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生命”,是一個人決定自己這輩子怎么活著的基礎,孔子也說,不知生,焉知死。各大宗教以及各派哲學都嘗試著回答“生死”命題,或者說對這個命題的回答奠定了一派基礎。
今天我們也來聊一聊,儒家對生命的一些回答。
有誰見過生而知之者?反正我沒看見過。所以以下內容都是給生而不知者看的。
剛生下來的時候過得啥日子,你還記得么?反正我不記得。所以我認同人生最初就像一張白紙,隨著日后的經歷慢慢增添線條和色彩。
但畫畫這件事,可不是憑空而來的,一張畫,要么臨摹,對照現實存在而畫,要么胸有成竹,畫家自己心里明白要畫什么。如果把自己的人生當做白紙,那畫從哪里來?
儒家的回答是,以人道合天道,白紙上畫的就是一個人對天道的踐行。
有人問過我:天道是不是可以被認知的?
我說,可以。他一定要我舉例證明,天道是如何被認知的。對此僅表示呵呵。
這是一個很吊詭的問題。天道是否可以被認知,取決于你是不是相信它可以被認知。換言之,你若相信,就能認識天道,你若不信,擺在面前也是睜眼瞎。
凡事都有門檻(常常也會有代價),認知天道這件事,門檻就在于此。或者你可以把這件事理解為一面鏡子,天道就是鏡子的正面,你想看看正面是什么樣子,但看不到。怎么辦呢?那只有先看到鏡子的背面,背面就是,你相信天道存在。看到鏡子背面的人,才有力量把鏡子翻過來看看正面。
有些風景,爬到高處才看得到。
有些言語,只說給能懂的人聽。
有些事情,因為存在所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