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英知學習內容主要面向教師群體,討論課堂教學和課程設計相關的問題,但教育從來不只是學校的事情,家庭是兒童的第一課堂。事實上,在學習期望、學習態度與習慣——特別是閱讀習慣方面,家長對子女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就早期教育而言,孩子是在父母的膝頭成長為讀者的。親子朗讀能夠培養孩子對書本、故事、韻律和文字音樂性的豐富感知,是每個孩子接受正式的學校教育之前體驗閱讀樂趣和語言奇妙的重要途徑。
本文討論早期閱讀的時機、如何培養閱讀能力、閱讀材料的選擇和親子閱讀的方式等,試圖解答一些關于早期親子閱讀的困惑,供家長和老師們參考。
1胎兒能「聽懂」父母的朗讀嗎?
許多家長有這樣的疑問,「親子朗讀應該從什么時候開始?」 我們的回答是:從孩子呱呱墜地那天起就可以開始了,甚至更早。對于0~6個月的小寶寶來說,朗讀的目的不在于讓他們理解書中的意思,而是在這個過程中聆聽你的聲音、接觸書籍和其他讀物。
如果抽不出專門的時間給寶寶讀童書,不妨在你自己讀書、看報紙、刷手機新聞的時候讀出聲來,讓寶寶可以聽到——雖然只是簡單的小事,日積月累卻能幫助寶寶熟悉聲音、語言的節奏和韻律特點,為語言發展提供養分。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Decasper做過一個實驗,讓孕婦在孩子出生前的六個月中,反復給肚子里的寶寶朗讀同一個故事。研究發現,寶寶出生后不僅記得這個故事,對這個熟悉的故事表現出明顯的偏愛(Decasper et al., 1986)。
另有研究表明,德國和法國的新生兒的啼哭聲差異明顯,分別顯示出德語和法語的語調,仿佛在哭聲中就可以聽出他們父母的「口音」(Mampe, Friederici, & Christophe, Wermke, 2009)。
這些研究告訴我們,寶寶在胎兒期就能夠感知不同的聲音并將它們與父母提供的安全感、熟悉感等正面經歷連接起來。
2哪些因素影響早期閱讀能力?
每到一年級開學的時候,家長和老師都會發現,班里有些孩子的識字、閱讀和理解能力明顯超出同齡的孩子。他們似乎很容易明白老師的指令和教學內容,讀書不僅比其他孩子更快、更輕松,往往還樂在其中。
哪些因素造就了這些「早熟的小讀者」呢?教育界在過去數十年間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這些「早熟的小讀者」并未如大家猜測的那樣在學前接受「正式的閱讀教育」,相反,他們「超前」的閱讀能力,主要得益于早期家庭教育。研究人員在這些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中總結出四個普遍特點,供教育者們參考(Durkin, 1966; Clark, 1976; Forester, 1977)。
1.父母經常為孩子朗讀。朗讀的內容不限于書本,也包括環境中的各種印刷文字,如包裹上的標簽、街頭標志、公告牌上的內容等等。此外,這些父母自己也熱衷閱讀,孩子在家中經常能看到他們靜心讀書的身影。
2.家里有種類豐富的文字印刷品——書籍、雜志、報紙、漫畫書,應有盡有。甚至有研究表明,家中文字印刷品越多,孩子的讀寫能力及數學能力就越強 (NAEP,1994)。
3.家中常備紙筆,允許孩子「亂寫亂涂」。許多研究顯示,兒童對于書面語言的好奇和探索始于亂涂亂畫,涂畫的內容會從天馬行空的線條和色塊,逐漸發展為對印刷字體的模仿,為早期書寫奠定基礎。
4.父母運用多種方式激發和促進孩子對讀寫的興趣。例如:耐心地應對孩子永無止境的提問、鼓勵孩子對閱讀的內容作出富有創造性地聯想和評論、贊揚孩子在讀寫上做出的努力、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或書店、在家中顯眼的地方展示孩子的書寫作品等。
3一直是我在讀,孩子怎么進步?
我們常說的「聽說讀寫」,其實反映了語言能力發展的基本順序。聽說是讀寫的基礎,對口語語音的理解可以促進對書面文字的理解。在孩子開始識字之前,他們已經能聽懂很多詞匯,可以用或長或短的句子與成人和同伴交流了。
孩子是如何理解并掌握一個詞匯或表達的呢?一般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反復聽到這個詞,從成人口中聽到這個詞,以及在有意義的語境下聽到這個詞(知道這個詞和其他字詞的搭配可以表達特定的意思)。
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童書——特別是繪本,就提供了這樣一種生動、有意義的語境。經常朗讀各種書籍、重復朗讀,可以有效擴大孩子的詞匯量。當孩子能依靠拼音和識字開始自主閱讀時,之前積累的聽力詞匯就能轉化為閱讀詞匯,進而運用到口語和書寫交流中去。
耐心和堅持很重要。根據語言學習的基本規律,產出性詞匯永遠比接受性詞匯要少得多。詞匯積累是一個長期過程,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因為朗讀了一段時間沒有看到「明顯效果」,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者干脆放棄。
4如何選擇閱讀的書籍?
