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島上書店》的朋友們,一定記得書店老板收養的那個小女孩瑪雅。
瑪雅很小就會說“樓下”這個詞,因為樓下是她最愛去的地方,“樓下是書店,而書店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早上睜開眼睛,她就會挪動她的小短腿,一級一級地滑下十六級臺階,小手撫過一排排整齊的書籍:“早上好,雜志!早上好,書簽!早上好,書店!”每天坐在地板上的瑪雅,眼中的人們,就是一雙雙鞋子,“夏天是涼鞋,冬天是皮靴。”
這樣的成長環境令無數操心孩子讀書的爸爸媽媽們神往!
在讀書這方面,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呢?
但是,開始讀書,永遠不會晚,讀書在任何時候都讓人受益匪淺。
兒子在認識很多字之前,我只給他讀過一本《木偶奇遇記》和幾篇童話。至二年級下學期時,驚覺身邊同事們的孩子已經讀了一套又一套的楊紅櫻系列。
學了一年多的漢字,二年級應該是孩子大量閱讀的開始。
家長們都認為最初的閱讀,興趣最重要,要先讓孩子愛上讀書。但也不能泥沙俱下,浩如星海的世界文學名著寶庫里,有著不計其數的兒童文學作品。故事性、文學性和思想性俱佳。
給孩子讀《木偶奇遇記》時,最大的感觸是,這些流傳下來的經久不衰的經典故事中,也有逃學,有叛逆,交了壞朋友,頂撞父母和老師。但是故事的最終,孩子們切身體會到了做“壞事”是要遭“報應”的。那些曾經的“荒唐”只是成長付出的代價。
一本好書可以勝過老師和家長的苦口婆心、語重心長。
也不要為“名著”的聲名所累。名著不一定枯燥。曾經,我沒書可看時,點開了手機里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沒想到一直被打入冷宮的書竟然妙趣橫生。買給孩子看,他果然愛不釋手。
選對了書籍,名著,好書,也可以讓孩子愛上閱讀。也不要輕視孩子的閱讀能力,不需要買青少版。
我為孩子挑選書籍的宗旨是,孩子愛讀,還能從中受益。
名著是我們的最佳首選。
2 ?和孩子一起讀書
很多家長會說,孩子不愛讀書,怎么辦?
《我們仨》中,楊絳寫她和錢鐘書回到家,通常各據一個書桌,靜靜地讀書工作。所以女兒錢瑗從小讀了大量的書籍。她會覺得讀書就是生活的常態。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一定要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只要閑暇時間,和孩子各捧書本,靜靜閱讀,慢慢地我們都會越來越享受這樣的靜謐好時光。閱讀不再是任務,而是生活的常態。現在兒子每天做完作業,就會一溜小跑地坐下來,攤開喜歡的書籍,喜悅滿足之情溢于言表。
我第一次正兒八經給孩子買的書還記憶猶新:《秘密花園》、《苦兒流浪記》、《水孩子》等。其中,《水孩子》他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幾遍。
我和孩子一起看第一本書《秘密花園》,書中有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臭脾氣的小姑娘瑪麗,活潑健康的窮孩子迪肯,還有一個認為自己站不起來常年坐在輪椅上的古怪小少爺柯林。他們發現了一個荒蕪的花園,在園子里他們盡情釋放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互幫互助,每個人最后都脫胎換骨,變成了更好的自己。這是屬于他們的秘密花園。
和兒子談論書中的情節時,小家伙淚光閃閃。這就是名著的力量啊。人說苦難是孕育文學作品的溫床,而好的書籍總會讓我們透過苦難的故事看到人性的光輝和人心的溫暖。
孩童時期也正是對大千世界有著無窮無盡探索欲望的時候。三年級時,他自稱是凡爾納的粉絲兒,最愛《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類似的科幻故事和游記都是小孩子的最愛,不僅有文字的熏陶,還拓寬了孩子的知識面。
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們不用再去理會媒體上列出的小學、初中和高中應讀書籍,只要內容合適,孩子愛讀,不管能否深刻理解,堅信讀過的書就像吃過的飯一樣,都會化作涓涓養分,滲入孩子的骨血之中。
