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江灘(一期):起于晴川閣,止于建港船廠,全長1424米,占地9萬平方米。以大禹神話故事為背景藍圖構建的一個主題公園。(先安利簡介)
漢陽江灘是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幾乎是每天都去走一圈。
我剛住到漢陽來時,記得是江灘沒修建成公園之前,有很多梧桐樹,落葉和灌木雜草,郁郁蔥蔥的只留下一條不寬的路,泥土路上來游玩的人并不多,三三兩兩的。有釣魚人和游泳愛好者。有提著籃子賣冰棍的老太和賣飲料、礦泉水的地攤兒。有蝴蝶蜻蜓和發出巨響聲音的知了,叫聲特別清脆。
后來建了外灘花園小區,再也沒有那自然風景。建成不多久后聽說屬違規建筑,“轟隆”一聲巨響樓就沒了。煙消云散般消失后修建成公園,如是水泥路,鵝卵石路,大理石路,種上一排排整齊的樹。
重修后兒子已經出生,從開始學步起,就牽著他在江灘公園玩,玩沙子,放風箏,騎自行車,溜冰......是一群孩子撒野游玩的好去處。也是附近居民的樂園,鍛煉的,散步的,打太極的,跳廣場舞的.....
不多久又全部拆掉重現規劃建設,如是大工程建設成功,就是現在的漢陽江灘公園全貌。武漢江灘公園有武昌江灘,漢口江灘,青山江灘,漢陽江灘等,我覺得漢陽江灘更為幽美安寧,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更值得到武漢來的游人來此觀光旅游。
漢陽江灘北起晴川閣,南止鸚鵡州。中間有兩座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和鸚鵡州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是新中國第一座大橋,應該是家喻戶曉的大橋。雄偉壯觀的長江大橋可以看到耀眼奪目的橙色鸚鵡州大橋,一個是大家閨秀,一個小家碧玉。一個壯觀矚目一個新穎時尚。兩座大橋各有各美,而且是武漢的交通樞紐不可矚目的明星之橋,挑起大梁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并列如漢陽江灘邊長江之上。
站在大橋處仰望龜山電視塔,龜山之巔,武漢地標建筑之一。晚上開了燈光更耀眼,閃閃發光高大的電視塔矗立于龜山之上,長江大橋閃著藍綠紫紅各色燈光,更是光彩奪目。
順著相望江的對面是黃鶴樓,與龜山電視塔遙遙相對,一座大橋橫臥兩山之間,構造了完整的武漢特色景點。作為大橋南北基址的龜山蛇山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呢!對面的黃鶴樓也是中國名樓之一,早有唐代詩人崔浩的《黃鶴樓》詩句千古絕唱。詩人是站在黃鶴樓上觀鸚鵡州,雙眼看到的地方就是今日漢陽江灘公園這一片區,當然不再是“芳草萋萋”
今日的我站在漢陽江灘大禹治水處觀黃鶴樓,隔江相望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黃鶴已去不復返,那就只能看一看樓吧!
要說看長江絕佳之地是晴川閣樓上,長江全貌凈收眼底。要想遠觀武漢全貌,那便登上龜山電視塔,俯首武漢全貌,漢陽,武昌,漢口一覽無余。
漢陽江灘入口在鸚鵡大道上,順著鸚鵡大道是晴川閣,(晴川閣最早為明嘉靖年間漢陽知府范之箴在修葺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和鐵門關(鐵門關,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魏相爭,設關于此。)
晴川閣旁有門可直接走進漢陽江灘,一門之隔。走人漢陽江灘進入眼前便是大禹治水主題建筑,黑灰色的大型雕刻藝術作品。膽小勿怕,因為實在逼真而巨大,有點嚇人。特別是下雨天沒人的時候走在九頭蛇那塊黑色雕像下。哈哈,這可能是我獨特的感受。
其實大禹治水也是有一段神話傳說故事,現在正值漲水的季節,防汛抗洪,水火無情,時刻提醒。容不得半點玩笑,江灘此處防汛工作要害,僅一個攔江堤與長江之隔,維系著整個漢陽人的生命,在遠古時期沒有如今的江灘,漲水時,一片汪洋可想而知。祭祀儀式,擂鼓嚇走水怪,可想而知洪水淹沒對于人類是最大的威脅。大禹治水文化園以圖片展示,想了解一下大禹治水傳說,我不做文字說明,親自來體會吧!下圖是下載圖片供欣賞
順著江灘走往鸚鵡州大橋方向走,經過大橋時頭頂時而有火車穿行而過,就在頭頂呼嘯而過,不免條件反射般縮了一下脖子,生怕它掉下來砸中頭一樣。嘻嘻
江水波光粼粼,游船穿梭于江面。它們總是不緊不慢,仿佛你步行都比它們快了很多。兩旁柳樹垂落,微風吹拂,柳枝隨風搖曳,很是愜意舒暢。
走到鸚鵡州大橋可見大橋的雄偉,可見鸚鵡洲大橋的時尚,兩座大橋無法比擬。就像我不拿漢陽江灘與漢口江灘去比一樣,漢口江灘公園寬大知名度高,漢陽江灘幽美有歷史底蘊。沒有說誰更勝一籌,這是格局。環肥燕瘦,各有千秋。
過了鸚鵡州大橋可見一塊鸚鵡州石頭標記
想必得益于崔浩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而知名,而特此立牌告示路人吧!再一次強調了漢陽江灘公園的歷史文化,后人陶醉于美麗的風景里,再也沒有人寫得出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