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莊稼人家里都有一個火塘,它溫暖,飽含各種味道,充滿各種記憶。
火塘的堆砌很簡單,三五塊用稀泥混著五厘米左右長的稻草段子做成的土磚塊,就著墻角圍成正方形,一個簡單的火塘也就搭成了。當然也有的火塘是在屋子的中間,用四塊土磚塊團團圍成,這樣所有人就都可以團團圍坐。
比如在灶的旁邊,圍上一個,灶里用的柴火把子也可以隨手拆到旁邊的火塘里繼續燃燒,燒一壺開水,燉一鍋耙肉。
比如在會客的小樓上圍一個,客人來了,就邀著到樓上,聊聊家常,磕兩把剛出鍋的瓜子,喝兩杯熱茶。
出門干活,那就拾兩個差不多大小的石頭,并排放開,中間留出空隙,找來干燥的野茅草,搭上幾根干枯的樹枝,一個簡單的火塘也就成型了。
農忙時節,帶上小鑼鍋,里面裝上米,再加上洋芋丁,兩片臘肉,拎到火塘上燜半小時,柴火燒盡,米飯香噴噴。一碗下肚,繼續抬上鋤頭,做著那些永遠也做不完的活計。
火塘,搭之容易,拆之簡單,可即便這樣,每一個莊稼人的屋檐下,總有一個火塘是始終不會拆除的,這個火塘承包了家里日常喝的開水,燉菜,以及冬日里的取暖。
我家里就有這么一個火塘,它被安排在了一個新蓋的小樓上?;鹛恋恼戏綊熘谎诘蔫F鏈,底端掛著鉤子,任何想要煮的東西都可以放到鍋里,掛到鉤子上。晚飯后,常有鄰居到小樓做客,圍坐在火塘周圍,聊聊這一季的莊稼長勢,聊聊病蟲害的處理,抑或聊聊村子以外的一些事情。
不論是沿著墻角的火塘,還是小樓正中間的火塘,也不論是臨時搭的火塘,還是沿用多年的火塘,火塘里的味道都是最豐富的。
冬天,是用火塘最多的季節。母親會在冬日里的火塘上,架上小鐵鍋,拿出季秋收獲的南瓜子,放到鐵鍋里翻炒一番?;鸩荒芴?,瓜子也不能炒太多這樣才能炒出香味均勻的瓜子。翻炒的工具是剝下了玉米粒的玉米骨頭。待瓜子炒熟,盛到盤子里,那個作翻炒用的玉米骨頭就扔到火塘里,燒開一壺水,沏一杯熱茶,就著瓜子,邊吃邊聊。
茶,是開春采的白竹山綠茶。
爺爺也常常用土罐烤著茶葉,沏上開水,放到火塘邊溫著,嘴里吧嗒吧嗒抽著旱煙,很多小孩都不喜歡旱煙,可我偏偏最喜歡。沒事就挨著爺爺坐,聞著旱煙味,還經常聽得到一些書本里都沒有的光怪陸離的故事。
多年后,身在異鄉再喝土罐烤茶,覺著異常的清香,不過卻沒有爺爺茶罐里的香。
火塘邊的日子,也不全是聊天喝茶度過的。莊稼人的日子,不僅在莊稼地里有干不完的活,家里依舊有著不少的農活。
所以母親也會在飯后,拿上一個竹籮,到正房的樓上,取下三五掛梁上掛著的玉米。圍坐在火塘邊,邊剝玉米邊燒水。小孩子向來喜歡這個工作,當然并不是小孩子愛干活。只是孩子們通常會在剝下來的玉米堆里玩弄一番,有時也隨手扔幾顆到火塘里,就著碳灰的溫度,四五顆玉米,最少也能炸出一顆玉米花來。
圍坐在母親身邊的兩個孩子不高興了,一顆爆米花怎么分呢?母親只得再扔幾顆玉米粒進去,再炸出一顆玉米花來??┛┑男β暭由辖烙衩谆ǖ倪青暎瑒e提多開心了。
臨近年關,地里的蠶豆豌豆也都漸漸飽滿。趕在年節之前采收,通??梢再u個好價錢。母親為了鼓勵孩子幫忙,并放出這樣的話語,自己摘的豆子賣了錢就是自己的,可以隨意支配。這下子孩子們都有了干勁,忙活上一天,居然可以得到一筆數目不小的收入,等到街天,買上一個漂亮的發卡,幾根扎頭線,或者別針。
新鮮的豆子,就是生吃也是滿滿的清甜味。不過孩子們還有更妙的吃法。用一個細細的鐵絲,把剝了綠色外殼的藏豆一顆一顆串到鐵絲上,放在火塘里小心的烘烤,待豆子烤出香味來,并拎著一圈圈蠶豆挨家挨戶去串門,既是炫耀,又是分享。
遇到一起玩耍小伙伴,就取下一顆給小伙伴,再取下一顆放到自己嘴里。豆子吃完,方才回家。
到了冬至,母親會取出這一年最好的米,舂一簸箕糍粑。糍粑一定要在火塘邊烘烤成金黃色,蘸著自家蜜蜂做的蜂蜜才最好吃。
一早起床,大人們燃起火塘,烤上兩個糍粑,吃完方才出門干活。孩子們通常沒有固定的時間,肚子餓了,就自己取一個到火塘邊烘烤。他們吃的花樣多,有時是蘸著蜂蜜吃的,有時是蘸白糖,有時是自家腌制的腐乳……他們是火塘邊最會吃的一群人。
過完年后的農歷二三月,干的蠶豆、豌豆出來了,地里的小麥也收回來了。孩子們會央著母親,炒一鍋香噴噴的鹽酥豆,也會央著父親磨上一袋豌豆粉,然后自己在火塘上架鍋調一盆豌豆粉,更會央著奶奶做一個麥面粑粑,放在火塘的熱灰里捂熟……
如果這些都不能實現,就自己抓一把蠶豆,放到火熱的碳灰里捂起來,五分鐘后,刨開碳灰,挑出燒熟的,再加上一層熱碳灰,繼續燒,直到所有豆子都燒熟。
玉米成熟的季節,母親會在玉米地里找到那個最先飽滿的玉米帶回家。母親的做法向來都是煮的,而孩子們則首選燒。圍在火塘邊,不停的轉動著玉米,等所有面都烤黃了,再按著人頭數,分成很多段,每人吃一段。
吃苦菜的季節,爺爺總要扯三兩顆干辣椒放到火塘里燒一下,幾秒鐘的后取出,用手捏碎,加上鹽巴,名曰火燒辣椒蘸水,蘸了蘸水的苦菜吃起來頗有一番滋味。
吃茄子的季節,就會有火燒茄子,當然配上火燒甜椒最是好吃。
灶的火倉里,通常會有母親事先埋下的洋芋和紅薯。燒的味道總比煮出來的味道香很多。
到了中秋,就張羅著做月餅了;到了年關,就張羅著做豆腐……
火塘邊總有著母親忙碌的身影,也有飯后閑坐的安靜;有孩子們各式各樣的吃法,也有燉了稀耙爛了紅豆泡飯;有母親忙碌時的嘮叨,也有孩子的咯咯笑;有食物的香味,也有燒塑料袋的焦臭味……
小樓上的火塘已歇業很多年,只留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