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寫作征文】母親|怒放在原野的野花

母親喜歡養花,我也喜歡養花。我喜歡養草花,看它們在春天熙熙攘攘地綻放。母親最喜歡的是月季花,但大半輩子都為了生計忙活,根本就沒精力沒時間去養花。

上次母親回老家住了幾個月,接她回青島的時候,非要把自己照顧了幾個月開了不少花的仙人球帶上。在我眼里根本不值一提的那盆仙人球,在她眼里卻是寶貝。最后拗不過她,還是帶回了青島,不過在我粗枝大葉的照顧下,沒開過一朵花。

如果把母親比喻成一種花,我想絕不是花圃里的嬌嫩花朵,一定是原野上生命力頑強的野花。

因為是家里的老大,又是女孩,母親從小就得不到重視。讀小學的時候已經12歲了,還是自己跑去報的名,跟爺爺要的學費,條件是不耽誤幫家里做事。還有好幾個弟妹,既要照顧弟弟妹妹,還要幫家里做事。雖然小學的成績很好,但那是一個靠推薦才能上學的年代,成績好也沒用,被人頂替。沒書讀的母親小學畢業就去生產隊干活,幫家里掙工分了。

嫁給父親之后,她并沒有享多少福。因為父親被過繼給自己的叔叔,有義務贍養叔叔,叔叔過世了,當然要贍養叔叔的父親,也就是我的老爺爺,從我記事起就只有那個老爺爺。既有自己親生的兄弟姐妹,還有過繼叔叔家的兄弟姐妹,所以家庭關系比較復雜,各種家長里短的事情,處理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父親雖然是一名教師,卻并不擅長人情世故。深受“女人不易拋頭露面”舊傳統桎梏的母親,不得已要去處理家里的紛爭,要去跟村里的干部打交道,這些都難為她了。

直到去世還是一名民辦教師的父親,拿的薪水很少,基本上都讓我上學花光了,所以生活僅靠那可憐的薪水根本不夠。母親就想各種辦法掙錢養家,繡花,開小賣部。從我還上小學的時候母親就開小賣部。在我們村開設集市之后,起初村里其他的幾家小賣部也會去集市上擺攤,沒過多久,其他人都嫌麻煩,辛苦,不去了。為了多掙點錢,只有她每個集市都去擺攤,直到我們搬家。

父親是十里八鄉有名的巧手,幾乎沒有他不會的事情,木匠,瓦匠,修鐘表,畫畫,寫字都樣樣精通。所以一輩子幫人干了很多活,我媽常說,我們村里幾乎80%人家都找我父親幫過忙。別人家的活總是排在第一位,會籌劃時間去完成,而自己家的活只能排在最后。我媽常念叨,到去世也沒幫她刻成一枚做花饅頭的印章。

初中畢業的時候,我們家就搬到了離縣城近些的姥姥村。父親在我高二的時候過世了,兩個妹妹還在上小學,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全部壓在母親身上。我雖然是家里的老大,不過非常晚熟,根本體諒不到母親的難處。印象最深的是,上大學的一個暑假,我還惹得她氣到要打我。即使現在我也常常笨嘴拙舌,惹她生氣。

為了撫養我們三個孩子,她吃的苦是我不能想象的。家里的親戚幫不上忙,為了盡量給別人少添麻煩。收麥子的季節,一畝多地的小麥,她和二妹兩個人要在一天之內割完,這樣只需要麻煩別人的拖拉機拉一次就能收回家。那時候收割機還不普及,只能靠鐮刀割,她跟二妹兩個人3點多就起床去割麥子。秋收時節,為了處理完堆在院子的農作物,以便第二天能放下新收的花生或玉米,她們要干通宵。一個農民靠幾棵果樹是供不起兩個孩子上大學的,靠的還是她的小賣部。每次去進貨,一輛自行車最多的時候要載200多斤的貨物,北方是丘陵地帶,有上下坡,推著這么重的貨上坡,還要努力保持車子的平衡,吃的苦,受的累是很多常人所不能承受的。

我永遠記得有一次給果樹打農藥的時候,她告訴我,只要你們幾個有出息,我就是累死也心甘。這就是母親,為了子女,甘愿犧牲自己。最終她培養出一個本科生,一個博士生,另外一個女兒被迫休學,在家里幫她,這也是她一輩子的虧欠。

很多人對我的評價就是樂觀。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復印件,正是母親的樂觀才讓我們家總有笑聲。無論多么艱難,我們不執著于自己的苦難,能看到事情樂觀的一面,會開玩笑,苦中作樂。

現在母親住在女兒家,還不斷地為孫輩操心,有時勸她:你就不能不管嗎?她常生氣地回我:你以為我愿意管,不都是因為有根筋連著嗎?兒女就是她的牽掛,孩子無論多大,在父母眼中都是孩子,她想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訴你,希望你少走彎路。關鍵是我們也沒出息,總是讓她老人家有操不完的心,不能讓她安享晚年。

努力活成讓她放心的樣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