兒子現在五年級。對一個出生在21世紀的小學生,他能對《平凡的世界》有多少理解?但是并不妨礙他如饑似渴地一周讀完。我們只和他探討劇情,對于其他不做要求。
孩子喜歡的經典書單:
1、《木偶奇遇記》(意 科洛迪)
2、《水孩子》(英 查爾斯.金斯利)
3、《苦兒流浪記》(法 埃克多.馬洛)
4、《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瑞典 拉格洛芙)
5、《秘密花園》(美 伯內特)
6、《愛麗絲漫游奇境》(英 劉易斯.卡羅爾)
7、《小鹿斑比》(奧地利 薩爾騰)
8、《小飛俠彼得.潘》(英 巴里)
9、《小王子》(法 圣埃克絮佩里)
10、《綠山墻的安妮》(加 露西.蒙哥瑪麗)
11、《八十天環游地球》(法 凡爾納)
12、《海底兩萬里》(法 凡爾納)
13、 《神秘島》(法 凡爾納)
14、《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法 凡爾納)
15、《地心游記》(法 凡爾納)
16、《從地球到月球》(法 凡爾納)
17、《吹牛大王歷險記》(德 拉斯伯畢爾格)
18、《湯姆索亞歷險記》(美 馬克.吐溫)
19、《魯濱遜漂流記》(英 笛福)
20、《格列佛游記》(英 斯威夫特)
21、《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美 馬克.吐溫)
22、《金銀島》(英 史蒂文森)
23、《綠野仙蹤》(美 鮑勃)
24、《白鯨》(美 麥爾維爾)
25、《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美 海倫凱勒)
26、《福爾摩斯探案集》(英 柯南道爾)
27、《昆蟲記》(法 法布爾)
28、《野性的呼喚》(美 杰克.倫敦)
29、《安妮日記》(德 安妮.弗蘭克)
30、《王子與貧兒》(美 馬克.吐溫)
31、《阿甘正傳》(美 溫斯頓.葛魯姆)
32、《老人與海》(美 海明威)
3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俄 奧斯特洛夫斯基)
34、《巴黎圣母院》(法 雨果)
35、《悲慘世界》(法 雨果)
36、《霧都孤兒》(英 狄更斯)
3 ?當代暢銷好書不容錯過
前幾年,閱讀于我,又打開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媒體時代,信息的接收越來越便捷,渠道也越來越多。我們總能及時知道當代其他國家的優秀作品。暢銷書榜上的很多書籍,能被翻譯到幾十個國家,自有它不言而喻的魅力。
我會根據網上的文字介紹和片段閱讀,有選擇地買下來。或者空閑了去書店,在“外國文學”那一欄,總能買到心儀的我們可看的好書。
《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是紐約時報評出的當年“十大好書”第一名,二戰題材。雖然戰爭慘絕人寰,但沒有人立意要展示戰爭的殘酷,我們更多看到的是絕望境地中盛開的溫暖花朵。
前面書單中的《安妮日記》,《偷書賊》、《柑橘與檸檬啊》、《帕瓦娜的守候》、《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等都是戰爭題材,讀后都會讓人在濃得化解不開的感傷中又懷有深深的感動。
《奇風歲月》、《永遠講不完的故事》、《殺死一只知更鳥》都是在書店購買,已經成為本國當代的教科書式的經典之作。都被孩子反反復復地溫習了十多遍。
4 ?引導孩子耐心讀完平淡的開頭
通過觀察孩子讀書的反應,我才意識到一個能引人入勝的開頭有多么重要,也多么難得。故事的開頭一般是對背景和人物的介紹,難免平淡枯燥。加之從上一本喜歡的書里還沒走出,很容易就得出這本不好看的結論。這時候,需要家長的引導,甚至激勵。
想讓兒子也讀《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但是作者的敘述方式很新穎,插敘,又有兩條獨立的敘事主線,德國的男孩和法國的盲女,交叉敘述,戰爭的最后少男少女才有短暫的交集。故事的一開始云遮霧罩。
我指給他看,爸爸買給盲女的生日禮物就是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最后還有盲女大段的電臺朗讀。兒子很快就與我爭著搶著看完了那本書,看完后,我們還每人寫了一篇讀書筆記。
看《西游記》時,他略有抵觸。我說堅持看半個小時,可以多玩一個小時游戲。結果只用了十分鐘,他便如入佳境,看完后給出的評價是,《西游記》是四大名著中最好看的!
