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喜歡死。
我從來也沒有想過死。
可那一刻,我卻活生生的現在了死亡的懸崖峭壁上。
01
上周末和孩子一起在小區里的游泳池游泳。我才開始學游泳,游泳的姿勢和技巧都還沒有熟練掌握,甚至還沒有學會呼氣吐氣。然而貧著學到的一點皮毛居然還能游一段距離,我有些得意。
兒子會游泳已經有兩三年了,他一直在教我怎么蹬腿,怎么劃水。我也學得不亦樂乎。
游了一陣子,兒子提議說,你想不想試一下,游到對岸。我看了一下,泳池的對岸并不遠,大概20米的樣子,覺得自己可以。
只是我忽略了一個事實,那邊是深水區,我從來沒有去過深水區。可也不知道從哪里來了一股力量使我無比自信。我說,可以啊,我想挑戰一下自己。
于是,我和兒子一起開始往對岸游。
我開始游,一開始,我還很放松,按照自己學到的動作和技巧,“收翻蹬夾,呼氣,吸氣”。
大概游了一半的距離,我突然間停了下來,我以為這是淺水區,我試圖站在水里,像我總是站在淺水區一樣站在水里。
可是我忘了,這里是1.8到2米的深水區。我的身高只有1.6米!我試圖把腳挨到池底,我挨不到,水沒過我的頭頂,我喝了一口水,我試圖想站穩。
我站不穩!
我試圖想再游起來,我也游不起來。
我口里的水咽不下去也吐不出來。我又喝了一口水。我開始搖晃,覺得緊張了。我在水里失去了平衡,我覺得有水怪在拉著我。
我開始掙扎。我把手使勁的向上伸,使勁的擺著,我記得我附近有很多游泳的人。
我使勁的擺著手,口里的水憋的我出不來氣。
時間仿佛變慢,時間仿佛凝固。幸而我還有知覺,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的向上伸著手。
我希望周圍的人快點看到我,過來救我。然而好像他們都沒看到,時間又好像很長,很長,感覺足足有半個世紀。沒有人過來,我快沒有氣力了,我想呼喊,我喊不出聲音。
我氣若游絲,仿佛死神已經抓住了我的雙腿,拖著我往水里拉。
我好害怕,恐懼在我身邊像水波一樣蔓延,又像怪獸一樣把我往水里壓按。
還沒有人來,我快要絕望了。可是我還不想死,我還沒有做好準備,我還有很多事要做。
我在水里掙扎,像在生活中掙扎一樣。我拼盡全力。我的腳挨不著地,頭也伸不出去,我又喝了一口水,我將要窒息。
我閉上了眼睛。
我卻看到了兩個年幼的孩子。他們還很小,那么可愛,他們需要父母的呵護。在他們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詳平靜,他們是那么的無憂無慮,單純天真!可我分明看到他們在哭喊著要找媽媽!
我又使勁地向上伸了伸手,誰來救救我!
我看到了我的愛人,他正在焦急的呼喊我,焦急地找人來救我,這時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沉著冷靜。他需要我和他一起并肩而行。他常常問我,我們八十歲時候是什么樣子,我都不敢想象。有時候我連老都不敢去想。
我還有一絲氣力,我拼命掙扎。
我看到了父母的臉龐,他們年紀大了,他們一生都沒有別的愿望,他們只盼著兒女們過得好。他們只盼著孩子們能常回家看看,跟他們拉拉家常,聊聊天。
我伸出手,拼命掙扎。
我看到了我的兄弟姐妹,我們從小一起長大,現在我們都成了家。雖然我們各分幾地,我們的心卻在一起。
我伸著手,拼命掙扎。我不希望他們看到我以這種形式離開。
我看不見,我喊不出,我只知道我的兩只手在用力地向上伸著,伸著。
時間那么慢,那么漫長;時間又那么快,那么短暫!
我不想死,我從來都沒有想過死,我害怕。
我還有好多事要做。平日里很多事都攢著沒有做,我一直在等待,我想等到有錢了再做,我想等到有空了再做,我總以為來日方長,卻不知去日無多。
我如此的恐懼,當死神來臨,不由分說。
02
我閉上了眼睛,我感覺身體輕飄飄的,仿佛不是自己的。
我的頭露出了水面,我的鼻子呼吸到了此生最可口的一口空氣,我哇的一下吐出了憋在嘴里的水。
我睜開了眼睛。有個人抓住了我的手,用力地把我往上拉。另一個人托著我的胳膊,我的頭伸出了水面。
我清醒過來了,我拉著救我出水面的那個人使勁地給他說謝謝。
我一眼看到了我的孩子,我使勁的抱著他,緊緊的,不肯放開。
生命如此脆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我在地獄的邊境線上走了一遭,很幸運,我又回來了。
我從來都沒有想過死的問題。在那個生死時刻,我看到了一個彌留之際的人對生的渴望,對死的畏懼!
這一次年近不惑的我開始思考生和死的意義。
我是那么的熱愛生活,一生都在拼命追逐,以為這就是生活;一生都在證明,證明自己在生活里的意義;一生都在尋找幸福,總在苦苦等待幸福的來臨!
我總是很忙,總會為了讓家人過上好生活為由,拼命賺錢,到最后不但忽略了他們,也忽略了我自己。
我總是很忙,忙到沒有時間停下來陪陪家人;我總是緊繃著身體,感覺好久都沒有開懷大笑了;我常常只顧埋頭趕路,都沒有好好看過路邊的風景!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么一句話很形象的總結了生命的意義。
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趕著去死。
曾經對于死,我從來不敢考慮,我竭盡全力去逃避它,卻渾然不知自己又竭盡全力地一天天向它靠近。
03
直到我被人從水里救出來的那一刻,直到我掙脫死神的手的那一刻,我才知道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活。
我想多回家陪陪年邁的父母,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我想出門時給愛人一個擁抱,代替我們常有的爭吵;我想多抱抱我的孩子,趁他們還愿意待在我的懷里。
我想慢下來歇一歇,整理理我慌亂的羽毛;我想放棄那些無謂的追求,找尋自己的平靜和快樂!
人生并不容易,生命如此艱難,每個人都無法預測自己的明天將會怎樣。
只是面對死亡,誰又能坦然笑對?當死亡來臨,誰會有機會準備?
面對無常,我們無地可遁,唯有應對。
我唯一能做的是向死而生,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后一天來過,不疾不徐,不緊不慢,把每一天都過得讓自己喜歡。
阿圖葛文德在《最后的告別》中說:
當“生命的脆弱性凸顯出來”時,人們的日常生活目標和動機會徹底改變。至關緊要的是觀念,而不是年齡。
那個生死時刻,仿佛是死神給我上的一堂預習課,讓我以實體肉身體驗了生命的脆弱!
當下課鈴響,你會為你的生命填寫一份怎樣的答卷?當生命在你面前轉瞬即逝,你最想留住的是什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