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你為什么要寫作?

你為什么寫作?

這是我在讀大二的時候一直思考的、也是一直困擾我的一個問題。

在大二的時候,較之前多讀了幾本書。而多讀幾本書的后果便是,我發現一個讓人很傷心的事實——那就是,我所想要表達的、所想要探索的問題,早已有先輩寫過,而且寫得很好。而最令人傷心的便是,自己愚鈍不堪,恐怕很難能夠把問題闡述的更好。而這導致的結果便是,我感覺自己有很多東西想要表達出來,在寫的過程中,每每想到先輩們寫的文字,都落得一個擲筆于一旁的局面。

翻看當時寫的最后一篇文字時,仿佛看到了彼時想寫又寫不下去的、抓耳撓腮的頗為痛苦的自己。將當時那篇文章貼在下面,與你分享。

《著裝問題》

這是一個困擾我很久的問題。它就像是一個我為自己營造的世界,而我一直就在其中打轉。當想要走出此門時,卻發現門上貼著,“出門請注意穿著”,于是我只能望門興嘆。

大門上的貼條一直都存在,只是一開始我沒有發現有它的存在。也正是因為并沒有發現這個貼條的存在,所以,我任意出入此門——有時踏著一雙拖鞋、穿著大褲衩,甚至頭不洗,牙不刷,就出門去買早餐;有時一只腳穿著NB,一只腳穿著老北京布鞋,頭上還戴著自己編的草帽,便去參加名流聚會;甚至有時可能只穿了底褲或者連底褲都不穿就去逛街······

一切的不正常裝扮在我自己看來都是那么正常,舒服,當有人露出嫌棄或者不屑的眼神時,我總會在心里淡淡一笑:“你丫的懂什么?”

而當有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樣出門時——可能是因為我著裝稍微有了一點講究或者是對方誤將我認作某人——一個人拉著我說,“你知道嗎,這里經常會有一個人穿著特別奇怪,一點也不注意自己的打扮,真沒品味,難道他沒有看到門上的貼條嗎?”說完之后,那人便走了,留下我一個人在原地發愣。

那種感覺就好像你喜歡了一個女生好多年,然后突然有一天她閨蜜跟你說,那個女生是拉拉——你感覺她閨蜜在跟你開玩笑,但是心里又很擔心她說的是真的。雖然我不信自己的著裝會有什么不合適,但終究會比往常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衣著打扮。

如果我還是一開始的我,可能我并不會意識到自己的著裝確實有問題。但是因為我之前出去很多次,多多少少也算見過一些世面,眼界也有所擴大——我不得不很遺憾地告訴自己,“你丫的之前穿的衣服真的很不正常!”

可是,總不能不出去吧。然而每次出去的之前都會想到大門上的貼條“請注意著裝”——當你沒有意識到問題,你可以心安理得隨意打扮,然而當你知道了問題所在,就很難去心安理得了——所以,已經邁出門口的一只腳就只能在自己的不甘之中收回。

當問題出現時,你要么面對并去解決它,要么就逃避并受其煩惱。我明顯不想要去逃避。所以我開始改變自己穿著習慣。我不再去隨意打扮,而是向其他人去借他們好

看的衣服。他們的衣服真的很好看,在任何場合都會顯得很合適。只不過很多時候會被別人認錯,或者稍微瘦一點、胖一點、長一點或者短一點,畢竟是別人的衣服嘛。

有時,我在想,是不是要去做一套自己的衣服呢?我嘗試去做,但卻發現我想做的衣服款式都已經被別人給做出來了,而且做得都很好,讓我無法超越——他們把路走完了,讓我無路可走——而我本身就是一個懶人,每每想要嘗試自己去拿起剪刀去裁剪的時候,總是想何必浪費時間呢,徒勞無功。

就這樣,我沒有一件衣服是自己的,都是從別人那里借來的。

時隔近三年,思考相較之前自然更顯全面、深入,不會再想以前那樣在一個點上胡亂地打轉,以至于擱筆不寫。那么,三年后的我對“為什么要寫作?”(更準確地來說是,為什么寫得這么爛還要寫)的思考又是怎樣呢?以下是我現在的答案:

寫得爛,不能成為不寫的理由:寫得爛而不去寫的最大原因,可能是覺得沒有創造價值。然而,我越來越清楚一點事實,那就是我不是要以文字來影響整個世界,倘若我所寫的文字哪怕只能影響到一個人,即便這個人只是我自己,這也算是創造價值。而且就像打球一樣,總是會經歷一個從差到好的過程,這是必經的階段。

之所以寫,是因為生命短暫,我想在這個世界留下一些痕跡,我也非常希望能夠與他人分享我對這個世界的思考。這實際上是我在思考另外一個問題得出的結論,即人為什么要結婚,要繁衍。在跟很多朋友交流之后,才想明白這個問題,因為要留下痕跡,而不是單純的雁過無痕。

寫到這里,我也想問你一句:你為什么要寫作呢?

期待你的回答。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