面的鄉縣演出等等,時間久了也就再也不想退出銅管樂隊的事情了,就這么一直堅持到了小學畢業。可是讀初中開始我沒堅持加入校銅管樂隊,時間久了技藝也就荒廢了。現在偶爾我也拿出家里那支薩克斯,對著樂譜磕磕碰碰的吹奏幾下,緬懷下那段艱苦而歡樂的兒時時光。不過還是要感謝那段歲月讓我曾經有機會在走進音樂的殿堂,未來我還是會找時間重新拾起這門技藝,等我老了也好拿出薩克斯吹上那么一曲,別人問“大爺您吹的是什么曲子”的時候,我也好牛逼的回一句“大爺吹的不是曲子,是歲月”,您說是不?
? ? ? ? 再談談三件記憶深刻的事情。
? ? ? ? 小時候很迷動漫,每天的一個必修課就是準時收看電視臺傍晚18:00左右播放的動畫片,因此也練就了一身飛快吃飯的本領,吃飯囫圇吐棗,基本不怎么咀嚼就把食物吞下去了。此外我也很愛買漫畫書。那時一本漫畫大概幾塊錢,一套下來花銷也是不少。可是小學生哪有那么多錢,于是就從我父母每周給我的早飯錢里扣,經常為了省幾塊錢不吃早飯,也就在那時落下了胃病,一直沒能斷根。記得有一天早上我又如同平常一般不吃早飯,到了第一節課上了一半時,胃漸漸感覺到不舒服,然后是越來越難受,最后就感覺胃里有把鈍刀子在攪一樣,怎么也忍不住了,一下子倒在地上打滾直冒汗。這下子課堂一下子亂了,任課老師(也是我的班主任老師)一看情況不對,趕緊問我怎么回事,我講了原因后,她二話不說帶我去學校馬路對面的早餐店補上早飯,并叮囑我要按時吃早飯、注意身體什么的。感覺那時候的師生關系還是挺和諧的,盡管學生在犯錯時會很嚴厲,但是你遇到問題時也會主動幫助你。
? ? ? ? 第二件事情是同我個人的生死有關了。男孩子小時候一般都玩得有些瘋的,也不注意人身安全。有一陣子我特別喜歡到池塘抓魚,可是我既不會游泳摸魚,又不會用釣竿釣魚,怎么辦呢?我就拿那時農村買菜用的菜籃,里面放些飯粒作誘餌,菜籃的把手上栓一根繩子,然后把菜籃浸到水里,抓被當地稱為“飯花佬”的小魚。一般的作業流程就是把這套工具浸到池塘里過個半小時左右,然后快速從水里提起來,把抓到小魚拿出來放好,然后轉移地方繼續重來。正所謂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這種事情做多了自然會遇到危險。一次我帶著幾個家里的堂姐在奶奶家附近的池塘里用這方式抓魚,一不小心失足掉進水里了。當時就感覺天旋地轉,很快的只聽到噗通一聲,然后眼前的景象已經變成了我在水面上下浮浮沉沉,一會看到水面上的情景,一會又是水面下了。還好當時菜籃的繩子由我幾個堂姐拿著,我下水時鬼使神差的緊緊抓住菜籃沒松手,幾個姐姐拉著那頭的繩子,我抓著這頭的菜籃,倒是也不至于立馬沉下去。但是當時是冬天放寒假的日子,水里那個寒冷刺骨啊,幾個堂姐在岸上焦急萬分、但是救我又力不從心,再這樣下去我也遲早得到我家的列祖列宗那里報到。這時候遠處在池塘邊洗菜的一個大叔看到了我們這里的狀況,飛快趕過來一把把我從水里拎出來。然后家里的大人聞訊趕來,立馬送我回去脫衣放進被窩取暖,總算撿回了我這條小命。
? ? ? ? 最后這件事情就是令我遺憾至今的事情了。初中那會兒隨著比爾.蓋茨誓將個人電腦送進每一個家庭的雄心,個人電腦這個新鮮事物也漸漸不是學校機房和科研機構的專屬,價格不再高不可攀,普通百姓家庭也承受的起了,然后就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少年人自然對新鮮事物是非常感興趣的,父親許諾我考進市里的第一重點高中就獎勵我一臺個人電腦。接著在中考放榜后的那個夏天,我如愿得到了人生第一臺電腦。然后從進高中開始因為人生目標的失去,再加上其他原因和電腦游戲的誘惑,個人精力不再聚焦到學習上而是沉迷游戲了,高一一年都在這樣渾渾噩噩的日子里度過。當高二時候發現情況不對想要扭轉乾坤時,由于高一的功課實在落下太多,基礎不牢,想奮起直追也是徒之奈何。整個高中三年成績始終在年級中下游徘徊,高考最終與自己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說失之交臂或許抬舉自己了,分數差很遠吶)。這段遺憾經歷寫出來有些警示他人的意味,但是能看明白的也到了我這年紀在紅塵掙扎多年自然已經明白,看不明白的不曾經歷也還是不明白,陳舊的故事依然會上演,就如唐-杜牧在《阿房宮賦》所言:"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想到此處,不禁索然。
? ? ? ? 文章的最后,以一首漢樂府詩《長歌行》結尾,與各位共勉。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