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陳志遠老師離開的那一刻,我從此不再唱歌

今天是3月16日,六年前的這一天,音樂人陳志遠因病去世,但至今我們依然能在那么多首歌中聽到他的表達。就像這首《天天想你》,最早的版本是由張雨生演繹,陳志遠譜曲并編曲,1988年的這首歌到2012年陳綺貞的巡回現場,則又生出完全不一樣的感覺,直白的訴說,和想念一樣來得猝不及防。陳志遠的忘年好友黃磊曾說他是個害羞的人,但在他的歌里,情感卻無與倫比的豐富,而他們的友誼也是黃磊心中永遠的收藏品。今天,我們就聽著《天天想你》,看看那段往事。

——今日編輯李不苦

1、

某日加班晚歸,在公司樓下的便利店正好聽到了黃磊《年華似水》的前奏,那段熟悉的旋律一響起,我就不禁想到了黃磊與臺灣音樂人陳志遠的那段忘年交和師生情。

而我清楚的記得,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正是2003年,黃磊自導自演的連續劇《似水年華》文學音樂劇本專輯問世,那張充斥著黃磊大量獨白和動人旋律的專輯,音樂監制正是陳志遠老師。

也是那一年,我才慢慢發現陳志遠老師的創作其實占據了大多數人的音樂回憶,包括我。他是編曲大師,與陳大力、陳秀男、陳樂融、陳耀川合稱“五陳”,先后任飛碟唱片和豐華唱片音樂總監。

他的創作,在民歌、流行音樂和電影以及電視配樂上都有豐碩的成果體現。他參與創作的歌曲可以橫跨整個臺灣流行音樂輝煌史,據不完全統計,他編曲的歌就有2216首。《梅花三弄》、《一剪梅》、《酒干倘賣無》、《張三的歌》、《再回首》、《恰似你的溫柔》、《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天天想你》、《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這些扣人心弦的作曲編曲均出自陳志遠之手,至今仍是我記憶中永恒的經典曲目。

蘇芮說,“他是音樂魔術師,所有音符只要到了他這里,就會變得打動人心。”陳秀男說,“沒有陳志遠的編曲就沒有張雨生的《大海》。”李宗盛說,“如果沒有陳志遠,如果沒有他給我的《小雨來得正是時候》hito,哪有小李啊。”

然而,生活中的陳志遠為人低調淡泊,哪怕是獲得19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都是讓妻兒上臺代為領獎。六十大壽,太太深知他個性低調,瞞著他偷偷邀請了多位好友齊聚一堂,將他騙到餐廳后慶生。陳志遠看到那些合作過的歌手擱下手頭的工作為他慶生,開心落淚。

我想,或許正是因為他生性內斂、不善言辭,才會將那些細膩如絲的感情融入音符中來詮釋吧。

陳志遠為人低調,常被人稱為“音樂怪博士”

2、

前幾年,我在網上偶然看到一期鳳凰網與黃磊的訪談,當他被問及與音樂的淵源并被調侃一直處于玩票狀態的時候,黃磊笑說,“我現在還是豐華唱片的簽約歌手,每五年都續一回,但是不出唱片,就是歌手。我本來還想過十年之后再出一張,但是后來決定不唱了,因為陳志遠老師走了以后,我就不想再唱了。

我在想,黃磊之所以與豐華唱片續著約,或許想延續的也正是那份與陳志遠老師的情誼。恰似那種希望生命的脈絡中是可以與珍重的人相連接的妙想之情。

黃磊也曾回憶道,“大家通常都說他是一個怪老頭,他幾乎沒有什么朋友,我可能算后段時期唯一的一個朋友。我們兩人講的都是跟音樂無關的,瞎聊天,但就是有意思。所以,我做導演的每一部戲,他都是我的作曲。

在黃磊的《橘子紅了》、《似水年華》、《天一生水》這些電視劇音樂中都有他們的合作。

2011年3月8日,黃磊在微博上寫道,“許久沒有不是為了工作去一個人飛行,以前有過,為了愛情,今天是為了友誼。這樣的旅行是急切又不甘愿的,幻想著他身體無恙,愿這只是夢,可真實與夢境的差距又如此清晰。生命真的是無常。”

