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最好的陪伴
今天上午赴永康中學參加24學時的繼續教育培訓,有幸聽到來自義烏教育學院的陳伏亮老師關于《教師子女的閱讀規劃》的講座,感觸良多,收獲良多,悔不當初對女兒的閱讀規劃過于狹隘。
說到教育,說到陪伴,我不由想起前些日子在開東王子文后的一條留言:學校教育更多的是基礎教育,真正的精英教育應當來自家庭。開東那里總是藏龍臥虎之地,在整個世界亂花迷眼的時候,他那里總會有清醒者的聲音,總會有智慧者的言論。而今再聽陳老師的拳拳智語,切切箴言,更堅定了家教往往決定孩子高度的看法。那么,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便是閱讀。
對于閱讀的價值,陳老師這樣闡述:“閱讀可以刺激孩子的思維,可以幫助孩子積累生活經驗,可以引領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可以讓孩子理解多元文化。”閱讀刺激思維,拓寬視野,無可厚非,而最能刺激幼兒思維的莫過于繪本閱讀,繪本閱讀里融合著太多的思維元素,有同理性思維,有創造性思維,有邏輯數學思維等等。陳老師以《這是誰的腳踏車》為例來講繪本的奧妙。早在去年暑假,自從聽了竇桂梅老師的繪本閱讀課之后,我就對繪本閱讀產生濃厚興趣。后來得知智慧妹妹對繪本閱讀很有研究,硬是拉著她給我講了很久很久的繪本心得。如果你有小寶貝,不妨早點與孩子開始繪本閱讀哦!我呢,生不了二寶了,就為下下代積蓄能量吧!哈哈
在如何讓孩子喜歡上閱讀的這個問題上,陳老師別有招數,不得不說,這個有著大智慧的陳老師,之所以能將自己的女兒送進清華,與他有章有法,有板有眼的引領分不開。孩子都是天生的吃貨,以吃來刺激孩子的閱讀,孩子吃飽喝足以后,帶他去書店轉轉,而且要去很有品味的書店,讓他感受書店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愛上在書店的生活方式。除此以外,要帶孩子去大城市,找大城市的書店,涉獵群書,拓寬視野,見識得多了,自然就會聰明起來。何為學霸?學霸就是我知道的,你們都不知道。當孩子的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他的自信心由此建立。相形之下,我對女兒在此些方面的引導還算到位,女兒到一個城市,最愛的地方有兩處,一是書店,而是博物館。只是,我最為失策的是,我對孩子讀書范圍的選擇過于拘囿,文學類的太多,邏輯思維的太少,只因我自己讀書的門類也太狹隘。母親的視野直接決定了女兒的視野,現在想想,無法彌補。
對于閱讀雜志,陳老師這樣建議:一二年級讀《嬰幼兒畫報》《英語雜志》,三年級以后便向成人雜志過渡《讀者文摘》《青年文摘》《視野》《意林》,報紙可讀《環球時報》《南方周末》《中國剪報》,其中報紙類可持續訂到初中。看到此,我想起女兒小學初中的讀書內容,拓寬視野類的雜志和報紙讀得少,《視野》《環球時報》是最能拓寬孩子環球視野的雜志與報紙,我在這點上嚴重疏忽,女兒的邏輯思維不夠嚴密敏捷,與書籍內容的選擇無不相關。
即使是女孩,也要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思維,我在這方面顯然又是劣勢。國外的一些偵探小說,我沒有給女兒系統的推薦過,東野圭吾的書還是值得一看,《名偵探柯南》《福爾摩斯》等影視劇也應該讓孩子觀看涉獵。我對女孩的培養理解還是局促了,還是狹隘了啊!女兒迄今為止也對這些書籍興趣不濃,如果我要能琢磨出其中的好,并且能將這份好傳遞給女兒,興許又會是另一番樣子。
對于那個神一樣存在的男人——王陽明,陳老師倍加推崇。聽《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也愛死了王陽明,我去年讀《王陽明傳》,亦愛上這個神一樣的男人。要給孩子讀傳記,且是完整人生的傳記,從少年到老年,更容易讓我們了解一個人宏闊的一生,去汲取我們想要的精神養料,人生智慧,讀書可以啟智,讀書可以讓我們的人生暢達,便是此理。而所有的書籍門類中,傳記的功用尤為顯赫。
當代作家里,陳老師力推《余秋雨學術六卷本》《周國平文集》以及《莫言演講》,他們的作品力透紙背,高屋建瓴,初高中的孩子有余力的情況下可以讀讀悟悟。閱讀,最好的陪伴,也是最長情的告白。有了閱讀,我們可以打通去往孩子心靈的橋梁。愛孩子,從陪他閱讀開始。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是我在永康本土培訓中獲益最大的一次,羅列出來,以饗大家。我也存此,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