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18

?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

? ? ? ? ? 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 ? ? ?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 ? ? ? 孔子說到:古代帝王唯有周文王最無憂無慮的了。因為他有賢明的父親王季,有英勇的武王為兒子。父親為其開創基業,兒子武王繼承遺志完成他所沒有完成的事業。

? ? ? ? ? 武王繼續著太王、王季、文王未完成的功業,戎馬一生滅掉殷朝取得天下。周武王這種以下伐上的行為,不僅沒有使其失掉顯赫天下的美名,反而被尊為天子,掌握普天下的財富,世代宗廟中享受祭祀,子孫永葆祭祀不斷。

? ? ? ? ? 武王晚年才承上天之命而為天子,因此還有許多沒來得及的事業。武王之后,周公輔佐成王成就周朝的德業。追尊太王、王季為王,用天子的禮制來祭祀祖先,并且把這種禮制一直實行到諸侯、大夫、以及士人和庶人中間。周公之禮為:如果父親是大夫,兒子是士人,那么父親就按大夫之禮下葬,而按士人之禮祭祀;如果父親是士人,兒子是大夫,那么父親按士人之禮下葬,按大夫之禮祭祀。守喪一周年,通行到大夫;守喪三年整,就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至于給父母守喪本身沒有貴賤之別,對于天子和庶人都是一樣的。

? ? ? ? ? 此段說到了周禮之初的具體方案,也就是說到了世間人通過社會角色開始分工。從商代之間的奴隸社會開始走向封建和奴隸共生模式,這一走八百年,逐漸形成華夏社會的特有模式,而在這樣的社會體制中,禮制成了整個社會的核心紐帶。

? ? ? ? ? 這里繼五經之禮,到周公年代開始有了周禮的詳細執行,也開啟歷史紀元,至此華夏文明就有了傳承脈絡,父以士下葬而子為大夫就以大夫之禮制祭祀,這是父系社會正在走向繁榮的開始。真是一個璀璨文明的開啟。

? ? ? ? 而這種社會建制以祭祀為上,可見那時候就建立孝德文明和君臣之禮,以致于到孔子年代提煉儒學要義,提出中庸之道始于周初的禮制,也有了中國之說。為什么是中國,就是傳承中庸之道的國家(個人以為),在現今社會就知道全面歷史開啟于周,之前是傳說為多,到了孔子年代文化記載逐漸成為主流,再到漢時有司馬遷之《史記》開始有了系統的歷史脈絡。

? ? ? ? ? 文明迭代始于封建社會,逐漸遠離奴隸社會的那種低級社會架構,開始有了文化的大發展。周公不可謂不偉大,后有孔子說到“吾從周”的思想歸宿,也有了諸子百家的大放異彩,奠定了華夏文明的根基,至今都受用無窮。

? ? ? ? ? 祭祖以明始于禮,中庸之道傳萬年,我等從來出于周,華族文明續春秋。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