所以,認定孩子一定會愛看某本書,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耐心讀完平淡的開頭。
暢銷書系列書單:
37、《親愛的漢修先生》(國際大獎小說)
38、《獨一無二的伊凡》(國際大獎小說)
39、《五毛錢的愿望》(國際大獎小說)
40、《女王的鼻子》(國際大獎小說)
41、《魔法師的帽子》(芬蘭 托芙.揚松)
42、《夏洛的網》(美 E.B.懷特)
43、《吹小號的天鵝》(美 E.B.懷特)
44、《精靈鼠小弟》(美 E.B.懷特)
45、《窗邊的小豆豆》(日 黑柳徹子)
46、《長襪子皮皮》(瑞典 阿斯特麗德.林格倫)
47、《再見了,可魯》(日 石黑謙吾)
48、《我在雨中等你》(美 斯坦)
49、《天藍色的彼岸》(英 希爾)
50、《窗后的少年》(美 麗貝卡.斯戴德)
51、《再見,明天見》(美 威廉.麥克斯韋爾)
52、《媽媽的銀行賬戶》(美 凱瑟琳.福布斯)
53、《媽媽走的那一年》(美 威廉.麥克斯韋爾)
54、《媽媽不在的日子》(韓 南仁淑)
55、《芒果街上的小屋》(美 桑德拉.希斯內羅絲)
56、《哈利.波特》(1—7)(英 J.K.羅琳)
57、《穿條睡衣的男孩》(愛爾蘭 約翰.伯恩)
58、《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美 安東尼.多爾)
59、《偷書賊》(澳 馬克斯.蘇薩克)
60、《柑橘與檸檬啊》(英 麥克.莫波格)
61、《帕瓦娜的旅程》(加 黛博拉.艾里斯)
62、《帕瓦娜的守候》(加 黛博拉.艾里斯)
63、《布魯克林有棵樹》(美 貝蒂.史密斯)
64、《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德 米切爾.恩德)
65、《奇風歲月》(美 羅伯特.麥卡蒙)
66、《殺死一只知更鳥》(美 哈珀.李)
5 ?結合語文課本拓展閱讀
小學的語文課本中會涉及到很多著名人物,很多經典故事。借著課文的學習,抓住孩子了解一點點,想知道更多的心理,引領孩子拓展閱讀。
四年級課本上有一篇沈石溪的《生命橋》,學完之后就一鼓作氣基本讀完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說。
也源于孩子對動物小說的喜愛。三年級時,看完了《狼圖騰》,那時還沒被拍成電影。書的扉頁上推薦相關書籍,一定要買李薇漪的《重返狼群》。沒想到厚厚的一本書,他就一直那么熱情高漲地翻了十幾遍。等第二部出版,又買了《重返狼群2》。
沒事時總會拿出來《再見了,可魯》,懷念一下那只叫可魯的導盲犬。暢銷小說《我在雨中等你》也看了十幾遍才戀戀不舍地進入下一本書。我想,動物只是一種敘述的視角,反應的仍是人生百態。但是,孩子們愛的僅僅是載體,這又何妨。
學過課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看完了高爾基的《童年》和《母親》。
一直想讓孩子多讀中國古典名著。四大名著中,他最先讀的竟是最難懂的半文言的《三國演義》,因為四年級時學習了課文《三顧茅廬》,也不要人解釋,就一個人囫圇吞棗地看完了。五年級時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又看完了《水滸傳》。讀起來就感覺輕松得多。《水滸傳》之后,接著引導他看《西游記》,有前面兩部書做底子,讀起來就如履平地了。
孩子現在正學《我和祖父的園子》。正巧前兩天剛結束了他非常愛看的《王子與貧兒》和《阿甘正傳》,我拿出了《呼蘭河傳》。他說好巧,我知道是蕭紅的,馬上要學。
其實,除了中國古典名著,我最想讓孩子讀的就是近代的文學經典,像老舍,巴金,魯迅,沈從文,蕭紅等,那個年代是中國文學成就極高的一個時期。
有機可乘,最好。
6 ?多與孩子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
隨著孩子閱讀量的增多,我也有自己的取舍,慢慢地好多書我都不再跟著他一起看。但是他正讀的書,我一定會引著他說說故事情節,談談自己的見解。
不過現在我們家的飯桌上,我越來越“沉默寡言”。因為兒子了解了一些歷史知識,還有一個知識廣泛的爹,而我還是原地踏步。
我自己的閱讀有著很大的局限,全憑興趣,對懂歷史還能把歷史寫得妙趣橫生的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有意識地想讓兒子多讀歷史相關的書籍。
我看了第一本《明朝那些事兒》之后,就果斷買了一套,兒子果真看得如癡如醉。又追加了一套《少年讀史記》。《萬歷十五年》他也認認真真地看完了。
從此我們的飯桌上,歷史名人召之即來,助興湊趣,佐餐下酒。我則心里默默腹誹:這是誰?這個又是誰?
但是有趣的涉及歷史的書太少,希望兒子能在不久的將來愿意讀在我看來無比枯燥的史書。
愿意讀我們中國近代的優秀作品。
更希望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會愛上我們中華民族熠熠閃光美不勝收的古典文學。
那時還會有一份更長的書單。
一個五年級孩子的最后一份書單:
67、《草房子》(曹文軒)
68、沈石溪動物小說
69、《狼圖騰》(姜戎)
70、《重返狼群》(李微漪)
71、《重返狼群2》(李微漪)
72、《紅巖》(羅廣斌等)
73、《林海雪原》(曲波)
74、《平凡的世界》(路遙)
75、《活著》(余華)
76、《呼蘭河傳》(蕭紅)
77、《四世同堂》(老舍)
78、《茶館》(老舍)
79、《阿Q正傳》(魯迅)
80、《家》、《春》、《秋》(巴金)
81、《邊城》(沈從文)
82、《西游記》(吳承恩)
83、《水滸傳》(施耐庵)
84、《三國演義》(羅貫中)
85、《紅樓夢》(曹雪芹)
86、《明朝那些事兒》(1-9)(當年明月)
87、《萬歷十五年》(黃仁宇)
88、《少年讀史記》(張家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