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eibo.com/1134424202/DhtarAmBe
http://www.lxweimin.com/p/0714ce53aad4
@Stove3:
我理解的產品架構,是指基于用戶的主場景、產品的定位方向,定義產品的信息結構/層級,然后像傘一樣「從上到下」地輻射出去。所有的子項功能都牢牢地指向主場景和定位。
把銀叔的高級搭模型、中級搭架構、初級做交互再白話一下,意思可能是:初級的只是做功能、做交互;中級的會實時考慮到功能/交互和產品架構(場景、定位)之間的關系,也就是銀叔常說的邊界;高級的不僅考慮產品架構,還要考慮配套的運營思路和商業模式。
@純銀:
信息層級,交互路徑,用戶激勵體系,都是產品架構的組成部分,不同的產品側重不同
比如說,注重feed流的產品,架構中就要重視信息分發機制;注重資料庫的產品,架構中重視信息評級機制。從一開始預判產品要點,這是搭架構的必備技能,沒有統一的“什么才是產品架構”的結論。這也是搭架構的難點所在。
@Stove3:
仔細想想,沒有統一的結論正是產品的魅力和樂趣所在呀~
順便請教一下,①為一個新的產品搭架子,②為一個比較成熟的產品拓展邊界,哪個更難、要求的技能更高級?
@純銀:
絕對是后者難。后者我根本不想碰,輸的概率高就不說了,鐵定還背鍋
@Stove3:
但大多數非初創型公司的產品狗們,成長到一定階段以后,勢必要去拓展邊界,然后背鍋…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有比較合適的機遇,到了這個階段,還是做新項目對個人成長比較有幫助吧?
@純銀: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