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兒子去上英語課,班上有個女同學,小小的,柔柔弱弱甚是可愛。因為是初級階段,家長都是要陪著上課,班上十個小朋友,正好五個女生,五個男生,于是陣營也十分明顯了,幾個女孩子都是穩穩的乖乖的,特別是我留意的這個小小的女生,一直都以為她要小的多,后來和她爸爸聊天才知道,其實都差不多大。
課間休息,兒子就不說了,各種耍寶,而那個小小的女生卻總是依偎在爸爸身邊,看著她的父親溫柔的問她,熱不熱,渴不渴,還輕輕的幫小姑娘挽起碎發,真的是無限溫柔。不由的讓我羨慕不已。命里缺女的悲傷如海浪一般襲來,因為兩個寶寶都是男生,真的沒有體會過這種細膩的交流和依賴。
而且哥哥和弟弟都是比較獨立的性格,可能也跟我們的養育的習慣有關系。哥哥四歲就獨立睡自己的房間了。而且非常自然的過度一點都沒有傳說中依戀哭鬧的問題,平時磕了碰了,也是毫不在乎。爸爸更是對他們嚴格要求,那種隔壁父女之間的溫柔,仿佛從來沒有存在過。雖然我們家是嚴父慈母,我對孩子們都是比較溫和的,很少發脾氣,但是這種打心底的溫柔卻真的是少之又少。這也大概現在是大家都想要個女兒的原因吧。
記得自己背后也和爸爸討論過,要是女兒你剛才還打他嗎?爸爸立馬說,女兒我才舍不得打呢。每個父親都應該有個女兒,這樣才能激發這個男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那種細膩的卻又溫和的情感,我家爸爸這輩子是體會不到了,索性是他的溫柔都被我收割倒也有些許安慰。
不由的想起自己小時候,自己也是這樣被無微不至的關心著。爸爸總是記得我喜歡的口味和一些不為人知的小習慣,不論是精神還是物質上都在能力范圍內盡可能的滿足。記得還是三四歲的時候,爸爸去廣東出差,用油紙袋子帶回一袋荔枝。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吃荔枝。那種甘甜潤滑的滋味讓我終生難忘,也足足讓我在幼兒園的小朋友里炫耀一陣子。
那是80年代末期,我們這樣的三線小城水果市上還是買不到荔枝的。而廣東到我們這要做40多個小時的火車,爸爸就這樣用油紙袋包著荔枝,放在火車上通風的地方,自己舍不得吃一個,還要及時翻看,把壞的及時挑出,免得連累其它。這個經過了幾千公里日夜兼程的荔枝,是我童年里非常美好的回憶。
現在仔細想想這并只是吃一次從沒吃過的美食那么簡單。是被人惦記,用心對待的證據。也是一個女人最堅強的靠山。一直被溫柔的寵溺著長大的我,在選擇愛人的方面才會勇敢的選擇自己所愛的,正因為我不缺愛,所以我才能給予,才能選擇,不會為了得到別人的愛而不擇手段或者放棄自我。現在很多女孩子連選擇自己所愛的勇氣都沒有,我想她們的爸爸應該檢討一下。
對于一個沒有女兒的人來說,真是一邊寫一邊心在流血。連一個無限溫柔的機會都沒有,真是讓人遺憾終生、每個有女兒的爸爸,記得一定不要吝嗇你的寵溺和溫柔,這可不是誰都有的福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