通常來說,給1~2歲寶寶朗讀的書籍「圖多字少」,一頁上有一兩句話,句子簡短且易于重復。風趣的童謠和押韻的兒童詩也是很好的選擇,讓孩子能夠體會到語言的樂趣、學習新詞匯、并增強語音意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家長可以選擇篇幅更長的故事或繪本進行朗讀。
優秀的童書作者一定深切地關注并了解孩子的世界。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優秀的童書都充分接受并尊重孩子的視角,用兒童的心情和想法表現和理解世界。
需要指出的是,幼兒和嬰兒對書籍感興趣的點有所不同。幼兒讀者會被跌宕起伏的情節和五花八門的人物動作深深吸引,而對大段的描述性或抒情的語言不太感冒;對于嬰兒來說,故事情節沒有太大意義,他們對語言的節奏和韻律比較敏感。
等孩子再長大一些,朗讀的內容可以包含更加復雜的情節和細膩的人物內心刻畫,也可以選擇來自不同文化、反應社會生活的故事,以此回應孩子越發豐富的內心生活和不斷擴展的對世界的探索。
通常來說,文學類、有故事性的作品比知識類、說明性的作品更適宜朗讀,但不排除有些出色的、具有故事情節的說明性書本,比如寫給兒童的人物傳記、穿插故事情節的科普類書籍等。之后會專門推出一篇文章介紹此類書籍。
5孩子不認真聽,總是走神怎么辦?
幼兒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除了選擇合適的書籍,增強孩子注意力的最佳辦法是營造用心投入的親子時間和形成規律閱讀的好習慣 (Kagan, 1972)。
每天拿出固定的時間給孩子朗讀,比如早餐時、下班回家后、晚餐后或睡覺前,讓孩子熟悉這個日程,并在朗讀時沉下心來享受和孩子的獨處時光。
孩子大一點時,可以在朗讀后就故事內容進行一些簡短的討論,問問孩子有什么感受、問題、或注意到什么有趣的細節,甚至一起將部分故事情節演繹出來。
6怎樣把故事講得動聽?
我們都說講故事要聲情并茂,真要做到這點卻并不容易。一個秘訣是,給孩子朗讀前自己先讀幾遍,用心體會書中人物的情感,發現這本書帶給你的體驗。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曾這樣解讀講故事的奧秘:
當講述者對書的內容產生興趣、共鳴、感動,發自內心講述的時候,也就能更好地向聽的人傳達書的內客。使講述者感動并產生共鳴的圖畫書,是講述者充分理解并在心中描繪出豐富的形象的書。
講述者心中產生的形象越是豐富,越是能加深聽眾對故事的理解,引發他們的感動和共鳴。這是講述者和聽者的基本關系。講述者心中的形象化的質量和程度非常重要。這也是幼兒讀書經驗中關鍵的一點。
朗讀時不必拘泥于流程和方法,最重要的是關注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以及父母的愛。
結語
不管什么時候,你對于孩子的了解和細心觀察都是你選書的最好標準。就如朗讀沒有一個固定的開始時間一樣,也不存在孩子多大了就不用給他朗讀的問題——只要你和孩子愿意,朗讀活動可以一直進行到孩子青少年時期。
在朗讀的過程中,希望你能全身心投入,同時做個虛心的學習者,對孩子帶來的各種充滿好奇和想象力的評論、語言、甚至打斷都抱著開放的心態,盡情享受與孩子相處交流的這段時間。如果說閱讀是一次旅行,那么父母無疑是最好的同行者。親子閱讀應該充滿了愛與歡樂,相信這樣的朗讀習慣和時間會為你的家庭與孩子帶來美好的成長體驗。
▍參考文獻
1. Jim Trelease (2013) The Read-Aloud Handbook, Seventh Edition,Penguin Books, New York.
2. Shane Templeton, Kristin Gehsmann (2009) Teach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he Developmental Approach. Pearson Education. Kindle Edition.
3. Adriana G. Bus, Marinus H. van Ijzendoorn, and Anthony D. Pellegrini, "Joint Book Reading Makes Success in Learning to Read: A meta-analysis on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Literacy",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5, no.1 (1995):1-21
4. Steven R. Tulkin and Jerome Kagan, "Mother-Child Interaction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Child Development, March 1972, pp.31-41
5. David Elkind, The Hurried Child: Growing Up Too Fast Too Soon, 3rd Edition (Cambridge, MA: Perseus/DaCapo, 2001)
6. Dolores Durkin, Children Who Read Earl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Margaret M. Clark,Young Fluent Readers (London: Heinmann, 1976); Anne D., Forester, “What Teachers Can Learn from ‘Natural Readers’”, Reading Teachers 31, no. 2 (1977):160-66.
7.《我的圖畫書論》,(日)松居直 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7年01月
英知學習由英知(enrichist.com)團隊運營,整理和分享團隊學習筆記,主要關注學習科學、教學設計和教育技術,歡迎關注、投稿與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