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書單

每年,都會應媒體朋友做一年的閱讀盤點,有時候是做好書,有時是壞書。記得最初做壞書時是時任《時代信報》的宋尾兄約稿,詩人、書評人馮磊和我輪流主持一個書單欄目,三本好書、三本壞書,如此延續了許久。

2009,《晨報周刊》的文化主編袁復生主持一個爛書榜,評選年度的爛書。此后,可能大家對爛書比較忌諱,總覺得得罪人吧,所以這樣的活動做個一兩次,也就沒能夠堅持下來。

再后來,有媒體就推出了失望之書,這相對溫和一些。雖然大陸每年生產各種圖書多達三四十萬種,但要說是完美的書,也是占少量的。比如說中國最美的書,可能是叫好不叫做,讀者根本不買賬,這類書就變得很小眾。再就是大量的書,可歸為垃圾書,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不少書看似客觀,實則是距離好書有不短的距離。

這失望書單,每年都會遇到一些,比如一些諸如勵志、養生、心靈雞湯的書,大多可以歸為此類。再有就是一些書,看似很好,仔細閱讀發現問題的也不在少數。只有通過不同的閱讀比較,才能發現出的好與壞,這應該是評選書的好壞的前提。

要說今年的失望書單,也可按這種思路一路羅列下來,也不再少數。相對于那些小眾的失望之書,從流行榜單上看,這類書,也不少。有位朋友干脆說,排行榜上的書大都可歸入失望書單,原因首先是沒營養,讀了反而會讓人受害。其次作者的論述不夠客觀,神邏輯。再有就是作者的視野不夠開闊,說來說去都是一回事。

做出版的朋友說,圖書是不完美的藝術。盡管如此,倘若作者認真點兒,寫出來的東西有誠意(嚴歌苓的《老師好美》就被批為沒誠意),編輯嚴肅,書就應該做的不難看,設計師在做裝幀設計時多一點研究,也就有了品相吧。圖書是復雜的事兒,牽涉到人數眾多,因之出錯的機會也多。但這并等于說,做書一定就會是失望的書。說到底,書做的讓人失望,是少了責任心的緣故。

失望書單,也可能只是集中于問題的某一個點,而不是全部一無是處。一本書若是沒有一點優點的話,那還有出版的價值嗎?大可不必。但有一類書,似乎是這樣,符合主流價值觀,或者被欽點的書,一時可能很流行,但過段時間,可就沒人再想起,丟在舊書攤,也無人過問,真是悲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