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教育受到標準答案的影響至深,從幼兒園開始,就被老師或家長教育著:1加1等于幾?
答案一定得是2,不能是其他。
正因為家長和老師都是以唯一標準答案為準,孩子們往往也被要求必須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因為他們是大人,他們說的都對。
真的總是對的嗎?
作為成人我們都明白,老師也是人,也會受到教育背景、工作環境、教學經驗和知識量等因素的影響,也會出錯。
我到現在還記得,小學語文課上講到出自《紅巖》的一篇課文《獄中聯歡》中,語文老師解釋“女室里,江姐捏著監獄之花的小手,也寫了幾筆”中的“監獄之花”說因為江姐在監獄內非常突出,所以被稱為監獄之花。直到后來自己看了《紅巖》才發現監獄之花是獄中一對犧牲了的革命者遺下的女嬰。
從我發現這個錯誤后,我便不盲從老師了。
老師不是萬能的,老師也不會永遠正確。但是,由于中國教育導致從小開始,我們就以順從父母和老師為尊敬,往往遏制住形成辯證思維,無法更好地組建自己的思考體系。
有很多大學畢業生,仍然會非常茫然地詢問:“我同學都去找了企業的工作,但我父母希望我考公務員。我不知道該怎么選擇?
上次在講到“全腦模型”(見文章《為啥學霸能夠過目不忘?不是你沒腦子,而是你沒用對腦子》)時,很多網友表示學不會、看不懂。那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思維工具,非常簡單。
《比知識還多》的作者美國醫學博士和心理學博士愛德華.德.波諾提出“PMI思考法“,這是一種引導注意力的工具,能夠幫助使用者進行判斷訓練,并且拓展自己的思維,從關注不同的看法中帶給自己啟示。
PMI(Plus Minus Interesting)思考法
lP(plus):優點——有利因素,即你為什么喜歡它。
lM(Minus):缺點——不利因素,即你為什么不喜歡它。
lI(Interest):興趣點——即你對一個想法感興趣的地方。
雅思作文當中的很多命題,就能使用這個工具進行準備。例如Argument類命題,要求對觀點表述自己同意或不同意,并論證自己的觀點。另一種Discussion類命題,要求討論利弊或者從正方兩面闡述觀點,再闡述自己的觀點。
如何使用PMI思考法呢?我們用《奇葩說》第四季里面的一個論題“婚禮到底是否必要“來舉例說明一下:
lP(Plus):有利因素
① 婚禮是所有女生心里的夢,是平凡女孩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做主角的機會
② 婚禮是父親把女兒交給另外一個男人的儀式
③ 婚禮是男女雙方進入和了解對方家庭的一個說明書
④ 婚禮是愛情的迪斯尼,讓浪漫和夢想發生
⑤ 女人的浪漫源于作,而男人的浪漫就是陪她作
⑥ 婚禮的場景無法想象,只有自己辦一場自己感受
lM(Minus):缺點
①婚禮是個大型的、自相矛盾、尷尬的、自嗨的、荒謬的私人廟會
②婚禮是兩個家庭的互相攀比
③婚禮并不是必要的,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④婚禮作為一種禮數讓當事人壓力非常大
⑤婚禮是每個商家希望女人擁有的夢想
lI(Interest):興趣點
①婚禮不一定需要傳統的儀式,它更可以是兩個人之間的儀式感
②結婚不是為了婚禮,而是為了婚姻,為了兩個人過日子
③刻板印象不要限制其他發展的可能性
可以發現,辯論賽正是一種由正方反方形成不同的觀點,通過準備辯論比賽去產生不同的思維和現場表達。作為辯論節目《奇葩說》,它之所以大火,除了有各位奇葩的超強表達和演繹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常常會跳出辯題本身,去思考更深層次的思路和觀點。
從而得出那么多的金句。
PMI思考法,能夠讓人跳出原有的思維偏見中,轉向對一個問題的多方面思考,從而發現問題,并進一步思考幫助判斷。
因此,使用該思維工具時,有幾個應用原則:
1、不要拒絕乍聽上去不好,但實際上可能很有價值的觀點
2、根據觀點的價值做出判斷
3、認識到自己贊同的觀點不足
PMI思考法調動右下腦,幫助我們認識事物的優勢劣勢,同時調動右上腦進行創新性思考,這是一個180°的全腦思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