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完新團隊聚餐晚飯后,我和兩個同事步行回家。他們一個90小伙兒,一個95小姑娘,一個去地鐵站坐地鐵回到自己三套之一的房產,一個回到和我一個小區和朋友租住的房間。
小伙子是杭州本地人,三套房分別是自己父母的,愛人父母的,和小兩口的婚房。平常三個地方都得準備衣服牙刷等各種日常生活用品,聽起來也是有點煩的。
我問他在此時此刻之前的人生里,是否有過錢不夠花的煩惱,是否體會過因為錢帶來的窘迫。他思索了一下說,應該是沒有的。他轉頭問我,你有過嗎?
嗯,我太有了。我不僅自己體會過,而且見過太多人窮到真的吃了上頓愁下頓。我說我小時候真的是學費都交不起,厚著臉皮去上學。我說完這話時,周圍空氣都安靜了,我心里哈哈一笑,估計把他們兩個九零后小青年給說懵了。
城市與農村的差距就是這么大,大到我們彼此無法想象對方到底如何從出生走向的成年。雖然我們都會經歷懷疑人生到底有何意義的階段,可在物質生活上卻完全是因為不同的境況而產生出的意義的質疑。
小伙子問我是不是農村里每個孩子都是像電視上演的那樣,非常自覺的學習,非常刻苦的讀書。我笑著說,不是這樣的,跟我一起長大的同齡人里讀書讀到超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大概百分之十。可以說寥寥無幾了。不僅如此,他們的下一代中又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如此。
自覺與否,刻苦與否,從來都不是貧窮就會激起斗志的。大部分時候,貧窮帶來的是麻木和不抵抗。我大概是做了些微的抵抗,所以一直讀著書,如今遠離家鄉,在這座城市里定了居。當然,我還是會擔心錢不夠花,還是會愁房貸還不起。
但是我想,不出意外,我應該不會再體會窮到揭不開鍋的感受了。但是,那種曾經窮過的感覺,我卻真的不會忘記。我竟然開始理解為什么那些老人們,尤其是過去吃過苦頭的老人們,為什么會很容易脫口而出,我們那時候啊吃草根樹皮的。
我猜都是因為那些苦真的刻進了身體,不自覺就會從記憶深處跑出來讓人心生感慨。
現在的我,帶孩子去看電影,逛游樂場,讀繪本時,也會想起自己欠繳學費而紅著臉去學校,一碗糙米飯只有一盆咸菜的日子。
我這是憶苦思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