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草蛇灰線,伏延千里,詩亦如此。
想起之前去騰格里沙漠玩時,看到黃沙漫漫,落日孤峰,驀地想起一句古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刻,洶涌澎湃的感情也得到抒發。原來有些詩句早已深埋心中,只為了那有朝一日的觸景生情。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感慨一句:“哇!Amazing!”
有人說過:“小時候詩詞背多了,長大后每一次旅行,都像是故地重游。”
詩歌,之于我們到底有什么意義呢?
01? 陳念,小學教師
我是一個小學老師,因為喜歡詩歌,平常也會教我的學生讀詩歌,有一天試著教了學生讀杜甫的《春望》。
讀到“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時,我的一個學生說感覺這個詩人好傷心,我當時有些驚訝,一個7歲的孩子僅憑感覺竟然能夠體會到詩人當時的亡國之悲。
其實我們教孩子詩歌不必覺得他們什么都不懂,因為詩歌它只是記錄的詩人的日常,承載的一些悲歡離合,他們現在不懂,只是因為沒有經歷過,但當以后長大成人,他們必會知道什么是“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也將欣賞什么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終會明白什么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那些詩歌里的青山綠水、波瀾壯闊、壯志凌云,他們終有一日都會懂,也會明白,并將伴隨他們一生。
02? 時眠,在讀學生
其實我從來沒覺得背誦詩歌痛苦啊,小的時候,我爸爸就教我背誦詩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鵝”,當時還不懂,就覺得有趣,就天天念著玩。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印象最深,當初爸爸知道我們最喜歡跑進廚房看媽媽做菜吃,于是把這個用粉筆寫在了廚房的灰墻上,漸漸地小吃貨們蹲在廚房無聊時就開始背詩歌,背著背著就會了。
之后我就變成了一個文藝小青年,每年朋友生日,會給朋友寫專屬小詩,學生時代小伙伴們寫的情詩都出自我手,作文經常被當成范文來讀。雖然讀詩歌也沒有改變我的人生,但是呢,它讓我日子變得更詩意又美好。
看到春天桃花開了,明白了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喜歡自由,偶爾用“且放白鹿青崖間”嚎兩嗓子。
朋友小聚,也會作作的邀請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遇到喜歡的人,羞澀的來一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世上最干凈純粹的就是詩歌,很多詩歌都在我心里生了根,然后觸景生情,草灰蛇線,伏延千里。
03? 令狐傷,游戲愛好者
也許當我的孩子學了詩歌后,長大談戀愛時想到的是: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而不是:
“硪們是糖,甜到憂傷。”
“想你的日子,眼淚變得很咸”
“踮起腳尖,我們就能離幸福更近一點嗎?”
“為什么,蕞後受傷德縂是莪?”
04? 李念之,家庭婦女
有些東西你原來不懂,可是你記下來了,以后漫長的生命里,你會用一生去懂。
但我寧愿不懂,幼時背誦的多半是簡單通俗的詩句,可是成年以后的復雜與瑣事,讓你都無法再次體會到那些詩詞簡單純粹的美好,如果可以,我更想回到過去,將這些冗雜的情感,變成一首簡單的小詩。
小孩子的童年的時光多么寶貴,都是要學說話的,至于學什么好呢,比起只會抱著手機玩著王者榮耀里的李白天天拿把破劍一人一酒拿個五殺,我更愿意我的孩子咿咿呀呀的讀著“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懵懂地體會著那種豪邁大氣。
我會輕言細語地告訴他“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波瀾壯闊之美,我希望他能有著“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平凡。
最后,更愿他平安順遂,詩意一生。
其實以詩詞為代表的漢語言文學都是以文字為魂、聲律為體,主要體會的是一種聲律美。詩詞文字最初的功能也只是表達及傳播思想,講究的是語言和形式上的美。
而它獨特的聲律美對每個人的感染力都是自然的、天生的,在學習中也最容易被接受,懂不懂得,倒是其次,重要的是詩詞對人的熏陶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潤物細無聲。
余光中曾說:“童年,我們講英雄故事給你聽,并不是要讓你成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純正的品格。少年,我們讓你接觸詩歌、繪畫、音樂,是為了讓你的心靈填滿高尚的情趣。
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芬芳。”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