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停止進步的

2016年,我開始了真正的獨自生活,沒有同伴、遠離家人、一人居住,我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和思考。2016年,我給自己設定的主題詞是“改變”。

從年初的每周閱讀一本書到堅持寫作100天,再到如今的PPT學習,我的目標在不斷疊加,經過234天的反復的學習、堅持、懈怠、思考,我不斷推翻以往的自己,卻不經意中發現,我的停滯不前從十年前就開始了。

十年前,我經歷了高考,進入大學。那時候早已被一種說法洗腦,那就是:考上大學就輕松了。也就是因為這種說法,我摒棄了以前堅持、刻苦的學習習慣,徹底“放羊”了。最典型的表現就是,高中數學常常接近滿分,到了大學之后只能將將及格。

現在,我便將我一步一步停止進步的過程記錄下來,也以此警醒后來人。

1、 “練習”:這么笨的方法還要繼續嗎

在我們剛開始上學的時候,就要學拼音“a o e ……”,那時候為了保證每個小孩子都能記住這些新鮮的知識,老師常用的方法就是讓我們不斷地寫,重復地練,常常是一個字母寫滿滿一頁。

這個方法也成了我們學習一個新知識常用的方法,學習了新的漢字、詞組、成語、英文單詞等等,我們都要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練習。

當然數學、物理、化學等理工科學科也是同樣,反復記憶一個定理,不斷進行題海戰術應用它,最后爛熟于心。

但是那個時候我就發現有的內容是很好記憶的,在我還沒寫滿一頁紙的時候我已經記住了,但無奈為完成任務只好不斷重復,比如英文單詞“what、that、she、he”等等;有的單詞卻總是寫完一整頁還沒有記住,比如“atmosphere”等,于是,我對于不斷寫那些簡單單詞產生了逆反心理

等上了大學后,我對自己的記憶力、理解力、智商都充滿了信心,也為終于不用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而像個傻子一樣不斷重復而興奮。我不僅是對簡單內容放棄了重復練習,而是對所有內容都放棄了練習。

于是,我走上了停止進步的第一步。

2、“技法”:你在做事情,可是你動腦子了嗎

上學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有一種學生,他們看似特別刻苦,你看見他的時候他在學習,你看不見他的時候他也在學習,上課總是拼命記下所有筆記,下課還要繼續練習,可是,等到考試的時候,他們的成績總是處在中下游。

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他是在學習,可是他的腦子沒有。他只是在機械地抄筆記,做題,改錯,繼續抄筆記。

在我走上停止練習的那一步后,我本寄希望于自己的聰明才智,我認為我應該就是那種每天只帶著一只筆和一張紙來學校,課后也不用花時間復習,成績依然處在前列的那種學霸。

練習是對人忍耐力的一種考驗,停止練習之后,人心開始變得浮躁,動腦思考更是難做到了。

后來,我跟著一位教練練習打乒乓球,教練教會我正面擊球的動作后,讓我多加練習,我一遍一遍重復著動作,可是球的擊中率卻很不穩定,因為擊球這么枯燥的練習,我當然是一遍聽歌一遍練習的,等到教練對我的練習成果進行檢驗時發現,我幾乎是原地停滯不前的。

教練教訓我:擊球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要動腦子,感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是否標準,擊中球的幾點鐘方向才更容易打出一個完美的弧線。

我幡然醒悟,原來我從來沒有動腦思考過。不僅是打球,也包括工作和學習。

3、“思維”:你知道你要干什么嗎

我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別人讓我做某件事,我便會馬上去做,迅速完成后就將這件事拋之腦后。我以為這是對別人的重視。

比如,上大學的時候,老師讓我翻譯一篇研究文章,我便馬上著手,迅速完成了事。根本不會去考慮,老師為什么讓我翻譯,老師想要從這篇文章里面得到什么,我能幫老師找到他想要的東西嗎,有沒有延伸的研究文章可供參考,這篇文章對于我自己有什么幫助,等等。

這個不良習慣一直延續到我的職場生涯。在我工作的第一年結束,我努力回想我這一年都做了什么,收獲了什么,卻什么都想不起來,只知道自己一年忙忙碌碌。這也就是瞎忙。

直到有一天,我的上司對我說:工作不是這么干的。你要學會停下來思考,人才是工作的主題,要讓工作為人服務,而不是讓工作拖累你。

我很感謝上司開誠布公的跟我說這些,做一件事前首先要有全局觀,為什么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是為誰服務,對象是誰,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完這件事,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做好這件事,我昨晚這件事對我在技能上有什么提高,思維上有什么提高,等等。

這是一篇反思的文章,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情況,那么用這篇文章時刻警醒自己,不要停止進步,要讓自己無可替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