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就懂讓梨的孔融,為何曹操不僅殺了他,還滅他滿門?
公元208年9月26日,“孔融讓梨”的主人公被曹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處死祭旗,同時死的人還有孔融的一家老小,包括9歲的兒子和7歲的女兒,孔融年僅56歲。為何4歲就會讓梨,成為無數家長教育孩子典范的孔融會被曹操滅三族呢?
我們知道三國時期,想要當官,除了有顯赫的家世之外,就只能走舉孝廉的路了。畢竟自古以來,中華民族都是一個重視孝道的民族,所以用舉孝廉制度選拔人才,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德行好不好,所以舉孝廉也是我國獨有的選官制度。
正是在這樣的制度下,四歲就已經懂得讓梨的孔融,德行方面自是不必說 ,他在20歲時,就已經被州里舉為了孝廉,當上了洛陽北部尉,這在當時的青年才俊當中,已經是很了不得了。
就是這樣一個德行兼備的人才,在56歲時,孔融被曹操下令斬首,還是滿門抄斬,那是因為孔融犯了曹操的大忌,才會讓曹操下這樣的決定。畢竟孔融在當時是很出名的,就算是曹操也不能輕而易舉的殺掉孔融,在加上曹操也是一個很愛惜人才的人,更不好下手了。
這是因為,孔融雖然年少成名,自小接受儒家的思想熏陶,長大之后讓他成為了一個儒士,但是他總是和曹操唱反調。從幾件事情中就能看出一二。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紹的兒子袁譚攻打青州,孔融不得以逃離了青州,之后輾轉到了曹操的手下。曹操知道孔融很有才,所以對他也是禮遇有加,還讓孔融做了將作大臣,也就是主管工程和建設的。
孔融自上任以來,不負眾望,干得很不錯,還常常表達自己的建議,讓曹操一度很重視他。只是在公元197年的時候,袁術在壽春稱帝,曹操很生氣,但是實力不行,于是一腔怒火就發到了太尉楊彪身上。
畢竟楊彪和袁術曾經有過聯姻,曹操就誣陷楊彪,說他企圖廢黜天子,以大逆不道之罪抓楊彪入獄。
孔融聽了這件事之后,來不及穿朝服,直接找到了曹操說:“楊公四代人都很清明德政,全國人民都很敬佩。并且《周書》上說,父子兄弟,就算是有罪也不能聯系在一起,把楊公和袁術連到一起是不行的。”
曹操這時正在氣頭上,想發火又發不了,而孔融這時說的話又在理。畢竟孔融的意思是說現在這樣濫殺無辜,一定會失去天下人的心。
即使這樣,曹操依然不想放過楊彪,就讓滿寵去審理楊彪,而孔融就在暗中活動。結果是曹操最終放了楊彪。但也就是這一次,讓曹操對孔融有了意見。
之后孔融不但不收斂,反而是有點恃才傲物,用諷刺、挖苦的方式來和曹操唱反調。對于曹操來說,他是不能容許孔融這樣的行為。諷刺挖苦倒還在其次,重要的是在曹操有重大決策時,他還與之作對。
比如在曹操頒布禁酒令時,雖然說酒會亡國,實際是想要節約糧食,孔融卻跑來和曹操長篇大論,說什么自古以來,亡國的還有女人,你怎么不把女人給禁了。這句話讓曹操竟然無言以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曹操決定要親自率兵攻打劉備之時,就知道孔融不能留,畢竟孔融和劉備關系不錯,何況平常孔融就喜歡和他唱反調,要是自己南征,保不準孔融會在后方做點什么。于是曹操決定殺了孔融。
在殺孔融時,曹操既不想背上濫殺無辜的罪名,又不想失去民心。就以不忠不孝的罪名殺了孔融,還滅了他三族。
其實曹操這樣做,不僅表明了自己遵循了孝道,維護了漢室,還籠絡了人心,獲得了利益,畢竟在漢朝還是以孝道治天下,曹操這樣做可謂是一舉兩得。對此,小伙伴們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呢?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