原來,當時陳志遠老師正處于重病臥床中,黃磊前往臺灣看望他,在那里陪了他五天。而離開的那一刻,黃磊就想,唱歌這事兒就不唱了。

2011年3月16日,陳志遠病逝于臺北。黃磊發文追憶,“他是我這十年來的精神伴侶,常常這一老一少會把酒夜談,他最愛邏輯思辨,我有時逗他,有時思考,到最后二人一起找尋答案。老師帶給我精神的自由與思想的勇氣,如今我卻不知所措。他最后對我說‘我有好多生’,我忍住淚說‘我知道’。我們又著許多生的緣,如今我不知所措,只有哭不出來的淚與痛。老師,我想念你,會天天想你。

同年12月10日,于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一場名為“如果有一天我不在,樹在”的音樂演唱會,僅以紀念陳志遠先生。音樂圈的友人共追憶,近70人演出陣容盛況空前。

但演出當晚,黃磊并沒有唱,而是在臺上憶起往事。當《似水年華》的背景音樂奏起時,我望著視頻里站著舞臺中央的黃磊轉身哽咽落淚…不禁也熱淚盈眶…

他說,“第一次聽到這個旋律,是在2002年的年初,在浙江烏鎮,一個水鄉小鎮。我第一次做導演,然后老師做整個音樂。我拍了一夜的戲,他等了我一夜,然后早晨我們坐在二樓的餐廳,他遞給我一個耳機,我戴上,然后他按下Play,然后這段旋律就永遠刻在我心里。刻了十年。當時可能是太累吧,也可能是音樂太好聽,我就哭了。然后,老師就低著頭沉默著。我當時不知道他是一個很害羞的人,我也不知道從那一天開始,我們兩人會有十年的生死之交,忘年之交。”

黃磊還憶起:有一次,老師突然問,“磊子,你知道這個世界上誰是最有感情的人?”還沒等黃磊回答,陳志遠老師搶答說,“是我,我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感情的人,只是因為我從來都不懂得怎么去表達,所以大家覺得我是個怪人……”

是啊,倘若陳志遠老師沒有豐富細膩的感情,又怎會寫出那些讓人縈繞于懷的心緒之曲呢?

3、

黃磊的《我的肩膀,她們的翅膀》一書中,他給兩個女兒寫信探討友情時引用了自己與陳志遠老師的友誼:

“友誼,并不是一份必需品,沒有朋友固然悲哀,但一群狐朋狗友更糟糕。友誼也不是奢侈品,類似某些權利框架的裝飾物。友誼該是一份收藏品,這收藏不是來自收藏品本身,而是由你的認同和喜愛所決定的。

友誼,是我們生活中的支架,有些看得見,有些在心底。

再說兩句陳伯伯,我與他的友誼是一生的友誼。相逢時我們會話題不斷,平日里,忙碌中,我們是對方的一份支撐。我們會相信這世上還有人和你一樣在思考,找尋到這樣的朋友最重要,無論彼此身處何方,你都將不畏懼,不慌忙。

他過世后,他的遺孀咪咪阿姨將他常年架在臉上的近視鏡送給了我,至今我都將它放在書桌抽屜里,并且很少去碰它,這是我的友誼觀,我想與你們分享。”

黃磊1997年發行的《邊走邊唱》就是由陳志遠作曲編曲,從那時算起,這段緣分已有二十年

說實話,我很是羨慕黃磊和陳志遠的這種友誼。忘年之交,卻又有著相通的靈魂。在這個什么都講究利用價值來決定相處存活的物欲橫流的世界,一位心心相惜的朋友,一份堅不可摧的友情顯得尤其珍貴。

好的情誼,似一壇隨時光而沉淀的歲月之酒,被珍藏著,不曾遺忘,卻歷久彌香。

我有一枚印章,在我身邊呆了20余年,那是我的國畫啟蒙老師為我親手刻的一枚印章。盡管它并不是什么珍貴的石材雕刻而成,但早已是我心中最為珍貴的物件,涵蓋了我童年跟隨老師習畫的所有回憶。

就像我聽見一首歌的前奏還能想起黃磊和陳志遠老師的這份師生情一樣,音樂,帶給我們最珍貴的感受,不正是歲月里最值得珍藏的嗎?

我們怎會忘了,陳志遠。

他是一棵樹,迎著微風的樹葉擺動的聲音,是他留在世間的音符。


文章首發于公眾號民謠與詩,歡迎關注,WeChat ID:glimmers-

主編 / 易小婉

編輯 / 李不苦

音樂/陳綺貞-《天天想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